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足球学校青训发展历程及启示

2018-01-22谢松林龚波刘佩石橋広育

体育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青训梯队业余

谢松林 龚波 刘佩 石橋 広育

摘 要:针对“我国足球青训应向日本学习,走以学校青训为主的模式”的观点进行考证和分析。日本已基本完成由学校青训向职业俱乐部青训的演变,其中学校青训主导时期分为业余阶段、半职业阶段和职业阶段;职业俱乐部青训主导时期分为孕育阶段、初成阶段和成型阶段。日本足球青训演变表明,随着足球职业化的发展,学校青训的地位不断下降,职业俱乐部青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业余俱乐部青训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建议我国理顺青训系统各部分之间关系,促进协同发展:校园足球青训不能越俎代庖,职业俱乐部青训要自力更生,对业余青训要加大支持。

关 键 词:足球;学校青训;职业俱乐部青训;日本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6-0121-06

Abstract: The authors examined and analyzed such a view as that “youth football training in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Japan, and follow the school youth training dominating mode”. Japan has basically completed the evolution from school youth training to professional club youth training, in which the school youth training dominating period is divided into an amateur stage, a semiprofessional stage and a professional stage; the professional club youth training dominating period is divided into an embryonic stage, an early accomplishment stage and a mature stage. The evolution of youth football training in Japan indicates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ootball professionalization, the status of school youth training is declining constantly, professional club youth training becomes dominating gradually, while amateur club youth training is an indispensible backbone force. The authors proposed that China should smoo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parts in the youth training system, and promote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ampus youth football training should not exceed its authority, professional club youth training should be self-independent, while amateur youth training should be vigorously supported.

Key words: football;school youth training;profession club youth training;Japan

從习近平主席提出“足球三愿”,到《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国家男足进入世界强队行列”发展目标,再到《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明确“全力实现足球一流强国”为长期规划目标,中国足球梦不但宏大、催人奋进,而且任务紧迫。少年强则足球强、体育强、中国强,足球后备人才短缺是我国足球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09年校园足球启动至今,校园足球异军突起,短短数年时间将校园足球名义人口扩大到2 000多万,并积极探索建立校园足球提高系统。如今,一边是校园足球研制“满天星”精英训练营建设方案,另一边是足协推出《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建设“165”行动计划》,我国足球青训发展模式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近年来国内涌现大量有关国外足球青训的研究,一些学者对世界上存在的主要培养模式进行了归类,大体上分为以学校为主体、以职业俱乐部为主体、以学校和职业俱乐部双轨并重3种类型[1-2]。其中,日本被介绍的最多,且被认为是以学校培养为主的典型[3]。由于日本在人种、地理、文化、职业化进程等方面与我国均具有可比性,加上日本足球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故而有人主张我国应该学习日本学校青训主导的发展模式[4],甚至还呼吁要以“大学出球员,球员同时也是大学生”为发展目标[5]。这种认识可能失之片面,正如前国家队助理教练员谷明昌[6]在其著作《足球是什么》中说到:“不了解足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在中国足球界是一件大事”,可谓一针见血。《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着重提出我国足球要树立现代足球运动理念,遵循足球运动发展规律[7]。本研究对日本足球青训的演变进行探讨,为我国足球青训发展路径寻求良策。

1 日本足球学校青训与职业俱乐部青训

1.1 日本足球青训现状

足球青训的目的是为职业俱乐部一线队培养高水平的足球人才,因而了解国家的青训体系结构如何,最好是从职业俱乐部一线队的球员组成中去跟踪,由上往下跟踪培养路径和各路径的比重。以学校青训为主和以职业俱乐部青训为主之间的区别,在于哪种青训是职业俱乐部一线队球员的主要培养途径。

