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高质量发展富民兴桂

2018-01-22张帅

祖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广西

张帅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八桂大地从此开启崭新篇章。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壮乡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了极不平凡的辉煌业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提出的“五个扎实”新要求,开拓进取、奋发图强,推动富民兴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由低收入阶段向总体中等收入阶段的历史性转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58—2017年,广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5%,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1958—1978年年均增长5.6%,1979—2000年年均增长9.2%;进入新世纪,广西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01—2017年年均增长11.1%,比全国同期的9.3%高1.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1958年,广西生产总值只有24.52亿元,改革开放后广西GDP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到1994年突破1千亿元,2007年突破5千億元,2011年跨越1万亿元大关,2017年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达到20396.25亿元,是1958年的832倍,翻9.7番。GDP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1958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17位。人均水平实现新跨越。1958—2017年,广西人均GDP年均增长6.8%,其中1979—2017年年均增长8.7%。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区财政总收入由1958年的4.6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604.32亿元,增长了558倍,翻9.1番,年均增长11.3%。1958年广西人均财政收入仅为21元,2005年达1025元,2017年达5357元,比1958年增长254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广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499.11亿元,比1958年翻了12.5番;1958—2017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万亿元,年均增长15.9%,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58年的51.8:27.7:20.5调整为2017年的14.2:45.6:40.2,呈现出农业基础稳固、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贡献率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广西自治区高度重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积极性,促进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等先后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日渐形成。

人民生活根本改善,实现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广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现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迈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红火。广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果丰硕,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科技事业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保障有力,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广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生态惠民,一届接着一届传承好“绿色接力棒”,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2005年作出建设生态广西的决策部署,2010年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2013年启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2015年就发展生态经济作出专门部署,2017年全面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区上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八桂农业创辉煌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农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劈波斩浪,开拓奋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58年的18.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743亿元,增长250多倍。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已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成为了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区、农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区。目前,广西已累计启动创建示范区(园、点)7539个,示范区内农民收入比非示范区高出30%以上。广西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较好保障。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坚持农业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一批全国前列的优势产业集群:2017年,广西糖料蔗产量7286.02吨,是1978年的19.8倍,占全国的60%以上;水果产量1701.3万吨,是1978年的106.7倍,在全国排名第3位;蔬菜产量3088万吨,是1978年的25.6倍,是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蚕茧产量38.2万吨,是1978年的23.2倍,占全国的50%,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桑蚕原料蚕生产和蚕丝加工基地。食用菌产量128.64万吨,成为我区新的百亿元产业,连续3年排全国前10强。富硒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循环农业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改革开放40年和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积极参与和践行中央有关农村改革部署,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集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支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40年和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全面对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目前,广西走出去企业87家,协议投资金额24.91亿美元,走出去企业数排全国第9位,投资存量排全国第8位,投资流量排全国第4位。2017年广西农产品进出口77.5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在全国排名第9位; 2018年1-7月新引进农业项目201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和国际合作展等国家级交流合作平台永久落户南宁,畅通了中国—东盟及沿线国家农业合作的“南宁渠道”。2018年,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广西荣冠远洋捕捞有限公司入选首批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百强企业;龙胜龙脊梯田系统荣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扶贫工作措施扎实有效。1984年2月,广西先于全国成立了广西老少边山穷地区建设办公室,负责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以后历经数次改革,扶贫机构得到不断充实强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对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空前加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同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增设若干专责小组。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压实县级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实施责任、任务、资金、项目“四到县”制度。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出台系列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及脱贫摘帽激励办法等30多个后续配套文件,建立了“1+20+N”扶贫政策体系。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3年至2018年9月,广西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28.07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70.3亿元。

贫困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改革开放初期,广西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相当部分群众生活极度困难,许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地区(当时确定的48个贫困县)尚有390万人饮水困难;约有50%的行政村未通公路,69个乡镇未通班车;50%的农户没有用上电;有59万户、349 万人住房困难,其中住茅草房33万多户、196 万多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着力开展2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屯道路建设,累计投入133.3亿元,修建屯级道路44515.5公里;解决饮水困难贫困人口430多万人;98%以上的具备通电条件的自然村(屯)解决用电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区所有贫困村,贫困地区的行政村办公场所、宣传栏、篮球场、文化室(农家书屋)或戏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不断完善,群众办事、出行更加便利。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实施雨露计划、技工院校结对帮扶、安排扶贫公益岗位、创办就业扶贫车间等方式,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39.7万人次。推进“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带动20多万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76元增加到2012年的4638元,增幅连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17年广西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9元,比上年增长10.4%,增速比全区平均高1.1个百分点。

