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及对策⋆
——以山东省T市为例

2018-01-23陈英华

农业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民融合农村

◎陈英华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的提质增效、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社会的稳定繁荣。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将其作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如当前各地纷纷打造乡村旅游名片、借助互联网推动淘宝村建设等,取得了良好效果,也涌现出了不少成功的典型。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很多农村产业尚未融合或者正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何突破困境,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值得探讨。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

农村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资源要素的跨界配置,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及协同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在这里是指降低农产品的整体成本,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不仅要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交易成本。去库存主要体现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特别是产品结构,在农村产业融合中需适应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补短板主要体现在强化农业的薄弱环节,不同地区的农业薄弱环节各异,如农产品的品牌、销售渠道、农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

山东省T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下辖两区、两县、两个县级市,境内多为丘陵、山地,少量平原。在实施农村产业融合战略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其中下辖的X市(县级)在农村产业融合方面积极创新,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其他县区也出现了不少产业融合的典型。但总体来看,与发达地区相比,T市大多数农村产业融合进程缓慢、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1.农村产业缺乏融合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帮助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各地方政府也通过各种措施大力推动。但现实中很多农村地区产业仍然缺乏融合,特别是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也即农业的短板,尚未形成产业融合。如今年春天山东多个地区出现蒜薹滞销,T市所辖农村也是大蒜大规模种植区,有的蒜农干脆发起“蒜薹免费采摘”活动,因为蒜薹价格太便宜,自己摘人手不够,雇人摘不够工钱,往外运又不抵运费。虽然蒜薹收购价只有几毛钱,但在很多大城市的超市里蒜薹价格并不便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产品从地头到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太多。面临同样遭遇的还有洋葱,今年洋葱大丰收,但由于各地洋葱同时大量上市,市场饱和,洋葱卖不出去。于是各地纷纷倡议购买爱心洋葱,有的地方甚至政府领导出面联系销售。实际上作为健康蔬菜的洋葱在国外很受青睐,市场非常广阔,但现实却只能望市兴叹。此类现象近年来并不少见,反观这些滞销地区的农民都是在田间地头等客商上门收购,少有与客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更没有对外出口的渠道;此外在这些大面积种植地区并没有大规模的加工企业可以对这些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因此在短期市场波动时,单靠种植户无法抵御风险,相反,如果有较好的产业融合,则可由参与融合的多个主体分担风险,甚至能化险为夷。

2.农村产业融合项目过度同质化

由于地理区域的临近,同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一个地市范围内,不同地方产业融合项目完全同质化,也会造成辖区内产业结构的失衡。如山东省T市位于山脚下,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当地很多村庄,为发展经济,纷纷致力于乡村旅游开发,在旅游项目设计上大同小异,特色不鲜明。谋求发展本无可厚非,但乡村游以短途游、近郊游为主,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地级市,市域范围内人口有限,加之相临地市也有许多较佳的乡村旅游去处,因此对潜在顾客的吸引力有限。由此导致很多乡村虽然投入了较大财力进行规划设计,并建设了配套设施,但游客稀少,不仅前期投资无法收回,村民也无法真正从中获益。又如近年来,随着亲子采摘的盛行,不仅是近郊、甚至距离市区很远的农村纷纷兴建采摘园,并且同一季节采摘的水果相同,你采摘我也采摘。单靠采摘销售不完的只能走向市场,原来价格高昂的水果大量同期上市,由于很多不耐储存,加之市场上还有许多其他替代品,要快速卖出只能降价。价格的下降,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是得到了实惠,但从投资者角度看却是赔本生意。究其原因还是采摘市场容量有限,采摘园同质化严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产能过剩”。

3.农村产业融合的低水平化

当前很多地区农村产业虽然已经融合,但融合程度比较低,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拓展。T市多个地区种植了大片油菜、桃树,只在花盛开时节举办个赏花节,安排些文艺、武术表演之类,但这些都与花无关,除此之外缺少产业链的延伸,如对花进行深加工或者产品加工体验,以及相关创意产品开发,而这些恰恰是市场的新兴需求,并且越来越受青睐。另外T市辖区内盛产核桃、板栗及特种中药材等,这些产品营养价值高,具有较强保健功能,潜在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但当地除了散装出售,大多仅仅进行初加工之后销售。而如果经过深加工成多种产品,则可以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并且T市作为著名的旅游景区,还可以作为旅游特产销售,但当地缺少大规模的企业对这些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及产品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当地农民增收及产业的发展。

4.农村产业融合的形式化

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兴起,农村产业与电商合作,将农产品通过网店销售,成为农村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崇。的确很多特色农产品质优价廉,但生在深山人未知,通过网络可以低廉的成本进行销售,并且不受地域限制。但现实中有些地方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通过政府来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打造淘宝村,并未取得良好效果。如T市J村是茶叶生产专业村,所产茶叶是地方特产,茶叶销售以传统渠道为主,当地政府为进一步做强这一产业,引进某电子商务公司,对村民进行培训,让村民开设网店卖茶。据媒体报道村民非常积极,开设网店数量众多,并且网上销量可观,但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村民开网店的并不多,并且网上客户购买量很少,村民反映还是以传统渠道销售为主,宣传的网上销量有造假成分。这一冷一热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形式化,即表面上看是融合了,但实际效果很差。

