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听从的灵魂引导到散文诗的意境中去
2018-01-23
星星:请你谈谈散文诗如何从古代的词赋汲取营养?
耿翔: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大学毕业后,在书店看到了李耕编著的散文诗丛书,爱不释手,于是就埋头写起散文诗。
在我的文学体验里,自从有了散文诗的概念,就以为《诗经》是散文诗,汉赋是散文诗,宋词是散文诗,元曲更是散文诗。因此,在我初学写作散文诗的时候,就是在中国文学最经典的文本里,向无数大师讨教。讨教他们的生命抱负,讨教他们的家国情怀,讨教他们如何崇尚自然,讨教他们如何心存敬畏。我从很多经典作品里,看见他们天人合一,记录最真实的生命的路上。
星星:你认为写好散文诗的关键是什么?
耿翔:不管什么样的文学形式,都是考验写作者拥有或发现的写作资源是不是唯一的。当然,拥有唯一的写作资源,不代表拥有唯一的表现方式。就像我们看贝拉·塔尔的电影,想想《撒旦的探戈》中自始至终的秋雨,想想《都灵之马》中自始至终的风暴,想想那些被从情节、语言中简化成雕塑一样的人物,就会理解,真正的好电影,不是象征暗示生活中的某种真实,而是直接准确地接近它。我们应该像贝拉·塔尔那样,毫不含糊,在散文诗写作中,直接准确地走进生活的真实中去。
当然,取诗歌的神,取散文的形,也很关键。
星星:如何做到散文诗的语境和意象抵达内心?
耿翔:面对这个问题,我想起母语一词。几年前,在塞尔维亚、古巴参加世界诗歌大会,我是用陕西话朗诵诗歌的。外国诗人说,我们想听的,就是你用母语发出来的那些声音,它让我们感觉到了你的声音里,带着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那是我们没有听过的。因此,我理解的语境和意象,要抵达内心,还是让我们的写作,先回到母语中去。
我的母语,准确地说,是出自一个叫马坊的地方,从我出生的那一天,就给予了我不一样的母语。我生命的场,一直存在于那里。我什么时候回去,都有所收获。母语让我拥有不一样的语境,母语让我获得不一样的意象。
星星:如何达到散文诗的思想和美学的统一?你在创作中做了哪些尝试?
耿翔:思想和美学,塑造一个作家和他作品的品味。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思想根基,都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或深或浅地看见人类的痛苦。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美学追求,都想让自己的文本,和别人的不一样。作为写作者,我的体会是,找击痛过自己的生活,用自己能够驾驭的语言,把它极简地还原出来,你所发现的思想,你所创造的美,就在你所写出的汉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