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2018-01-23唐公霞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天祝文化产业历史

唐公霞

(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甘肃 武威 733299)

为了提升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实现国家昌盛、民族富强,应该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坚持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中华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奠定坚实的基础[1]。

1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崛起。国家民族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有魅力,这种魅力是文化的魅力,精神的魅力。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重视,只有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才能提升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综合国力。同时要将社会主要现行文化作为目前我国的发展方向,让文化建设在我国形成新的发展高潮,全面提升我国人民的文化创造水平,从而为加强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由此说明,建设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发展目标,为今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

2 天祝的历史及其历史文化资源

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在武威市南部,位于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东端。新石器时代后,天祝地区主要隶属于雍州,通常情况下是戎、羌的放牧之地;秦朝时就成了月氏地,到汉朝便成为匈奴所占据的地点;到汉武帝时期,天祝区被划分到西汉的地图之中,直至西晋时代分属于武威郡和金城郡;东晋时期被划分到其他3个郡;隋唐时期分属于凉州地区下属的郡管辖;五代时期仍旧划分于凉州,实行家族统治;北宋时期则划分到了西凉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天祝地区的管辖范围经济与文化不断发展,民国时期由平番县到永登县,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变革。1949年,永登县获得了解放,成立了永登县天祝区,随后成立了自治区,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区,1958年,天祝县划归为武威专区[3]。

天祝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条件。华尖东山地区、西南地区和其他著名的生物化石点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如东平罗家湾遗址、小沟遗址以及其他史前文化遗址。在山城地区有众多著名的古堡遗址、古代汉墓群以及寺庙等建筑遗址。除此之外,还有汉长城,汉朝大将霍去病曾经依靠长城击败了匈奴。据相关历史记载,我国现存长城大部分都是在明、汉的基础上修建和改造的,经过不同历史朝代的重修、连接、补建,逐渐形成了现在见到的长城。从洪武到万历这几百年的过程当中,长城前后修建18次。位于天祝地区打柴沟镇的长城,从南至北长约2 000 m,是研究当时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参考依据与史料内容。曾经有许多著名的大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共同创建了当地的文化内容,丰富了当地的文化资源,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4]。

3 天祝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1 存在的不足

从人文环境上看,当地居民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但对其历史却不甚了解,很多人都知道天祝小三峡,却不了解史前遗存、古遗址、古驿站和其他文化遗存。

从经济上看,天祝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水平远远达不到要求,文化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是当地文化产业没有优势项目可扶持,文化产业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无法发挥引领作用;二是新兴文化产业培育不足,发展滞后,加上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3.2 改进措施建议

(1)加大对天祝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等宣传平台,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让每一个城乡居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二是在县城主要道路两旁设立历史文化宣传牌,这是向城乡居民宣传、介绍天祝历史文化最好的阵地;三是举办类似“天祝历史知识知多少”等系列活动,开展文化活动,如“走进填筑,关爱家乡”,不仅对外宣传了家乡文化,同时也让当地居民更加了解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2)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藏土族民俗风情。当地的文化产业和丰富的历史资源在市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良好的资源配置能够让文化资源引导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规模的作用,同时完善市场文化体系以及文化的管理机制,全面而有效地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

(3)着力构建文化产业体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管理水平高、设计能力强、业务规模大的示范企业,发展辐射能力强、服务体系完善、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将当地具有文化特色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建设新型城镇来突出文化特征,从而建设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示范乡镇,利用这些新型建设来延伸文化产业,承载历史资源[5]。

4 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特色文化县

4.1 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

(1)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天祝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保护文物祖业,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并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民族民俗特色文化优势,强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全力打响生态避暑、宗教文化、民俗风情、运动休闲4大主题旅游品牌,重点抓好以乌鞘岭国际滑雪场、金强河水上漂流等一批休闲度假、体育健身为主的旅游项目,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向特色文化产品转化。

(2)古代书籍的整理与出版。通过制订相关的出版计划进行书籍整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通过社会运作以及市场参与来推进当地古代书籍的整理工作,真正让书籍得到有效的修复与保护。

4.2 促进民间工艺的发展

通过大范围的调研与普查工作,做好当地传统手工的调查工作,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保护与修复工作;另外,针对目前遗留的传统手工艺品进行研究与分析,对即将消失的手工艺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利用当前社会上的新工艺与新技术新材料对传统的手工品进行保护,做好传统工艺品的转化工作,构建农村以及市场,协会以及互联网的网络化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当地文化品牌,打造出一批属于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内容,加快产业化的发展[6]。

4.3 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提升天祝城市文化内涵

(1)借助天祝三峡风光暨民族风情旅游节等文化节会,不断提升文化节会内涵,增强节会吸引力和影响力。

(2)以博物馆为发展平台,深入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支持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办各类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加强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大民间收藏品、民俗文物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

(3)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围绕小三峡和藏、土族民族风俗风情,重点发展藏文化、民族演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建设天祝三峡文化旅游景区、华锐民族民俗文化一条街和华锐民俗展演中心。

5 结束语

总之,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文化支撑。在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战略平台,以建设特色文化县为目标,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天祝历史文化,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天祝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事业和产业集群,形成天祝独有的文化符号和标签,让“软实力硬起来”,实现县域文化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柳红波.基于RMP的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0):10-14.

[2]谢复昌,赵兴梅,侯梁宇.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天祝县朵什乡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5):79-80,137.

[3]杨青,顾燕玲.浅析地方文献与武威旅游文化资源开发[J].科技展望,2015,25(33):200-201.

[4]杨勇,刘巍文.甘肃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J].中国藏学,2015(4):12-19.

[5]孙永龙.甘肃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甘肃科技,2012,28(24):1- 4.

[6]周晓涛.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地方立法保护[J].文化遗产,2012(2):17-23.

猜你喜欢

天祝文化产业历史
天祝藏族服饰特征和保护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新历史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