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课堂建构策略
2018-01-22张军乾
张军乾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先进,人们逐渐重视起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了当前初中教育的一个主要的关注点。自主学习强调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完成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乐趣,以更加有效地获取知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为了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发挥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密切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课堂建构;有效途径
引言
初中教育的主要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初中时期的学科知识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新课标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新更好的教育理念也随之而来,其中建构自主探究性课堂已经成为了当前最受欢迎的热门方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打造一个新颖的自主探究式课堂并加以运用,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课堂质量和教学成果的提升和较好发展。
一、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课堂的内涵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学生的数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所以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大都是基础性的数学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教育的目的除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以外,还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进步和发展。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才是掌控教学内容的主体,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变化,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教材和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是知识传递最直接的方法,却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教育的新时期里,建构自助探究性课堂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它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浮出水面,进而使得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主动的传接一体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能自己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可以自主地设定计划和目标,同时能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質量,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
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课堂的建构策略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一点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建构自主探究性数学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知识教学,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会使其更加仔细和认真,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这种方式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对整个的教学内容完全掌握,还要能够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堂设置,在何时、何处提出怎样的问题才是最有效的,是这一教学模式里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几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能力,提出“身边的几何元素有哪些?”等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学生经过思考给出相应答案之后,再继续提出“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性思维。
另一方面就是,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教学以外,建构自主探究性课堂还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自身提出的问题对于教师的课堂设置和教学进度有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课程设置,掌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有助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水平,从而能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互动交流、小组合作
虽然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但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仍是陌生和较难理解的,数学不像其他学科知识一样可以通过背诵的方式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它注重的是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的应用。当然,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的教学不能完全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输送,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际的参与能力。比如教学立方体概念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空间想象是比较困难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别发布不同的任务,在任务实践过程中让他们自觉地发现其中的困难之处和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与各小组保持积极的交流,这样一来就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以实际的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实用性非常高,在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意识,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立模拟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到学生身边,将教材中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事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又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也是一种锻炼。
结语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学、怎样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建构自主探究性课堂,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雀奶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探究现状调查及策略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4(12).
[2]郑天莉.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8):109-111.
[3]孙涛.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6(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