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区精神在荆门发扬光大

2018-01-23荆门市老促会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3期
关键词:荆门市干部群众工作组

□ 荆门市老促会

湖北省荆门市有47个老区乡镇,老区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现在,荆门市不仅注重对老区村资金、项目等物质层面的投入,而且注重精神力量的注入,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增强干部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传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激发老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

近几年,荆门市各地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宣传老区精神,使老区干部群众受到教育和鼓舞,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有些扶贫工作队以当地革命战争年代的人和事教育干部群众,产生了很好效果。

东宝区子陵镇金塚村曾是北山游击队活动的地方。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差,加上传统种植习惯束缚,多年来发展缓慢,处于贫困状态。

荆门市纪委扶贫工作组进村后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发动,同大家一起回顾当年本村人民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历史,还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到红安参观学习,使大家深受启发和教育。

在讨论中大家纷纷谈感想、谈认识、谈建议,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坚决甩掉贫困帽子。

村党支部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公路、修渠道泵站、改造电力设施;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宽带入户、改厕、建老年人照料中心、整治村容村貌;大力发展产业,组建三个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发展稻虾莲藕种养殖、花卉苗木和袋料香菇等。

这些措施得到了全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土地流转时积极配合腾地,成立合作社时积极参加,基地需要劳力时积极报名,修路时每户捐款1000元,路边植树占地没有补偿也能理解支持,贫困户纷纷跟着大户发展产业。

村里干部群众自强不息,努力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行动,也感染了在外地发展的本村人士,有3个企业负责人带头捐款修路,不少村民积极响应,全村共捐款50多万元。

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找准老区脱贫致富的路子

过去,老区人民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复杂的斗争形势,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保存和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有效打击敌人的策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近几年,一些老区乡村在精准脱贫实践中,继续坚持这样的科学态度,从本地实际出发,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自身比较优势,做好特色文章,走出了一条顺应发展趋势,适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

京山县曹武镇白泉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新四军五师被服厂、修械所、“七七”报社驻地。这里山清水秀,白泉山纵贯南北、白泉河穿村流淌,但产业发展长期局限在耕地和传统种植模式上,加之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缓慢,被列为全省贫困村。

荆门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和县纪委监察局扶贫工作组进村后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与村党支部和干部群众共同研究,明确了发展思路,并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一山、一河、一路,分区域发展板栗香菇中药材特色种植业、鳗鱼螃蟹等特色水产养殖业、乡村度假旅游业等三大产业。

村党支部继承老区光荣传统,带领干部群众围绕规划落实真抓实干,采取党员干部包项目、包贫困户的办法,一户一户地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进。

在特色种植业方面,扩大了香菇种植,新建3000平方米的基地,搭建了50个大棚,增加香菇5万袋;成立了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强管护、扩大销售;新增了白芨等药材和雷竹笋等特产种植。

特色水产养殖业方面,引进投资8000万元养殖鳗鱼,村集体以流转土地、水资源和现金36万元入股,每年分红11万元,并带动4户就业。

在旅游业方面,引进投资200万元建休闲养生农家乐;积极推进利用白泉山的泉水洞、龙袍寨等资源打造旅游景点。

白泉村针对28户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安排种香菇、种板栗、种药材、在公司上班以及组织外出务工等,除4户因病残丧失劳动能力,实行社会救助、资金入股分红脱贫外,其他贫困户每户都有产业项目,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村里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说:“过去几任书记都没有干出这样的成绩。”

发扬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增强打赢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脱贫攻坚已到了冲刺阶段,困难在所难免。

一些老区贫困村的干部群众在探寻致富路的过程中也曾经历挫折,但是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像当年老区军民那样,坚定必胜的信心,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继续前进,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京山县杨集镇三口堰村是老区贫困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长期帮扶下,发展起了袋料香菇,2014年达到80万袋规模。可就在这年的三四月间,三口堰村遭遇了20多天的连阴雨,鲜菇卖不出去,全都烂掉了,造成严重损失。

遭受这次打击后,部分群众丧失信心,有的不种了,有的缩小规模,全村香菇种植面积一下子减少一半。

镇村干部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三口堰村发展香菇产业有资源、群众掌握了技术、市场有需求,是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应该坚持走下去。问题出在规模大了之后,保鲜和烘干措施没有跟上。当大量鲜菇上市造成滞销后,必然造成损失。

村党支部痛下决心,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保鲜和烘干问题。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组帮助下,他们集中建了6个冷库,发动群众购置和建造各种规格的烤箱50多台,基本解决了鲜菇保鲜和烘干问题。

去年,全村香菇种植规模已恢复到60万袋,今年可望超过2014年水平。

三口堰村在发展香菇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产业,不断拓宽致富门路。2016年,村党支部利用本地有利条件,带领大家发展银杏采叶圃。村里提供树苗,农户整地种植,第一年就可采叶,一斤鲜叶能卖一块多钱,第三年每亩能收入4000元。目前已发展到36户,其中贫困户15户。

继承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带着深厚感情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忘老区人民历史上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老区发展、扶持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带着深情厚谊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许多驻村工作队员把老区贫困群众视为亲人,把他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带着感情和责任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

湖北省监狱管理局工作组进驻沙洋县高阳镇王集村后,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为村里修U型渠、建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建垃圾池等,特别是在帮助贫困户发展脱贫项目上更是无微不至,比自己的事还上心。

工作组根据村里的情况,动员群众发展林下养鸡特色产业。该村三组贫困户胡显明,妻子常年患病,负担很重,一心想改变贫困面貌,养鸡积极性很高。

工作组购买了5000只三黄鸡苗,赠送给老胡和其他15户村民。从老胡领到鸡苗起,工作组长万育胜就经常到他家里查看指导。

夏季酷暑高温,工作组逐家逐户打电话,通知搞好鸡苗防暑降温。在得知临村发生鸡瘟的消息后,工作组第一时间联系沙洋县畜牧局的技术人员来村里防治。需要防治药品,工作组的同志开着私家车到三十余公里外的五里镇购买抗病毒药分发给大家。

到了鸡快长大时,老胡又生怕卖不出去,非常着急。万育胜就到沙洋、高阳、官当等地跑市场、问价格,并对老胡他们说:你们大胆喂饲料,销售的事我负责。万育胜到沙洋范家台监狱请求帮助,监狱食堂将老胡等人的鸡全部收下。老胡卖了340只,收入8928元,加上政府奖励补贴3000元,除去开支,三个月的纯收入将近6000元。老胡非常高兴,上街为老伴、小孙女和自己一人买了一件羽绒服。

老胡等养殖户的成功,使工作组很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在王集村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特色产业的信心。◄

猜你喜欢

荆门市干部群众工作组
荆门市恒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解决基层理论武装“入心”的几个难题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巧用门金穴治疗急性盆腔炎
FIFA解散反种族歧视工作组
如何做好企业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