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黑猪易患病诊断及防治方法
2018-01-22郎海皓
郎海皓
随着市场对猪肉多元化需求逐年加大、特色猪肉的市场价值逐年走俏,各种地方特种猪的养殖渐渐兴起,同时因为散养户养殖规模小,更换猪种容易,散养户对特色猪种养殖兴趣较大。
1猪痢疾
此病是由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7~12周龄多发,小猪发病率约75%,病死率约20%。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虽成年猪发病率很低。病猪的粪便、饲料、饮水、用具和运输工具都可作为该病传播媒介,犬、鸟、苍蝇、老鼠也是此病的传播途径。本病持续时间长,经常反复发病,天气骤变是发生本病的诱因,一旦传入猪群则很难根除。
开始时食欲减少、没有精神,先拉软粪后转变成拉黄色稀粪,严重的1~2天后粪便内会出现大量黏液和出血块,触摸猪腹部时猪迅速闪躲,体温升高。随着病程发展,发病猪体重降低,厌食、爱喝水、腹部卷缩、行走摇摆、偶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乱无光、起立无力,粪便恶臭并带有血液、黏液和碎块,肛门周围被粪污沾满,大部分会变得极度衰弱而死,少部分存活下来的病猪经1个月以上的痢疾可自然康复,但也失去养殖价值。剖检病死猪,如果发现大肠内容物软或稀薄,且混有黏液和血液;大肠、回盲结合处的黏膜肿胀甚至坏死,覆盖着黏液和带血块的纤维素,剥离黏膜表面可见糜烂。将肠黏膜制成涂片,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到3~5条短螺旋体,可诊断为猪痢疾。
该病没有疫苗可用,因为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在引进活猪时做好检疫、观察,严防“带病猪”进入猪群,猪场管理人员做好防护,不接触来源不明的外来猪;做好圈舍通风、干燥,及时消灭鼠害、注意防范犬只接觸猪群,粪便及时做无害化处理,饮水清洁。该病治愈困难,一旦发病全群淘汰,彻底消毒清理圈舍,放空2~3个月后再引进新猪。饲养较为密集时,可使用多痢菌净、林可霉素、杆菌肽等药物防治,有一定效果。
2猪球虫病
病原为猪球虫,传播途径为成年猪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土壤或用具后感染仔猪。猪球虫主要传播源是粪便,多发在雨水充足、温度适宜的季节,1周龄至1月龄的仔猪发病严重,发病部位多在肠道,特别是空肠和回肠症状明显。
成年健康,但仔猪腹泻不止、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重不增长甚至减轻,粪便呈稀粥或水样,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疑似此病,之后采集腹泻物,添入饱和盐水,仔细观察上层漂浮物,如果找到卵囊则可确诊。
已感染的仔猪隔离治疗,灌服百球清等药物,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就算猪体内仍有少量球虫,也可良性经过自行恢复健康。猪球虫的卵囊多藏于养殖场地面、砖缝、墙角等缝隙,抓好待产猪和仔猪的环境卫生,保证产房清洁,在产仔空白期清刷、消毒产房和器具,减少球虫存活空间,新生仔猪尽量初乳喂养以增强体质,幼龄猪舍保持通风、干燥、低密度,食槽和饮水器定期使用高锰酸钾消毒,粪便及时清理,清理器具专舍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3猪肾虫病
病原为有齿冠尾线虫,分布广泛、危害性大、抗药性强,虫体粗壮,寄生于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等处,仔猪感染此病死亡率较高。仔猪感染此病后生长发育停滞,母猪不孕或流产,公猪基本失去交配能力,当发现猪精神萎靡、脱毛、皮肤有丘疹和红色小结节,体表局部有淋巴结肿大,严重走路左右摇晃,腹部肿大有腹水,可初步判断该病;接病猪早晨空腹尿液最后一段,静置沉淀后观察尿液底部,有类似浓痰一样的黏稠絮状物,或者是白色蜂蜜样脓液,仔细观察会发现白色圆点,400倍镜检可发现线虫虫卵,即可判断感染此病。
肌肉注射左咪唑,用量为每公斤体重7毫克,每头猪打1针;其次饲料中混入氟苯咪唑,每吨饲料混入30克,连喂5天。健康猪饲料中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体质;断奶仔猪分配到未经污染的隔离间内饲养,饲料中添加驱虫剂;将运动场地换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原场地撒上1%石碳酸溶液,连撒48小时,之后远红外线照射24小时,基本可消灭运动场中的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