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中故乡文化的情感特点

2018-01-22程诺

祖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理性情感

摘要:故乡在消逝,作者在忧伤,“现代化改造”给我们带来的伤痛,使我们的后代将没有怀念故土的情怀,《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作为一篇文化散文,其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与北京相关的文化符号。本文通过理性的反思促使我们对“现代化改造”引起重视。

关键词:故乡文化 情感 忧伤 理性

作者在创作《每个故乡都在消逝》时,提及的北京地名、风景事物在支撑了作者的观点的同时,也赋予了文章浓郁的地域特点和生活气息。对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执着守望,使得文章既有理性的光芒,又包含作者大量的生活体悟;既有批判和反思,又有忧伤与企盼。

一、故乡文化的历史源流

故乡永远是我们国人心中的桃花源,是促使我们奋发上进的原动力。我们意识中对故土、故乡的情感早已成为了根深蒂固的思念,而“游子思乡”在古代就成为了一种独有的文化意象。譬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寄托了游子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依依不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耳熟能详的诗,也隐含着思乡之情。即便故土安然无恙,样貌不变,只要回去那便是天大的喜事。可想而知,唐山大地震后,那里的居民们是怎样的悲切,原本好好的村落、街道都要为了“現代化改造”而面目全非,这里的游子回乡,又是怎样的伤怀呢?本文用散文的笔法娓娓道出了作者的担忧。

二、故土被“毁容”的忧伤

作者开头用一个笑话引出全文的忧伤,也即本文的主题,事实上,笑话一点也不可笑,反而让人唏嘘,接着作者用安东尼·奥罗姆在《城市的世界》中的例子说出一个人对于自己曾经的旧房子的情感,紧接着写了一位母亲对地震前唐山面貌的描述。在作者看来城市的“现代化改造”是比地震更可怕的事情,城市的现代化改造削弱了我们对故土、故乡的眷恋。我们的精神和灵魂不再有过去,因为我们的精神和灵魂都是从儿时的记忆开始成长的,如果承载这些记忆的故土被改造,好比我们的精神被改造一样,而这也正是作者的忧伤之处。好比我们脑中的记忆与现实脱节的时候,记忆中的事物就不会激起我们内心的任何涟漪,此时的故乡只是一个单纯的地址。为此作者也列举了北京城的一些地点,辨析了“地点”和“地址”的不同,认为“故乡”就是“地点”,而“地点”就是我们故乡文化“一方水土一方人”承载的精神基因的来源与出处。

王开岭为了更清晰的阐述故乡的概念,列举了两个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譬如年老、地道的北京人,对于北京的记忆多数是温馨的四合院、舒适惬意的老胡同、口味独特的酱菜、外酥内嫩的北京烤鸭等等,可以说是一整套完整传统的记忆;在当下,当一位青年人骄傲的说自己是北京人的时候,令他引以为傲一定是所谓的北京户籍、身份证或者是北京房产。其实王开岭的忧伤是我们每个国人的忧伤,他带着夫人回到家乡,一路上描绘着他那作文里的场景,可是等到了地方,却什么也不见了,没有了那河、那芦苇塘,也没有了虾戏鱼溅的小水坡,一群群龟背更是无处可寻;粉尘飘扬的采石场、四处林立的广告牌随处可见。到此,作为读者,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到,王开岭真正忧伤的是自己和于坚一样成了说谎者、幻觉病人。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如何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文章的结尾将作者的忧伤推到了极致。

三、“现代化改造”更需要理性与反思

“现代化改造”让城市穿上千篇一律的服饰,形神相似。此时,我们该如何记住自己的家乡呢?作者在书中一直在强调,我们心中珍藏的故乡,一定是独一无二、无可复制的故乡,在不断的现代化改造过程中,我们的“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耸立、道路四通八达,但这些形似的故乡,还值得或者需要我们珍藏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对故乡还会有深深的心灵眷恋吗?作者的言外之意是我们的“现代化改造”过于雷同,几近克隆,毫无特色。现代城区以大为美,其欲望无边无际,任何细节对其来说都是无所谓;崇尚千变万化,紧跟时代潮流,在布局上可以随意更改,因而缺少了相对固定和永久的元素供人回味,因此我们的精神与灵魂的栖息地不再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甚至快速的变化,让回忆故乡的人几乎像是在撒谎,在梦呓。

在散文中,作者列举“魅力小镇”节目评选,不过是表达“魅力小镇”追根结底是给“遗墟”颁奖[1]。这些古朴的小镇也只是暂时没有来得及被改造而已。同样在它们的身上,仍然缺乏“小镇”该有的灵魂与独特文化,这样没有真正乡村精神的镇子比比皆是。不仅在城里没有故土之念,在乡村里同样没了灵魂之洲。作者的理性反思,给“现代化改造”敲响了警钟。

四、结语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现代化改造”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伤痛,多少年之后,那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怯怯情怀只能在诗词中寻找了,不会再有人记得思念“故乡”这种情怀,后代人则更是无法理解,他们将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如作者所说,如果“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如何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参考文献:

[1]王开岭.古典之殇[M].书海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程诺,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中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理性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情感移植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