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行业乱象 离不开消费者的助力
2018-01-23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发布的《保健食品消费者认知度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报告《从洞察到行动:掘金中国保健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指出,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全球领先,到2020年中国保健消费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00亿元。
在火热的市场需求背后,一些不法厂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加入其中,虚假宣传成为该行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2016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受理保健类消费投诉共计654件。其中,涉及保健品的投诉611件,保健用品的投诉43件。从投诉数据看,有85%以上的投诉指向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情况,投诉集中反映保健品在保健功能和产品功效等方面与商家描述不相符。
为了吸引消费者,部分保健品厂商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功效,更有甚者利用消费者快速改善身体状况的迫切需求,在产品中添加违禁物品。这样的乱象不仅对整个保健品行业的良性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也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要从根本上治理保健品行业的乱象,不仅需要监管的“重拳”,同时也有赖于各方的共同努力。
消费者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对保健品功效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广告宣传,而在消费人群中,普遍缺乏相关科学认知但又具有迫切保健需求的老年人则是其中主力。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调查报告显示,21.9%的中国老年人平常会服用保健品,其中近7成服用者的保健品是自己购买的。在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中,60.3%的人关注“保健品的功效作用”,远高于“保健品成分”。
除了加强监管之外,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至关重要。正是因为在选购保健品时,老年消费者过于迷信功效,从而降低了对产品成分规格和质量的防范意识,不法厂商才趁虚而入。因此还应全面加强消费教育,普及保健有关知识,提升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辨识和认知能力,引导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和习惯,不断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自觉防范和抵制对于保健食品销售虚假宣传等行为。
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增强老年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鼓励消费者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充分调动媒体、群众等社会力量参与综合治理,实现社会共治。
“以老劝老”是有益尝试
保健品“坑老”骗局频频上演,怎么破?广州市番禺区食药监局祭出一招—— 成立由10名番禺大妈组成的“南粤护老”护卫志愿服务队,她们利用老人身份优势,轮番劝说身边老人识破保健品骗局,深入街巷“暗访”保健品销售公司、潜入会议营销现场收集证据,上报线索,效果明显。
深谙社会心理的骗子们,精准地把握了老年人的健康焦虑与精神诉求。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养生意识不断提高;神奇的保健品,迎合了老年人的健康焦虑;为了赢得老人们的信任,骗子们往往用拟亲化称呼来拉近距离感与隔阂感,用看似贴心、细腻、温暖的言行来打动老人们,从而让老人们放松警惕,最终“人财两空”。
“保健品骗局”不仅让老人们承受了物质损失,还承受了精神上的伤害;之前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的骗子们,早已不知所踪。擅长“印象管理”的骗子们,是不折不扣的“两面人”:在老人们看得见的前台里,他们伪装成为知冷知热的“贴心人”,比老人们的子女们还要亲;在老人们看不见的幕后,他们“能骗一个是一个,能捞一笔是一笔”。用情感关系来遮蔽利益关系,成为骗子们的惯用伎俩。
面对“保健品骗局”,不少老人难以自拔;即使被家人们发现和劝阻,一些老人依然执迷不悟。看似不可理喻的背后,隐伏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经过骗子们的“洗脑”,一些老人对“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深信不疑;家人们的好心劝告,却有可能遭到他们的反感和排斥。年龄上的差距以及亲情互动的缺失,让老人们和亲人们之间的代沟变成了鸿沟。
老年人的所思所想,年轻人未必懂;如果亲人们采取简单、生硬的方式与老人们沟通,就更难以说服他们,难以让他们在心底真正地认同。“以老劝老”能够走进老人们的内心世界,用同龄人的话语、经历、感受与体悟去打动他们;和老人们同频共振,找到他们热衷购买保健品的心理成因,能更好“对症下药”。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对老人们过于热情、过于暖心的年轻人,通常都盯着他们的“钱袋子”。面对“保健品骗局”,指望沉迷其中的老人们“自我救赎”显然很困难;“以老劝老”通过朋辈群体的力量,让一些老人既认清了保健品的“有限作用”,也认清了“伪装者”的真面目。
被“保健品骗局”所伤害的老人们,不少都面临着精神“空巢”的问题;“以老劝老”不仅切实地裨益了他们,也让参与志愿服务的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样的“助人自助”,有助于让老龄社会更美好。
家人多一些陪伴
对于老人缘何屡屡被高价保健品推销商欺骗,医务人员分析称,在受骗老人中,大多数老人都年岁已高,他们无一例外都极其渴望健康,这也是老年人受骗的最主要原因。老人渴望健康,希望不给子女增添养老负担,而保健产品,从养生、治疗等宣传手段入手,给予了老人心理上的认同,让他们觉得保健品本身就具备治疗功效,很多老人甚至认为保健品比医生的建议效果足,而放弃了正确的治疗。
其次是老人缺乏家人的陪伴,孤独感重。目前,我们的国情是老龄化严重,而更严重的是家里的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独居老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老人们心情简单,极其渴望家人的陪伴,甚至觉得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挺好的,可是子女更多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忽视了老人的身心健康。老人的孤独感给了骗子们机会,通过聊天、亲切的关怀、嘘寒问暖方式逐渐获取老人的信任,不断升级营销策略,变换招数让更多的老人上当。
对此,子女应该给老年人多一些关心和陪伴,并从身体和内心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呵护。子女还应为老年人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得他们有丰富的老年生活。让老人常到室外活动,对延缓身心衰老、保持思维敏捷有很大的好处,这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防范意识的提高。另外,老人平时可以通过自然健康的饮食习惯加上适度的运动来追求健康。日常生活中,由于自身判断能力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多和家人或身边朋友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