1)日本职业球员成长途径。

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简称J联赛)共有来自日本38个都道府县的53家足球俱乐部加盟,J1联赛18家、J2联赛22家、J3联赛13家。本研究对浦和红钻、鹿岛鹿角、横滨水手3家J1联赛俱乐部的一线队球员成长历史进行统计。3家俱乐部共有职业球员85名,其中本土球员71名,外籍球员14名。在71名本土球员中,由高中俱乐部和大学俱乐部培养的只有15名,占本土球员的21.1%;而由职业俱乐部青训培养的多达56名,占到本土球员的78.9%。①

统计结果表明职业俱乐部青训培养的一线队球员已占据日本足球人才金字塔的塔尖,学校青训所占的比重不到1/4,这与早些年国内一些学术文章所给出的数据出入较大。如孙一[3]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日本各俱乐部与国家队的球员有70%来自高中和大学,只有30%来源于俱乐部梯队。

2)日本职业俱乐部梯队球员培养。

为了进一步了解日本青训体系的纵深程度,对浦和红钻、横滨水手、名古屋鲸鱼、鹿岛鹿角4家J1联赛俱乐部的梯队信息进行了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日本职业俱乐部梯队的建设很全,所有俱乐部都从U10开始设梯队,一直到U18。从梯队球员配备上看,高中阶段(U18、U17和U16)每队平均13~14人,初中阶段(U15、U14和U13)每队平均19~20人,小学阶段(U12、U11和U10)每队平均12人,整体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橄榄形的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高中阶段梯队球员的主要培养途径是内部培养,即主要由本俱乐部低年龄段梯队输送,占76.07%;其次是业余俱乐部输送,占22.09%;学校俱乐部输送只占1.23%。初中阶段梯队球员的主要培养途径是业余俱乐部,占58.80%;其次是内部输送,占30.04%;学校俱乐部输送占10.73%。小学阶段梯队球员培养绝大多数来自业余俱乐部,占77.92%,来自学校少年团的比重相对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更高一些,占16.88%,另有5.19%的球员进梯队之前没有所属球队。此外,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梯队都存在跨职业俱乐部梯队输送的情况,但比例都很小。

由此可见,日本职业俱乐部梯队球员主要来自内部梯队和业余俱乐部,相比之下,来自学校少年团和俱乐部的很少。U12和U15以业余俱乐部培养为主,U18以职业俱乐部培养为主。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增加和层次的提高,业余俱乐部和学校输送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内部梯队培养的比例逐渐上升。

1.2 日本足球青训的演变

日本的足球青训在职业化改革之前,确实以学校青训为主,在职业化改革之后迅速过渡到以职业俱乐部青训为主。

1)学校足球青训主导时期。

日本以学校足球青训为主的时期可以分为业余、半职业和职业3个阶段。

(1)业余阶段(1965年以前)。日本足球起步比较早,且发端于校园。资料记载,1887年创办的高等商业学校运动会,以及1889年第一高等学校校友会等体育组织都出现了足球活動[8]。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日本高等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足球进入活跃期。这一时期参加洲际和国际比赛的日本国家队多是以大学生运动员为主,如第3届远东运动会的日本国家队便是以东京高师学生运动员为主组建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足协把大学足球纳入全国足球发展计划之内[9],并于1965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日本足球联赛(JSL),结束了日本没有全国联赛的历史,代表日本足球青训纯业余阶段的结束。

(2)半职业阶段(1966—1992年)。日本足球联赛成立之前,日本的足球主要依赖学校足球,并且是不成体系的,属于纯业余性质。日本足球联赛成立之后,足球发展到半职业化水平,建立了一条从小学足球、中学足球到足球高中名校,到跨入足球名门大学,最终进入一流日企的成长和输送链[10]32。联赛的成立和青训体系的建设对日本足球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仍然没有改变日本足球青训只有学校足球一条腿的业余局面。1978年,日本文部省把足球列为小学体育的正式课程;1981年,日本出版的动漫《足球小将》红遍街头巷尾。受此影响,喜欢足球的小孩呈爆发式增长,为日本日后的职业化改革奠定了基础。1993年,在日本足球之父川渊三郎的倡导和推动下,日本实行职业化改革,开启了日本足球的新篇章。

