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只能是城乡两个海平面之间连通和对流的结果
2018-01-23刘云
刘 云
对于乡村振兴,我们可以建立起这样三点认识。第一,乡村发展具有外源性、后发性。乡村是相对于城市的区域空间。现阶段,乡村振兴最大的特点是乡村本土不再经历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而是在整个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后期,由于外部先进要素的溢入和外部市场的拉动,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通过本地绿色资源与先进要素的结合,实现一种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的全新的产业“跃升”,从而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形成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因此,乡村发展具有外源性、后发性,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较高阶段的产物。第二,在外源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一部分地区可先行。当前,河南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既具备了一定的溢出能力,又面临着半城镇化、低端产业严重过剩等问题,即存在着外源动力不足的约束。因而,实现乡村振兴之长策,就是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的主题,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本规律。但是,在外部带动不力的条件下,又不能任由农业农村衰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先行。目前,河南的重点生态区面临着较好的市场机遇和政策优势。重点生态区处于丘陵山区,县域、村镇农村人口密度低,绿色生态资源类型多,传统文化资源保存较好,在数量型发展阶段,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开发程度低,贫困问题凸显。而在新的市场条件下,绿色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价值凸显、需求旺盛,对工商资本产生了很大吸引力,高附加值的绿色特色小批量定制化产品和乡村游、健康养老等新型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第三,要在乡村内部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寻求与外部资源的对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与先进要素的对接,乡村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素或资源的产权边界必须是清晰的,二是必须是可流转交易的。因此,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各类农村资源。包括进一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确权范围,加快确权进度;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等,探索盘活各类闲置农村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机制。
范家门村建设美丽乡村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通过村组织和企业家的种种努力,实现了城市先进要素和乡村绿色资源的结合。在范家门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有几件事十分关键,促成了这种结合。第一,在外事业有成的范战标回村担任村支书并带领村民开始创业。范战标虽然出身于范家门村,但已经在城市经受了工业化、城镇化的洗礼,因而他的回村实质上是企业家下乡、城市先进要素下乡,他有眼光、有魄力、有资金、有实力,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为乡村注入了现代性的活水。又因为他出身于范家门村,因而他又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不仅仅是城市工商资本,他担任了村支书,成了全村致富的带头人,成了一个有温度的企业家。第二,重新发现乡村价值。范战标作为一个企业家,在对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后,捕捉住了传统山村的市场机遇,重新发现了绿水青山的价值,做出了对村庄进行恢复性重建的正确决策。第三,从外部引入专业团队。范战标的现代性是十分彻底的,他不仅有能力、有温度,而且还具有专业精神,在村庄重建伊始,他没有土法上马,而是请来了湖南大学的专业团队,由这些专业规划人员带着现代理念,来重新审视范家门的山山水水,完成了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乡村绿色资源的结合,并凝练成了“山村老家”的概念和方案,正是这一选择,才真正把范家门的美丽乡村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但这还不是全部,还有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对范家门的山山水水进行确权颁证,并通过股份合作社的制度设计,用现代产权制度把范家门村民的权利与义务确立下来,使这个偏僻闭塞、世世代代在传统村社框架下延续的村庄,蜕变成了一个具有现代性且又不失传统之美的社会文化经济共同体。
范家门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