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维在城市静态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中的应用
2018-01-23季桉宁
季桉宁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应用法治思维在城市静态交通秩序管理中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的实证分析和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吕世伦和金若山提出在法治社会,倡导严格遵守法律、善于运用执法程序是必要的,但是还应该周全地考虑到与此相关的问题,为法治思维在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操志强详细分析了什么是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城市静态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引入法治思维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静态交通秩序管理中法治思维的应用做出了相应探讨。
一、法治思维在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通行效率是城市道路规划中一直追寻的目标,各级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在实践中通过运用“人车分流”、“专车专道”等措施来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些综合性管理手段的应用也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但是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必然会有例外。由于当事人在静态交通环境中实施违法行为所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屡见不鲜,由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言而喻。例如,某台记者报道,有一辆载重10吨的卡车由于在高速路上违章停车,导致13辆车连续追尾,卡车发生侧翻,造成3死12伤;再比如某县城商场门前由于停车不规范造成剐蹭事件,双方大打出手,被当地民警劝开,重伤者在医院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治疗,而另一位轻伤者也被行政拘留一天,对其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违章停车、停车不规范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城市静态交通秩序管理中面临的巨大难题,由于城市静态交通问题所引发的附带性社会事件,不仅会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损失,也会影响公民对交通警察执法的公信力,造成民众对交通管理部门执法能力和管理效能的质疑。民众对道路交通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导致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没有充分意识到实施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因此,解决城市静态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将法治思维全面融入到普通民众中去,使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共识。
二、我国目前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中法治思维现状
我国国民素质正在稳定提升的阶段,普法手段的多种多样也使得公民对于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公民自觉守法的意识还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静态交通秩序的管理仍缺乏公民法治思维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机动车层面:违章停车现象严重,车主为寻求自己方便,抱着“不怕交警开罚单”的心态以身试
法,虽然现在交通制度日趋完善,但这种现象仍层出不穷。违章停车已经对当代城市静态交通的秩序管理产生了巨大负面作用。
(二)非机动车层面:共享单车及电动自行车衍生出的占用人行道、机动车道、泊车位等违法行为,不但为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增添压力,同时也为交通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三)行人层面:“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依然严重,不少行人不等人行道变灯即行,为自己争取了两秒的时间,却为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潜在威胁。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城市静态交通秩序管理中的法治思维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公民因为一时方便或者争取短暂时间而忽视了交通规则,而违法行为的形成,是执法人员和普通公民共同造成的。
三、如何在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中落实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在精神层面上的升华,在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中落实法治思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威慑力上提高公民法治思维:管理人员要做到肩负责任、认真审查,做到严格执法,遇到犯例,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使公民意识到法律的严肃,只有意识到法律的严肃,才会产生对法律的尊重。
(二)从知识层面提高公民法治思维:首先普法人员要做到知法守法,在讲解法律知识时进行必要的实例论证,让公民意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三)从重复中提高公民的法治思维:在公交车站、停车场用播放小短片的形式使得公民在每次的静态交通中都能体会到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播放事故案例,对公民施以警戒。
落实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中的法治思维,说到底就是让公民意识到法律思维在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有在知法守法、执法严肃的环境中,才能够对落实法治思维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法治思维不等同于法治,城市静态交通是城市交通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法治很难涉及到的部分。因此,提高全民的法治思维是解决当代城市静态交通秩序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只有公民法治思维的提高,才能减少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才能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吕世伦,金若山.法治思维探析[J].北方法学,2015,9(01):5-18.
[2]操志强.信息化在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