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用好网络募捐这把双刃剑

2018-01-23

中国防伪报道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求助者善款众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成为慈善募捐的传播平台,“微公益”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公益不再是富人的公益而是每位公民的公益,每个人都献出一份微小的力量,让微小变成巨大。同时,网络慈善平台发起项目因捐助对象、善款使用等内容模糊不清引发公众质疑的事件也不在少数。网络募捐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在适度的监管下更有序地发挥其作用。

网上募捐形式多样

就募捐的本意而言,是指通过公开的方式发出倡议或请求,将他人捐赠的钱物送给需要救助的人或组织。我国的募捐,长期以来一般都是由依法设立的公益性组织如中华慈善总会等发起,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向社会公众筹集款物。但随着互联网和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募捐活动开始与其携手并迸发出极大的能量。此外,募捐的主体也从慈善机构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募捐的发起也具有了更大的随意性,即需要接受救助的个人、愿意救助他人的爱心人士、民间组织等均可利用网络发起募捐,并公布个人账户接受捐款。

网络募捐就其具体形式而言,大概有以下三类。一是在各大网络社区,通过发帖、发照片向公众求助;二是通过QQ群、微信、微博的方式扩散求助者信息,接受捐款;三是在电商平台上成立募捐小店,通过“销售爱心”等方式接受捐赠。

“敛财”“骗捐”质疑从未间断

近年来,各种名义的非公益组织或个人发起的网络募捐活动频繁出现,或为了救助患白血病的孩子,或为了帮助流浪数年的孤儿。信息经网络扩散之后,引发很多人慷慨解囊。但同时,未有合法慈善机构介入,单纯由个人或民间组织发起的网络募捐,由于募捐者的身份、款项的用途缺乏透明度,且此类行为在法律上的定位不够明晰,在获得一些肯定的同时,也遭受了不少质疑。

支持者认为,因网络引发的信息化,让募捐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客观上改变了公益运作的环境以及公益行动的效率,网络直捐促进了点对点无缝对接,为受助者解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质疑者认为,网络募捐平台泥沙俱下,不容易分辨真伪,公众给私人账号捐款,缺乏必要的监督环节,募捐资金的使用、善款余额的处置缺乏透明度,容易出现“携款出走”的骗捐情形,伤害慈善公信力。

其实对于慈善来说,建立在朴素伦理上的真实、善意、公开、责任之目标从未改变,只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但无论何种变化都当在规则范围之内。如果任由新兴的慈善方式在法外之地野蛮生长,则其秩序只能靠天然良知和道德来维系,从这个角度而言,人们担忧网络募捐的风险,亦不无道理。

网络募捐需守住诚信底线

无论通过何种渠道募捐,求助人或受益人都应秉持诚实信用原则,如实报告自己的困境及所需费用,并妥善使用善款。任何突破这一底线的行为都是对慈善事业的伤害,更有可能触犯法律。而因虚构事实骗取网友善款而被判处刑罚的事件已有先例,这是对网络募捐平台及求助者的最好警示。

“互联网+募捐”可以让求助信息广泛传播,在短时间内募集到善款。但是,现实中一些夸大病情、虚构困境等无视诚实信用的募捐行为,也在不断消磨着人们的爱心和网络慈善的公信力。因此,要想让“互联网+募捐”更透明、更取信于民,就必须强化募捐人如实陈述困境的基本诚信义务,并要求募捐平台对此承担监管和保证责任。

特别是对于募捐平台来说,作用尤其重要。募捐信息由其发布并广为传播,资金流向由其掌控,募捐资料、募捐方案由其审核,甚至还要抽取一定管理费。因此,理应负有更大的监管责任。具体而言,应要求求助者毫无保留地公布其困难信息、家庭财产状况、拟募捐金额、资金使用情况,并对真实性负责。不能有选择地仅渲染悲惨状况,而故意对家庭经济情况等关键信息避而不谈。

如若缺少诚实信用,“互联网+募捐”就会沦为“互联网+欺骗”。募捐平台必须对募捐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承担监管及保证责任,并审核善款使用情况。否则,应追究募捐者返还善款的民事责任乃至诈骗的刑事责任。募捐平台也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互联网+募捐”的道德风险,让“伪困难者”现形,让善款资助真正的需要者。

网络募捐不能成为 “灰色地带”

面对疾病,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发起捐款,必然可以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从而帮助困难病人渡过难关。特别是,当网友们面对各种求助信息,想表达自己的善心只需轻松点击操作,就可以帮助他人。但由于众筹平台救助信息的真假难以甄别、善款的使用渠道不透明等等,引发了捐助者的质疑和追问。让人疑惑的是,通过查阅媒体曝光的虚假大病众筹事件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虚假大病众筹项目并不是完全虚假,而是半真半假,“患病是真、缺钱是假”,患者家里明明有钱,却要通过众筹的方式获得医疗费。

需用法制规范伤害公众爱心的网络募捐。网络平台不能成募捐的“灰色地带”,不能因为看不见,就避重就轻只谈问题,而不谈自己的真实情况,从而以“欺骗”的方式博得大众的同情,“感动”公众伸出援助之手。要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制度与规则,补齐制度操作层面的短板,保障网络众筹募捐平台规范运行,为献爱心、做慈善提供保护屏障,让善心不被欺骗和亵渎。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上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合法,就此,提供网络服务的众筹募捐平台,在众筹项目发布前对其进行充分审核,强化甄别募捐信息真伪的能力,让受捐者全面、充分、真实的披露更多个人信息资料,包括家庭收入、财产等状况、生活境况等内容,严格落实审核、把关责任,对个人网络筹款信息及行为负责,让网络众筹募捐平台良性运转,打造网络平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网络募捐发起人须厚植公益素养,遵守社会公德,全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实真相包括自身的经济情况、工作情况、家庭情况,真正把网络平台当成募捐的“绿色通道”。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构建严密的监管体系,规范科学管理众筹平台,让其在法治轨道内运行,让网络众筹募捐平台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求助者善款众筹
众筹
拒绝的正确方式
见证(2)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一例关于社交恐惧症的行为矫正方案
公开善款去向才能拉直问号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试水“众筹+新三板”
2013年全球奢华精品酒店帮助慈善基金筹款共计一百万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