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你的眼,你是我的耳

2018-01-22刘伟红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颐和茱萸老年公寓

刘伟红

周一上午去茱萸湾老年公寓给丁家桐先生送报刊样报,丁老特地嘱咐我,最近是茱萸湾公园旅游旺季,人多,最好不要选在周末。丁老对晚辈的细致,常常在点滴日常间。

丁老知道我要来,一般事先把门虚掩着,这样我一敲一推,便可进去。每次进门最先看见的往往是一位满头银发、身材清瘦的老太太。老太太或端坐在客厅沙发上微闭双目打盹儿,或偶尔开了电视消遣,这便是丁老的夫人戴老师。戴老师听见声音,转过头朝我微笑着招呼,然后往阳台方向清脆地叫唤:“家桐,有客人来啦!”实则,现在的戴老师,因脑部萎缩,几乎失去了记忆,对过去的人事渐忘,唯记得眼前。她的眼睛也几乎失明,但听觉尚好。我常常去,她依然记不得我是谁,她只是用她的单纯友好,对待每一位过耳的访者。我通常会偎依在她身边,和她东拉西扯地问问她的近况,老太太的思维只能作一些简单对话,比如问她吃早饭没有,最近身体可好,她则始终笑呵呵地回答:“吃过了,很好,很好。”丁老则在旁边嗔怪地纠正:“瞧瞧,又瞎说了不是,还没吃呢!”她单纯到忘记了一日三餐,忘记了病魔的疾苦,唯没有忘记“家桐”二字,唤起来依然满满的清甜。

每次去颐和楼,丁老听到戴老师的呼唤,会從他阳台的小书房应声而出。他出来的速度之快,会令人相信他的耳朵并未失聪。一辈子的陪伴,60年的休戚与共,对老伴的呼唤已经熟悉到可以不用发声,也能感应了。

阳台上一方小条桌,一个小书架,便是丁老写字读书的地方。搬来茱萸湾老年公寓几年,丁老仍然笔耕不断,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词歌赋,一幅幅书画作品正是从这简陋的阳台书房写出来。而《茱萸湾诗萃》《茱萸湾怀古》等著作的编撰,丁老也都是在这方寸天地里完成的。记得当初初到茱萸湾颐和楼,我问丁老是否习惯这里的生活,丁老说:“其他都能习惯,只是他书房里的书不能搬来,写文章查资料读书不太方便。”书亦是他的老伴,然而到了这个年纪,这个老伴也成了身外之物,唯有戴老师才是他的全部和唯一。

跟丁老交谈,能明显地感觉到丁老这两年的听觉越发差了。跟他交谈越来越吃力,常常要重复一两次丁老才能听见,连一旁的戴老师都忍不住要插嘴重复说给丁老听,这时候丁老往往会开心地问戴老师:“你还认识她吗?你还记得她吗?她叫青燕。”戴老师则笑呵呵地回答:“记得,记得。”看着这一幕,我亦分不清戴老师是否真的认识我,是否真的记得我,丁老是否能听见我说的话,我们是否能顺利地交谈下去,只觉得其他都不重要,这一刻,眼前这对相濡以沫的老人,真是幸福!

“我是你的眼,你是我的耳。”丁老夫妇或许一辈子没对彼此说过“我爱你”,但他们谱写的却是最美的爱情。

责任编辑:海霞

猜你喜欢

颐和茱萸老年公寓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遍插茱萸却为何
老人入住老年公寓 权益如何保护
颐和轩的「导和养素」匾联
游学天鹅湖老年公寓
颐和·高尔夫庄园
A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action Tendency of Rura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颐和湾之歌
一束茱萸满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