(3)职业阶段(1993年至20世纪末)。职业化改革之后的数年,是日本足球青训由学校足球青训向职业俱乐部青训快速过渡的时期。在此阶段,职业俱乐部青训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渐取代了学校足球青训的主导地位。这一历史过程可以从高元宫杯U18超级联赛和天皇杯的花落谁家得到还原。1995年,横滨水手青年队第一次杀入高元宫杯U18决赛,开始撼动学校足球的统治;到了1999年,J联赛俱乐部青年队当仁不让地包揽了前4名[10]125。可以看出,从此职业青训在20世纪末已经盖过了校园足球。此后的数年间,尽管学校足球青训已经整体上逊色于职业青训,但实力依然强劲,比如在2003年度天皇杯比赛中,船桥高中在首轮以一球淘汰了当年进军J2联赛的草津温泉队,在第3轮比赛中与当年J联赛冠军横滨水手队相遇,激战120分钟竟然打成2比2,互罚点球时才以2比4告负。

2)职业俱乐部青训主导时期。

J联赛开赛之前,日本足协规定参加联赛的俱乐部必须每年投入大约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 400万元)用于后备人才培养[11],并要求每个俱乐部必须拥有U12、U15、U18三个年龄段梯队,以此作为J俱乐部准入门槛。一时间,日本足球青训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学校足球青训的一元模式转型为“学校足球青训+业余俱乐部青训+职业俱乐部青训”的三元模式。根据日本职业球员留洋的数据变化,可以将日本职业青训分为孕育阶段、初成阶段和成型阶段。

(1)孕育阶段(1993—1997年)。职业化改革之前,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球员输入国家,只有奥寺康彦效力过德甲。1993—1997年属于青训模式转型前期,海外征战的人数增加到4人,其中有三浦知良。

(2)初成阶段(1998—2009年)。职业化5年之后,日本职业俱乐部青训的成效开始初显。凭借1998年和2002年两届世界杯的出色表现,让世界认识了日本足球,留洋潮开始井喷。仅1998—2002年4年间,日本共有45人次的留洋纪录,但入驻欧洲顶级联赛的球员不多,其中代表性的有中田英寿和中村俊辅。

(3)成型阶段(2010年至今)。2010年世界杯日本表现极其出色,险些进入八强。此后,日本球员开始批量进入欧洲顶级联赛,尤其受到德甲的青睐,其中包括阿部勇树、香川真司、长友佑都、本田圭佑等。2017—2018赛季,日本海外征战的男足球员共计291人,14人效力欧洲五大联赛。

随着职业俱乐部青训的崛起和学校足球青训地位的下降,日本职业球员的质量不断提高。直到今天,这种转型仍在进行当中,不过日本青訓的整体结构已经非常清晰:职业俱乐部青训处于金字塔的最高层,中间层是业余俱乐部青训,学校足球更多的是起到普及足球的作用,处于青训体系的基层。

2 日本足球青训演变的规律

2.1 职业俱乐部青训是大势所趋

职业足球如日中天,职业球员价值连城。2017年,位居足坛球员身价排行榜首位的内马尔身价高达2.5亿欧元;曼联俱乐部球员的平均年薪超过了684万欧元。职业球员的培养本身已经成为了一条高端产业链,任何职业俱乐部如果不下功夫搞好青训,都无法维持经营。随着青训地位的提升,青训专业化、科学化和早期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以德国的两组数据为例,李岩[12]和丁然[13]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对德国青少队的训练背景进行了调查,前后相差只有4年时间,但明显能看到青训职业化和早期化的发展势头。

学校足球青训主导已经成为往事,如今日本足坛的高水平球员毫无疑问是以职业俱乐部青训培养为主,并且这一趋势仍将继续强化,与西方足球强国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接近。“在职业足球历史悠久、俱乐部梯次体系健全发达的欧洲俱乐部来看,大学毕业生活跃于职业联赛几乎不可想象”[10]8。从统计结果来看,日本本土现役职业球员中学校培养的仍然占到21.1%,但在职业俱乐部的U18阶段梯队中,学校俱乐部输送的只有1.23%。造成这一比较大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化改革初期学校足球俱乐部培养的人才仍然没有退役,但他们都面临退役,未来日本职业球员中来源于学校青训的比例还会越来越低。

