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立德树人大局观

2018-01-22刘清范

祖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立德树人课堂教学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政治课堂立德树人大局观构建的几个途径,从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的深层结构培养、注重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的培养等方面入手,旨在完善高中政治教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 立德树人 课堂教学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是成绩斐然的。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曾几何时让人们欣慰的教育也蒙上了“工具”的色彩,走不出唯分数论的雾霾。透过我国从婴幼儿成长到大学的教育现状,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存在重知识与思维训练,忽视基本生存技能与德行的考查等突出问题。如何解决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走出教育的误区,回归教育本色,它是整个教育系统以及全社会都应该理性思考的问题。现就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变政治课课堂教学的问题树立政治课立德树人的大局观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政治高考就全国卷而言,主要依托12道单项选择题考查学生运用必备的基础知识,解读材料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即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及准备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要求的知识与能力。通过两道或三道主观试题,大约五、六个小的设问考查学生运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与哲学知识依托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应对高考的选拔,学校政治学科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生存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学校、学生、家长为高考获取高分,重复进行试题训练,从而只顾着形成固定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方式,忽视了为什么学习和学习为了什么。这样就背离了教育立德树人的初衷和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为此我认为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树立政治课课堂教学大局观。

树立政治课课堂教学大局观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的深层结构培养,即信仰因素的培养。我们做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是党的教育的喉舌,我们应该具备的战略的眼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民族忧患意识,社会担当意识。为此在日常的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注重用专业眼光教会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生活实践问题或科学研究问题,并能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信仰与德行的培养对于民族的发展意义远远大于几个知识点的讲解与分析,它虽不是高考成绩能简单衡量的,但却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和本意。立足民族教育、信仰教育的大局,政治课课堂应发挥它主阵地的作用。

第二:注重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的培养,把高中思想政治课看作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有些老师抱怨教的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一届不如一届,思维的惰性越来越强。这是因为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缺少社会实践,认知主要来源于书本。新高考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也许会给填鸭式的题海战术的高中政治课带来一缕清风。为此应对教育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改革,政治课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答题的思维模式,更要注重社会实践的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基本生存技能和思维力的培养。未来的高考必将发挥自主招生在综合素质考核录取中的作用,而不会把自主招生变成第二张高考卷。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里,高考的指挥棒直接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投入和家庭教育的投资的方向。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政治课课堂教学应树立注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的基本技能的培养的大局观,注重提高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开放动态的教学体系中,培养我们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第三:注重综合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高考试题越多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政治课应更加注重依托真实的社会问题情境,关注生活。依托重大热点,把时政热点引入政治课堂。以重大时政热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品质的培养。为此我建议在政治课前必须有新闻或见闻的讲解,让孩子们有生活,身临其境地体验社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处理社会问问题。

这就凸显出高中政治课堂中问题意识和职责导向的重要性,问题意识和职责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空谈理论、空有框架,对社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视而不见,将思想政治教育凌驾于事实之上,形成大而空的理论模型。殊不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相同,脱离了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比如时下较为热门的反腐倡廉,廉政文化的经典案例在中国数千年文化长河中不胜枚举,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诸如“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者必知耻,而知耻则能廉”等,都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过程中缺乏对类似社会前沿的有效关注,一些案例极为模糊,讲解不透彻,特别是利用相应的政治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极为缺乏。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也马马虎虎,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导向性方法的关照。这也体现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仍然存在理论与實践相脱节的问题,没能真正的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这一武器,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思想内涵。

第四,重视将立德树人大局观的培养同高中政治教学目标进行匹配。德行的大局观是学生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行,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举止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具有较大的帮助,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关键品德和正确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因而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同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树立方面加以协调是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视。这一过程与高中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相似点,在新时期发展高中政治生本教育这也可以体现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加强学生政治素养的相应层面。思维品质培养需要强化学生的基础能力,有针对性的培养具有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的学生,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重视学生对于政治对话场景和语法知识进行掌握,特别是对阅读的教学和学习,其中包含有较多的文化及思维创新方面的知识,因而需要结合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不断实现课堂教学在知识层面拓展方面的发展,逐步加大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教学资源的改革,而同时也要重视传统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充分了解思维品质培养对于高中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性。

第五,改变教学内容,重视深度学习。传统的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很难摆脱封闭、固化、静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受制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生的学习受制于教学内容的僵化。在很大程度上都导致高中政治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通过学习难以掌握核心技能,在实际职业化应用过程中难以表现出其基础素养。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情况,由于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校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资源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重构与教学内容的改变,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做深度、广度相结合的拓展。而这一过程需要互联网系统的全面支持,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已经初具规模,接近90%的学校具有校园网,同时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频率也远远超过之前。这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全面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应用互联网资源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可以缓冲和休息,使得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得以极大的弱化,同时更好的明确考点和重难点,将不理解的概念进行反复的学习,解决了知识的集中讲解给学生带来的困扰。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的配合学生进行学习,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设备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备考感受,将学生的意见加以搜集整理,汇总出学生普遍认为困难的内容,加以细致的讲解,能够极大的提升政治教学的效率,对于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精品资源共享课本身已经实现了轻量化架构,因而在进一步建设过程中只需要完善其应用,拓展其影响力便可更好的实现服务于学科课堂教学的目的,实现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教育必须让孩子露出笑脸,摘下眼镜,有家国情怀。高考是高校选才育人的第一关,高考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高考命题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强化、凸显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适应未来社会及高考需要,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只有树立立德树人的大局观,才能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主阵地作用,才能创造教育的更加美好未來,助推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郭云霞.“立德树人”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落实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2]李笑然.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之路径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刘清范,辽宁省实验中学特级教师,沈阳市首席教师,硕士学位,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立德树人课堂教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