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药用史略考❋
2018-01-23张紫薇梁尚华
张紫薇,梁尚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上海 201203)
泽兰系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瓜儿苗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地笋、虎兰、甘露子、方梗泽兰,味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能活血化瘀、行水消肿,为妇科常用药物。《本草通玄》称为“女科上剂”,《本经逢源》称其“功效胜于益母”,《本草纲目》称为“妇人要药”。因此从古代文献中考辨其临床应用,总结泽兰的临床使用特点和演变规律,对挖掘和提高中医方药理论大有裨益。
1 补气血,利血脉,治产后虚损
泽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微温。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创,痈肿创脓。[1]”《太平圣惠方》云:“吐血有3种:一曰内衄,二曰肺疽,三曰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出,还流入胃,或如豆汁,凝停胃里,因即满闷,便吐,或去数升,多至一斗是也。[2]1121”“内衄”病因为“夫吐血者,皆由大虚损,及饮酒劳伤所致也”[2]1121。《太平圣惠方》认为“中风”病因为“妇人气血虚损,故令中风也”[2]2141。“乳妇内衄”及“中风”的病因均为妇人虚损,皆用泽兰治之,故泽兰有补气养血、治疗妇人虚损之效。
至唐宋《日华子本草》载:“泽兰,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癥癖,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肌,消扑损瘀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3]”《药性论》云:“泽兰味苦辛,主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又治通身面目大肿。主妇人血沥腰痛。总其泄热和血,行而带补之能也。[4]”突出泽兰既可活血化瘀、通利血脉,又具有补养气血之效。
《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中·虚损第一》云:“凡产后七日内恶血未尽,不可服汤,候脐下块散,乃进羊肉汤,痛甚切者,不在此例。后两三日消息可服泽兰丸,比至满月,丸尽为佳。不尔虚损,不可平复也。全极消瘦,不可救者,服五石泽兰丸。凡在蓐,须服泽兰丸补之,服法必七日外,不得早服也。[5]”孙思邈强调产后服泽兰丸可疗虚损。《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下·补益第一》中共有14首方剂,有10首方剂中运用“泽兰”,且有9首方剂以“泽兰”命名,包括“大五石泽兰丸”“小五石泽兰丸”“增损泽兰丸”“钟乳泽兰丸”“大泽兰丸”“小泽兰丸”“三石泽兰丸”“大平胃泽兰丸”“泽兰散”,命名方式不同于孙氏常规的以首位药加剂型为方剂名的命名原则,可见孙思邈对泽兰补妇人虚损功效的肯定。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常用泽兰治疗妇科疾病,据统计运用泽兰的方剂共25首,包括“调经门”的桃仁散、柏子仁丸及“众疾门”的玉露通真丸,“产后门”的胜金丸、清魂散方等,其中治疗产后病的方剂最多为16首,如清魂散方治疗产后血晕,温隐居泽兰汤治疗“产后恶露不尽,腹痛往来兼胸满少气”[6]342,抵圣汤治疗“产后腹胀满闷呕吐不定”[6]366,可见陈自明对于泽兰的认识与孙思邈基本一致。
明清时期,《本草纲目》载:“泽兰,妇人方中最为急用。古人治妇人泽兰丸甚多。”“泽兰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涂痈毒,破瘀血,消症瘕,而为妇人要药。[7]628”《雷公炮制药性解》云:“泽兰能通利小肠,则肝脾无壅瘀之患,故能通关窍以理血脉也。行血而无推荡之患,养血而无腻滞之虞,所以为产科圣药。凡痈疮皆因血热,故亦治之。[8]”《本草通玄》曰:“按泽兰芳香,悦脾可以快气疏利,悦肝可以行血,流行营卫,畅达肤窍,遂为女科上剂。[9]”《本草汇言》云:“凡血气留滞等证,用泽兰推陈致新,不伤元气,为妇人方中要药。[10]”《本经逢源》称其“功效胜于益母”[11]。《本草约言》曰:“行滞血,妇人之产后尤要。入手太阳小肠,通肝脾之血,产前后百病俱治。泽兰调气血,利关窍,尤宜女人,胎前产后诸症要药。[12]”《济阴纲目》中运用泽兰的方剂共22首,如治“妇人经候不调”[13]10的十味香附丸,治“妇人冲任虚寒,胎孕不成,成多损坠”[13]70的调生丸,治产后癫狂的大圣泽兰散,其中调经方5首,不孕方5首,产后方8首。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也有不少运用泽兰的方剂,共计26首,其中调经方6首,产后方6首,如泽兰与当归、楂肉炭、炒丹皮、川断、制首乌配伍治疗产后恶露淋漓,与细生地、丹皮、制大黄、炒桃仁、人中白配伍治疗热入血室等。
