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2018-01-22雷炳云
雷炳云
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每一次心理辅导都震撼他的心灵,找到能进入其心灵的钥匙,这样,方能事半功倍,转化“后进生”更是如此。
一个班主任,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仅要有深厚的感情,而且还要讲究教育的艺术和方法,那就是辩证看待,寻找“亮点”。我曾经教有这样一个学生,马世青。他学习不用心,总是迟到早退,不交作业,而且随便打骂同学。下课总是出网吧上网打罗马游戏。父母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负气出走。因此,父母认为他不可救药,而且同学也很讨厌他。我找他谈了几次,但收效甚微。可是,我并不气馁。经验告诉我,孤僻冷傲的学生自卑心往往很强。而且具有逆反性。他们表面拒绝朋友,冷淡,其实他们的内心渴望拥有友谊、关爱和肯定。于是,我决定改变方法,试着与他交朋友,尽量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这时,我发现他有时也肯为集体做点好事,但同学不理解他,瞧不起他。他感到很委屈,又“旧病复发”。我并不放弃对他的教育,相信用我的热情定能熔化他的冰层。于是我仍耐心帮助他认识错误,并劝他对同学应友好相待。同时,我也教育同学要主动关心他,帮助他克服缺点,决不能嘲笑他。我根据他勤恳劳动的优点,因势利导发挥他的积极因素,让他协助班长管理班的卫生工作。又一次,马
世青因清洁卫生的事动手打了一个同学。我没有立即责备他,而是深入调查,寻找原因。原来是那位同学打扫教室后,把垃圾从楼上扔了下来,马世青劝他捡好垃圾,这位同学不但不听,反而嘲笑他,叫他外号,马世青一怒之下便动手打了他。我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马世青打人的前因后果,指出他打人是不对的,责令他向那位同学道歉,但也表扬他敢于坚持原则。马世青深受教育,他感慨地说: "我想不到班主任批评了我,又能原谅了我,我再也不能打同学了,我一定要改正这个毛病。”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耐心教育和帮助,马世青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比以前勤奋,成绩也有了提高。家长高兴地说: "我的孩子进步,多亏了雷校长对他耐心的教育。”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的闪光之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且将此为契机来培育学生。若每个教师都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教育方法适当,有耐心去对待,我相信“差生”这个概念以后会不再存在。“学困生”主要后在心理失衡。经常破坏公物、违反纪律、无心向学的同学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现象。由于成绩差,受到冷落,于是他们就会通过某种形式来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满。我们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热嘲冷讥,面对这种后进生最重要的是要热情关心走进其心灵深处。慢慢开导,使他们解开疙瘩,逐步改正。
前年,我带的初三(3)班中有一个学生谭俊棠,是班中的“小集团”之首。班中电路经常故障,桌椅缺少“手”少“脚”等现象,多为他的“杰作”。我多次找他谈话,他都溜了。我几次到他家访问,他都避开了我。有一次,他骑摩托车和朋友外出出了车祸在医院治疗。我便抓住这个机会,于是赶紧去看望他。他以为我会乘机“问罪”,态度很不友好,但我装作不见,反而细心地问伤情看伤口,大大安慰一番。且嘱咐医生多多关心诊疗,且每天都带着同学去探望他。最后,他的伤好了,人也很感动,自己当着家人的面向我检讨。并诚恳地保证以后争取进步,决不给老师惹麻烦,我也“乘胜前进”,他一有进步我就给予表扬、肯定。“浪子回头金不换”,根据他的表现,他最后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同学还推荐他当了纪律委员。后来,他的“兄弟们”在他的带领下,也有了进步,他们和我也成了知心朋友。当然,他们已经毕业出去了,但还经常回来探望我。于此,我彼感安慰。另外,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瞧不起人,不愿接近成绩差的同学,进而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我们不能认为这些学生已进入“保险箱”而放松思想教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看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不足的一面,严格要求,使其清醒,促其猛进。针对这类学生,我通过各种渠道,对他们进行“危机”教育,以端正学习动机,树立为国家而奋发学习的雄心壮志,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克服自满情绪,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上学年我所教的学生邹辉,他在全级中是属上游的,各学科基础知识较扎实。但他过高估计自己,自认为比别人强,听不进别人意见,甚至有时不认真听课。有时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对,他就嘲笑同学。老师批评他,他就跟老师顶嘴。后来,他的成绩便大幅度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对症下药,针对其意识差,自满的情绪情况,努力提高他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判断能力,及时对他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他的学习动机,引导他克服骄娇之气,便他的思想深受震动,认识到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有用之才。此后,他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尊重别人。最后,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
“心有靈犀一点通”。为师者,父母心。面对“后进生”,我们只要深入了解,观察分析,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加强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困惑、沮丧,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一下能造就他们成才。德育工作,实质就是“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