二、农村产业融合处于困境的原因

农村产业融合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面临一系列困境,有多方面的原因。

1.地方产业规划欠缺

一个地级市管辖多个县区,各个县区在农村产业规划上应该有所侧重,不能完全同质化。T市所辖的多个县区因为自然条件相似,农村产业发展趋同,特别是近年结构调整以来,均以发展苗木、茶叶、果树种植等为重点。这些都是市场前景较好的产业,各个县区均立足自身经济发展角度来确立重点产业,特别是在当前体制下各县区之间存在竞争,发展仍然是最大的政绩,产业趋同更是在所难免。但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来看,产业趋同会造成一定的产能过剩。另外各县区都生产同种产品,从产业链上游直至下游,当地都要建立一定的配套设施及相关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企业也难以做大做强。缺少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2.农村留守人力资源素质较低

当前在普通农村地区,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中青年人很少,整体的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学习新知识力不从心,不具备农村产业融合所需的能力。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全国来看数量年年增加,但具体到一个村,真正的职业农民十分稀少,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普通农村,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一般不会留在村里务农,留守村民大多思想保守、缺乏经营头脑,而思想观念的转变及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在这些地方,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必须依靠一定的外力,如一个优秀的带头人,他自身具有较强的能力并且能调动一定的资源带领村民发展;或者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市场,村民负责生产,日积月累村民也能逐渐掌握一定的技术本领,自身素质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当前农村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很多农村,农民还是单打独斗,一方面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实力有限,另一方面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T市郊区有很多专业村,某些作物种植规模比较大,但农民仍以自己销售为主,即自己运到批发市场或在地头等收购商收购,很少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畅销的时候不愁卖,但一旦遇到前文所述滞销的情况,农民就只能自担损失。据了解很多专业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规范性不强,老百姓认可度低,因而也不愿意加入。当然这与前些年地方政府对合作社的监管不严、管理存在漏洞有关,此外也与农民合作意识差有关,只有让农民真正从合作中得到实惠才能加快合作组织的发展。

4.农村第一产业实力不足

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是具有一定优势的第一产业,如果第一产业发展较差,既形不成规模又达不到质量,则难以与相关的二三产业融合。如T市的很多专业村,虽然整个村甚至临近几个村都生产同种(类)农产品,但因为都是各家各户自己种养,没有统一的生产规范,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所以虽然总体规模较大,但真正优质的产品不多,因此阻碍了农村一产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例如有的企业想与这些专业村发展订单农业,但产品的品种、质量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并且没有统一的生产组织,难以协调,最终作罢。因此要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先做强一产。

5.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的投入,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较大改观,但是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农村的网络通讯设施、物流仓储设施相对滞后,而这些都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必备条件。其次,虽然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但因为产业融合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在相关扶持政策措施方面缺乏协同,有的甚至产生冲突,导致政策落实困难。再次,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相关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各金融机构出于资金安全考虑,贷款门槛较高,相关金融产品不适合农村市场需求。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村产业融合指明了方向,各地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应针对农村产业融合中的短板采取有效措施。

1.地方政府做好农村产业规划

对地方经济发展,各地政府都有相关的产业规划,对农业发展也不例外。虽然政府不能直接干预经济,但在产业规划方面可以指出大方向,特别是对于一个地级市而言,不同的县区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要适当差异化。在一个县区范围内,对各乡镇农业产业的发展也要注意适当差异化或产业分工。如现在很多农村为增加收入,纷纷建大棚种植蔬菜、水果,虽然人们对蔬菜、水果消费日益增多,但盲目发展也会造成某些品种的蔬菜、水果过剩,导致价格大幅度下跌。所以即使都种蔬菜,每个乡镇应侧重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或者有的乡镇以种植为主,有的乡镇发展蔬菜加工等。

2.搭建多方合作平台

农村产业融合涉及多方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特定优势,因此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可发挥不同的作用。虽然现代社会信息发达,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信息的泛滥,人们需要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因此供需方之间仍然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也正因如此现实中才会经常出现企业找技术、科研机构技术在实验室闲置的现象。地方政府要适当打破部门界限,搭建一个多方交流合作平台,在这里企业、科研机构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民个人都可以找到彼此合作的机会,共同推动农村产业的融合。

3.以创新创业推动农村产业融合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很多投资者找不到理想的投资渠道,而在农村蕴藏着大量的机会,关键要找到农村产业供给的短板。在广大农村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乃至市场空白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政府可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对其进行引导,鼓励相关领域的创业者瞄准机会进行创新创业。当然政府及金融部门也应该加大创新力度,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最及时、最适合的服务,同时要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同,使各种创新理念、技术得以落地。

4.做强农业第一产业

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是第一产业,近年来各地农村纷纷发展一村一品,可以说每个村基本都有主打农产品。因此各地应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之下,适时调整产品技术、品种及种养规模,真正把一村一品做强做大。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还需要好品牌,各地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及品牌培育,积极打造知名品牌。当一个地方的品牌打响了,相关企业或其他融合主体会主动寻求合作,或者第一产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向前延伸产业链,进行产业融合。当然品牌的塑造不是一家一户能够完成的,需要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5.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选好带头人

农民组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的必要条件。虽然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动农民组织化,但现实仍有较大差距。首先应对农民进行组织化教育,这可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建设来实现;其次政府要加强对相关农民组织的审批、监管,使其规范化运作;此外农民的组织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社会力量,如现在很多地方的乡建社团,有很多学者及志愿者参与其中,帮助农民实现组织化。当然在农民组织化建设过程中,优秀的农村带头人的作用不可忽视,当前很多返乡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在获得一定成就后,也有反哺农村、造福父老乡亲的想法,应该积极争取他们回村任职,带领村庄走上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1]姜长云.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J].中州学刊,2016(5):43-49.

[2]郝立丽,张滨. 新时期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与推进机制[J].学术交流,2016(7): 116-121.

[3]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J]. 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4]夏荣静.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探讨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6(30):46-53.

猜你喜欢

农民融合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饸饹面“贷”富农民
《融合》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