考证历代医学文献中对于泽兰的认识,多数认为其补而不滞、行而不伤,惟独《本草从新》提出其“性虽和缓。终是破血之品。无瘀者勿轻用(古方泽兰丸甚多,近今禀赋渐薄,不可常用)”[14],后世少用泽兰可能与此记载有关,但泽兰是否为破血之品有待商榷。据《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妇人产后气血虚弱服泽兰丸以补虚,《妇人大全良方》也多用其治疗产后病,若如《本草从新》所云泽兰破血之性强,禀赋稍弱之人则不可常服,则何以补产后之虚?
2 通水道,走血分,消通身水肿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兰治疗“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1]。《药性论》云:“又治通身面目大肿。[4]”。究其病因病机,《灵枢经》云:“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殼殼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15]”《肘后备急方·治卒大腹水病方第二十五》云:“凡水病之初,先两目上肿起如老蚕色,侠颈脉动。股里冷,胫中满,按之没指……此皆从虚损大病,或下痢后,妇人产后,饮水不即消,三焦受病,小便不利,乃相结渐渐生聚,遂流诸经络故也。[16]”《诸病源候论》记载:“夫水肿病者,皆由荣卫痞涩,肾脾虚弱所为。而大腹水肿者,或因大病之后,或积虚劳损,或新热食竟,入于水,自渍及浴,令水气不散,流溢肠外,三焦闭塞,小便不通,水气结聚于内,乃腹大而肿。[17]220”“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肿也”[17]219。“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由虚羸劳损、三焦受病、小便不通或寒气客于皮肤之间所致,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通利水道,则水肿可消矣。
《神农本草经疏》记载泽兰“佐以益脾土之药,而用防己为之使,则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气”[18]。《本草纲目》收录张文仲《备急方》中的条文:“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醋汤下”[7]629,认为“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泽兰走血分,故能治水肿”[7]628。《本草乘雅半偈》云:“泽兰生水中,乃水气所聚,澄洁水体,宣通水用者也。[19]”《本草征要》认为泽兰“其主水肿者,乃血化为水之水,非脾虚停湿之水也”[20]。历代本草文献中关于泽兰治疗水肿均有记载,明清以前多遵从《神农本草经》之说,认为泽兰可通利三焦,用于虚损所致大腹水肿及头面四肢浮肿;明清以后多认为泽兰疏肝理脾,调和营卫,故能消水肿。
《济阴纲目》记载:“一妇产后四肢浮肿,寒热往来。盖因败血流入经络,渗入四肢,气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两胁疼痛,遂用旋复花汤,微汗渐解,频服小调经散,用泽兰梗煎汤调下,肿气渐消。[13]165”《增订通俗伤寒论》记载:“寒郁下焦而成水肿者,《金匮》所谓石水、正水是也,每用麻附五皮饮,重用泽兰梗五六钱,温通络气以退肿。[21]”《类证治裁》云:“因水谷聚湿,小便不爽者,水肿也,苓、夏、泽兰、车前、木通利之。[22]”泽兰治疗水肿的功效在历代本草文献中多有记载,但方剂文献中运用泽兰治疗水肿却记载不多,惟独“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治疗水肿被反复转载。
3 散瘀血,生肌肉,并治疮疡
《本经逢原》云:泽兰“《本经》主金疮、痈肿,疮脓,皆取散血之功”[11]。《本草正义》云:“消扑损瘀血,并治金疮、痈肿疮脓。[23]”《本草崇原》记载泽兰“主治金疮痈肿疮脓者,金疮乃刀斧所伤,为不内外因之证。痈肿乃寒邪客于经络,为外因之证,疮脓乃心火盛而血脉虚,为内因之证。泽兰禀五运而治三阴之证者如此。[24]”泽兰活血祛瘀、消肿生肌,可治疮疡。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用当归散(泽兰、当归、芍药等):“治打扑伤损,皮肉破碎,筋骨寸断,瘀壅滞结,肿不散。或作痈疽,疼痛至甚。[25]”《太平圣惠方》用泽兰丸“治诸伤折,踠损蹉跌,筋骨疼痛”,用附子散治疗“一切伤折,疼痛不可忍”[2]2089。《世医得效方》用救急方(泽兰、当归、桂心等):“疗坠马落车,伤腕折臂。[26]”《普济方》记载用夺命更生散(泽兰、甘葛、知母等)治疗痈疽,《仁术便览》的追疔夺命汤取羌活、独活、青皮、防风等药物为末,每服五钱,加泽兰、金银花各一两,生姜十片,同药擂烂,好酒煎之,热服以疗疔疮。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泽兰有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镇痛镇静,防治肝损伤、抗菌、抗病毒和抗癌活性,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降低血脂以及利胆等作用,可能进一步开发成为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药[27]。此外,泽兰营养丰富,含可溶性糖、粗蛋白、氨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等,具有良好的保健营养价值,经常食用有抑制癌细胞、预防恶性肿瘤和减肥的作用[28]。结合历代文献,目前临床上还需提高对泽兰的重视程度,拓展其应用范围,加大药理研究,进一步挖掘泽兰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价值。