2.2 利在千秋的学校足球

从1978年日本在小学推广足球,到1993年足球职业化改革,再到21世纪初日本足球黄金一代的横空出世,日本足球苦心经营了20多年,可谓是厚积薄发。在此过程中,学校足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日本培养了大量的足球人口,很长时间内还是青训主力。但学校青训主导时期的日本竞技足球成绩平平,曾经日本队将中国队视为不可挑战的巨人。直到职业化改革之后,日本足球才开始腾飞。这个转折和青训转型同步,所以日本足球腾飞要归功于职业化和职业俱乐部青训,但学校足球无疑是坚实的基础。足球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学校足球是一项功成不必在我但利在千秋的基业。

没有足球的普及,足球的提高便无从谈起。首先从足球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必须要在青少年中普及足球,才能提供充足和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其次从职业足球的角度出发,没有足够热爱和消费足球的业余足球人口,职业足球就没有拥护者和消费者,会成为无本之木。所以足球后发国家追赶足球强国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足球普及水平,将足球基因深深植入社会,让足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方法是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大力推广学校足球。因为青少年是国家足球的生力军和未来,是足球普及的必争之地,而国家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在学校。再加上学校本身就是进行德智体全面教育的机构,具备组织上和职能上的双重优势。

日本便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足球在日本是小众项目,实力不及韩国和中国,那时我国的足球还处于专业发展时期。1978年,日本文部省把足球列为小学体育的正式课程,在青少年当中大力普及足球。1981年,日本出版《足球小将》,更进一步助推足球在青少年当中的普及。从日本足协发布的《JFA中期规划(2015—2022)》中可知,日本注册球员数从1979年的27.39万迅速增长到1987的66.94万,8年时间翻了1.44倍,而且增长的绝大多数是青少年球员。1987—1991年,日本足球发展遇到了瓶颈,注册球员有所下降,但由于日本及时推出了J联盟,并提出了“地域密着”的亲民理念,为日本足球普及再次注入了强心剂。1991—1996年,日本注册球员从62.86万继续攀升到90.27万,5年间增长了44%。截至2015年初,日本注册球员超过了96万,足球参与者279.85万②,足球人口达526.22万[14],足球人口百分比超过了4%。如今,足球在日本的人气已经超越棒球,成为日本第一运动。正是日本足球人口的成倍增加和足球文化的日益普及为日本足球职业化改革和日本竞技足球腾飞创造了条件。

2.3 青训体系须协同发展

足球青训体系应该是学校足球、业余青训和职业青训协同发展,三者分工明确、首尾衔接、缺一不可。

1)学校青训是初级培养。学校足球属于教育范畴,主体是草根足球,为了给广大学生提供接触足球的机会,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学校足球也有训练和竞赛,但不应该是精英导向,而是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体验足球竞赛,足球竞赛是学校足球本该有的内容。就是说,学校足球的青训是一个比较模糊的事务,出发点是在学校推广足球运动,事实上又产生了初级青训的效果。

2)业余青训负责提高。青少年业余俱乐部也具有普及和提高的双重属性,只不过它的性质和学校足球不同,属于半公益半商业。日本的青少年业余俱乐部分为兴趣型和发展型,兴趣型主要是培养兴趣和传授技术,一般不参加正式的比赛;发展型则积极参加正式比赛。业余青训主要指发展型青少年俱乐部,它的水平往往比学校青训高,是职业俱乐部梯队球员主要的人才基地。

3)职业青训是精英培养。职业俱乐部是准职业化的运作模式,负责对少数精英进行提高:每级梯队只有10来人;梯队球员的培养费用一般都由俱乐部承担,好的苗子还需要花钱引进;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俱乐部都会与梯队球员签订合同;组织高质量的训练和竞赛,甚至送往海外。