脱贫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过去已脱贫的贫困户,脱贫不够牢固,相当部分巳经解决温饱的群众一遇上自然灾害或疾病就很容易返贫。十八大以来,广西对照国家“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既抓好减贫进度,又提高脱贫质量。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保障措施,扩增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进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加大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力度,确保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一个都不能少”。

深入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

加快建成落实“三大定位”和“五个扎实”核心示范区优势条件。经济区具有多重优势叠加:一是区位优势。经济区西通云贵,东达粤港,北连中原,南接东盟,地处中国华南、西南与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唯一海陆相连的区域。二是资源优势。经济区岸线、海洋等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三是政策优势。经济区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沿海开放、少数民族自治、边境地区开放、国家开发开放重点区域等政策,具有国家和自治区优惠政策多方面覆盖的优势。四是环境优势。经济区山海相连,具有海陆复合型的地理特征,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生态资源保护最好、海洋环境最洁净的海域之一。

功能定位。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发展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核心引擎作用日益凸显。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领跑广西,总量成倍增长,2017年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4个核心城市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比2008年增长约2.4倍、3倍、3.4倍,占全区比重不断提高,以不到广西五分之一的面积、四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四成的财政收入、近五成的外贸总量,基本形成了支撑广西加快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战略引擎。产业体系优化提质,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加快培育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先后建成钦州1000万吨炼油、北海炼化、防城港红沙核电、南宁富士康电子等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等为主导的现代临海工业体系和产业基地。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互联互通网络日趋完善。加速构建枢纽型综合交通体系,经济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占全区近五分之二,连接经济区四市、通往粤湘黔滇的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形成了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沿海港口加速崛起,港口龙头作用不断发挥。首开全国港口整合发展之先河,开展港口体制改革,组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和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将沿海三港整合为一,打造了港口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四统一”模式,北部湾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快速崛起为亿吨大港。

城镇体系加快形成,城市合力作用有效發挥。开放合作深化拓展,平台带动效应持续增强。先行先试亮点频出,改革创新活力不断释放。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绿水青山品牌逐步打响。

立足独特区位 强化使命担当

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为载体,全面落实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南向通道是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北部湾为陆海联运门户,中国西部相关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共同打造的、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跨区域合作不断拓展。西部十省区市联合发布了合作共建南向通道重庆倡议,广西与新加坡贸工部签署深化合作协议,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哈萨克斯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积极表达了借助南向通道实现自身发展的意愿。陆海两大干线常态化运行。西部省市已开通至北部湾港8条铁海联运班列,北部湾港已开通至东盟主要港口的17条国际航线,中国—中南半岛跨境铁路公路运输稳定运行。综合物流成本明显下降。运输时间大幅缩减,物流费用大幅降低。通关便利化水平有效提升。广西出台《关于优化通关环境畅通南向通道的若干措施》,采取20条优化通关措施。物流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广西制定了2018—2020年南向通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启动建设一批关键性重大项目,以彻底打通通道沿线的物流瓶颈。

以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合作为重点,积极深化与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影响力持续增大,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成功举办15届,发表了《南宁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促成中马“两国双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成为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有效平台。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不断加快,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成效显著,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成员已达31家,成为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开放性机制和“一带一路”海上桥梁。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南宁—新加坡)合作发展圆桌会,达成五点“南宁共识”。开创了中马“两国双园”新模式,中马“两国双园”是中马两国领导人直接倡议和推动的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设产业园区先河。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和文莱—广西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扎实推进。

以开放合作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向改革要红利要动力,先后实施两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积极推进边民互市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引资强贸”工程和“走出去”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口岸开放和通关便利化改革,推动了全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坚持“优正贸、提加贸、稳边贸”,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积极推动边民互市贸易改革,推动外贸实现较快增长。大力吸收先进地区资金、技术、人才,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全区实际利用外资从1980年的0.3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2亿美元,年均增长9.4%,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1家。“走出去”实现高速增长,口岸通关环境不断优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相关改革试点落户广西。

猜你喜欢

广西
广西贵港
梦圆广西
壮美广西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免补”举措 造福妇幼健康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