[1] 顾观光. 神农本草经[M]. 杨鹏举,校注.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2: 166-167.
[2] 王怀隐,等. 太平圣惠方[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 109.
[3] 日华子本草辑注[M]. 常敏毅,辑注.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6: 46.
[4] 唐慎微. 证类本草[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269.
[5] 孙思邈. 药王千金方[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4: 50.
[6] 陈自明. 妇人大全良方[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7] 李时珍. 本草纲目[M]. 武汉: 崇文书局, 2008.
[8] 李中梓. 雷公炮制药性解[M]. 钱允治,订正,金芷君,校注.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 93.
[9] 李中梓. 本草通玄[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 25.
[10] 倪朱谟.本草汇言[M]. 郑金生,等校注.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5: 95.
[11] 张璐撰. 本经逢原[M]. 赵小青,等校注.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66.
[12] 薛己辑,臧守虎,杨天真,等. 本草约言[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 36.
[13] 武之望.济阴纲目[M]. 肖诗鹰,吴萍点校.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4] 吴仪洛. 本草从新[M]. 陆拯,等校点.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 36.
[15] 灵枢经[M].张秀琴,校注.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107.
[16] 葛洪. 肘后备急方[M]. 王均宁,点校.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96.
[17]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M]. 柳长华,主编,刘宇,等点校.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18] 缪希雍. 神农本草经疏[M]. 郑金生,校注.北京: 中国古籍出版社, 2002: 321.
[19] 卢之颐. 本草乘雅半偈[M]. 张永鹏,校注.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4: 113.
[20] 李中梓. 重订本草征要[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81.
[21] 何廉臣.增订通俗伤寒论[M].连智华,点校,王致谱,审定.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89.
[22] 林佩琴. 类证治裁[M].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 460.
[23] 张山雷. 本草正义[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13.
[24] 张志聪.本草崇原[M]. 刘小平,点校.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 64.
[25] 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 16.
[26] 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M]. 田代华,等整理.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591.
[27] 张静,彭海燕. 泽兰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 2015,37(3): 460-463.
[28] 辛卫云,苗明三. 泽兰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J]. 中医学报, 2015,30(3): 41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