很多足球强国在3级青训之上还组织有足协的精英训练,构成了4级训练体系。以德国和日本为例,都建有整套的青训中心和足球学院。

3 对我国的启示

3.1 校园足球青训不能越俎代庖

不能否认校园足球青训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但前提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校园足球的初衷并不在于此,也无力承担这一重任。

1)校园足球的初衷是立德树人。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梦的引领下,“立德树人”成为了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而足球在“立德树人”方面比其它体育项目更胜一筹,故而被确定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先锋。校园足球的目的是通过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培育健康的足球文化,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升国民素质。如《体坛周报》足球评论员傅亚雨[15]认为:校园足球的价值在于“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参与这项活动,让他们领略足球文化,传承足球精神,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快乐;使得我们的孩子成为守规则、懂合作、精神坚韧、身心健全的社会人;进而让这项运动有益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强健”。

发展校园足球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时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这是一种无意的结果。但如果本着“拿来主义”的思想,直接将足球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校园足球身上则违背了校园足球的初衷。校园足球与青训,它们各有自己的初衷和逻辑,应该各行其道,不能扭曲混淆。

2)校园足球无力承担青训重任。校园足球归根结底是业余足球,与职业足球之间有鸿沟之别,无力承担职业足球的青训重任。第一、我國校园足球的底子薄。从20世纪80年代奥运争光战略裁撤足球开始,体委对足球没有了投入和人才输送要求,我国的学校足球逐渐衰退。期间又受到过度应试教育的挤压和职业改革的冲击,到21世纪初,学校足球与20世纪70年代末相比已折损过半[16]。30年的衰落造成的结果是学校足球百废待兴,包括足球师资、足球裁判、足球场地、足球器材、足球观念等。校园足球的当务之急是在荒芜的校园重建足球场,引进好的足球师资,让足球的身影回到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亲近足球,而不是去觊觎青训那块蛋糕,否则很有可能会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第二、校园足球没有那“金刚钻”。在任何一个足球职业化国家,优质的足球资源无疑都掌握在职业俱乐部手中,学校只能望其项背。以横滨水手俱乐部为例,俱乐部的青训工作由“育成部”负责,共有31名教练,2名球探,还配有专门的医疗团队。这样规模的团队需要巨额的资金维持,且梯队还经常要参加比赛,是校园足球所无法承担的。在足球职业化发展背景下,校园足球无法作为主要的青训培养方式,只能作为普及足球和初级青训的手段。

3.2 职业俱乐部青训须自力更生

高度职业化的足球已经高出业余足球很多,不能指望业余青训为自己提供高质量球员,只能自力更生。这是趋势,我们必须要看清、认准,并坚定不移将我国脆弱的职业青训做大做强。

与邻国日本的职业青训相比,我国相形见绌,这是导致两国职业化改革同步,但差距日益加大的重要原因。日本自职业化改革之初就对青训进行严格要求,各俱乐部也都十分重视青训工作,建立了各自的青训中心,组建了完备的梯队,有严格的选拔-淘汰机制和科学化程度很高的训练。而我国的职业俱乐部青训至今没有步入正轨。尽管1992年颁布的《中国足球协会俱乐部章程》明确要求,足球俱乐部要建立三级梯队(一个二队和两个青年队[17]),但长期以来,按足协要求建全梯队的屈指可数,在中乙俱乐部中有梯队的更不多见。国内很少有俱乐部潜心做好青训工作,为了应付足协制度,很多俱乐部都是采取拆借和挂靠的方式。职业青训来虚的,必然带来后继无人的苦果。

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支持和监督下,我国足球整体形势向好,青训成为政策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促进职业俱乐部青训发展,足协出台了更加严格的规范,如要求各俱乐部独立建立5级梯队,职业队每年的青训支出不能少于总支出的15%,以及足协推动的“足球青训体系建设‘165行动计划”等。我国职业青训正在步入正轨,但基础薄弱,管理上、制度上、运行上仍然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认准方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解决和完善。

3.3 青训体系要理顺关系

自传统的三级训练体系瓦解以来,我国的青训一直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学校足球偃旗息鼓,基本缺位;没有政策支持和体制保障的业余青训处境艰难,无法壮大;职业俱乐部青训不作为,流行的是借鸡生蛋、挂靠、买断和挖墙脚等非建设性行为;国家青训与职业俱乐部青训节奏不齐、利益不合、矛盾频发。

从足球强国的经验来看,青训体系应该是学校足球、业余青训和职业青训层层递进的结构,但我国由于青训体系整体虚空,彼此定位不准确,导致很多错位现象。如属于业余青训的根宝训练基地将全国最优秀的小球员网罗在一起进行集中训练,抢职业俱乐部青训应该做的事,破坏了青训生态,导致竞争失衡;又如鲁能、恒大和绿城俱乐部苦于没有后备人才供应,不得不建设规模巨大的足球学校,从小学开始便全靠自己挑选和培养,包揽初级、中级和高级青训。如今的校园足球正在建设“满天星”训练营,分为学区、县、市、省和国家5个层级。学校足球建设如此规模的训练系统在全世界还属首例,这一体系将如何与其它青训衔接是一个有待深思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隐患绝不能忽视,那就是“满天星”训练营是否会僭越业余青训,给后者造成打击,毕竟壮大业余青训是足球强国的普遍做法。

注释:

① 由高中俱乐部或大学俱乐部培养,是指由高中或大学俱乐部直接输送的职业球员,而职业俱乐部青训培养是指经由职业俱乐部梯队直接进入职业联赛的球员。数据来自浦和红钻、鹿岛鹿角和横滨水手俱乐部官方网站,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30日。

② 足球参与者包括注册球员、非注册球员和JFA主办的足球活动的参加者,即所有JFA记录到的人员。

参考文献:

[1] 孙克诚,何志林,董众鸣. 国外足球强国后备人才培养路径与启示[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5):108-111.

[2] 罗建钢. 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3,20(4):35-38.

[3] 孙一. 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60-65.

[4] 张华影. 校园足球发展的动力及其耦合机制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96-100.

[5] 彭国强,舒盛芳. 德国足球成功崛起的因素及启示[J]. 体育学刊,2015,22(5):40-44.

[6] 谷明昌. 足球是什么[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7-17.

[7] 中国政府网.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通知[EB/OL]. [2017-09-03]. http://www.gov.cn/xinwen/2016-04/11/content_5062954.htm.

[8] 山本英作,後藤光将. 坪井玄道によるアソシエーションフットボールの日本的解釈:『戸外遊戯法』及び『改正戸外遊戯法』における記述の比較検討から[J]. スポーツ史研究,2003(16):19-29.

[9] 五島祐治郎. 大学サッカーの断想:関東·関西の大学サッカー文化を中心に[M]. 晃洋書房,2009:96,102,140.

[10] 應虹霞.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11] 新华网. 市场不爱市长不睬——中国青少年足球调查之三[EB/OL]. [2007-08-04]. http://news.sohu.com/s2007/07zuqiudiaocha.

[12] 李岩. 德国足球协会天才球员发展计划效果评估[J]. 体育与科学,2012,33(3):52-56.

[13] 丁然. 中德两国足球青训模式的对比研究[D]. 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16:2.

[14] JFA中期計画(2015-2022)[Z]. 日本サッカー協会,2015.

[15] 傅亚雨. 我们为什么需要校园足球[J]. 人民教育,2014(17):25.

[16] 刘兵. 现阶段我国学校足球业余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2):66-68.

[17] 中国足球协会. 中国足球协会俱乐部章程[S]. (92)体足协字112号.

猜你喜欢

青训梯队业余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业余也疯狂
当前国企深化改革形势如何构筑人才梯队
基于李代数sl(m+1,R)的多分量扰动AKNS孤子梯队
直升机梯队接受检阅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业余棋手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