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农村意识形态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8-01-22罗辉
罗辉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成绩显著。但需要指出的是,新时代基层农村意识形态领域还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新时代基层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意义更为重大。
1 新时代基层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个别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基层党委政府在抓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安全上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客观的讲,基层干部在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掌握农民思想动态,做好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不多,认识上有偏差。从调研中得知, 20%的村组干部不能正确回答中国梦的科学内涵;8%的村组干部重来没有读过马列著作,30%的村组干部重来没有写过理论文章。由于主观上重视不够,形式上也没有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与做农民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在具体工作上也缺乏与农民群众的思想沟通与交流,认为农民群众想什么、做什么、信什么是他们的私事,出现了“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的现象,导致农村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不明显。
1.2 个别基层干部作用发挥不够
在广大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党员长期在外打工,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不太正常,他们对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知半解,对党的章程、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要求正在逐渐淡忘,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而留守农村的党员多数年龄较大,思想意识比较落后,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缺乏上进心,缺乏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当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封建迷信披上科学的外衣,对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广大农民更具有欺骗性、毒害性。面对这种情況,个别村组干部消极对待,置若罔闻,“关键少数”没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1.3 少数村民道德行为失范
在个别地方,少数村民对道德和法律缺乏敬畏,为我意识、个人意识有所膨胀,一些良好的传统道德遭到冷嘲热讽,如勤俭节约被称为“抠门”、见义勇为被讥为“傻冒”、扶危济困被嘲笑为“多管闲事”、“向钱看”的意识越来越浓,“远亲不如近邻”等观念受到严重挑战,邻里互帮关系有所淡化。相反,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受到推崇。奢侈浪费被称为“慷慨大方”,善于钻营被看作是“有门路”,弄虚作假被认为是“有办法”等。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不热心公益活动、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亲情友情淡化,朴素的同情心、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受到金钱、利益的冲击,出现信任危机。
1.4 少数村民进取心不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据调查,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没有任何技能,他们对于学什么、怎么学还存在着很多迷茫和误区; 90%以上的农村青年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普遍认为在农村生活工作没有前途,想方设法逃离农门,但由于心比天高,毕业后很难找到较好的工作,读书致富的梦想破灭,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普遍存在;在农村的一般村民中,个别人对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都希望政府为他们免费修建新农村,享受农村退休待遇,但现实根本无法满足。于是,他们片面认为是基层政权没有认真执行中央的政策,认为是基层干部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来胡作非为的,这种浮躁偏激的心态是完全不正确的。
1.5 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阵地薄弱
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明显滞后。在多数农村,村级活动室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多数都变成赌博的麻将室、棋牌室;街镇村没有基本的音响设备和舞台道具,多数乡镇没有综合性的大型广场和电影院,没法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调研得知,我区部分村、社区没有的固定活动场所,有部分是借用小学的教室,有的活动场所很简陋、狭小破旧,只有49%的活动场所符合要求,52%的活动场所太小,35%的设施配置陈旧,投影仪、音响、空调、桌椅、书籍等完全配备齐全的几乎没有。在广大农村,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本来就少,精神文化生活一直都比较匮乏,并且接受新事物的渠道也有限,愿意从事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队伍也不多,这就导致了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不佳。
1.6 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形式都比较单一
在广大农村,缺乏专门研究和指导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机构,存在着对农村意识形态研究少、指导不足的问题,特别缺乏既反映上级精神,又结合农村实际,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资料。不少农民反映:许多宣传形式停留在“一页纸、一张嘴”的手段上,“看书看皮、学报学题”的现象依然存在,空话、假话、套话多,内容不能联系农村实际,脱离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回答和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疑问,只是照本宣科地读报纸、学文件,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
2 加强新时代基层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策
2.1 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任务
2.1.1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正确的立场,把握正确的方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实际行动维护好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好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1.2 加大理论学习理论宣传
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和形成的重要原则。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于加强理论武装。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2.1.3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当前,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深、讲透、讲准;要了解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引导农民群众多看主流、少看支流,多看正能量的、少看负面的,多看本质的、少看表明的,坚定中国特色的四个自信。
2.2 始终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目标
2.2.1 牢固樹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农村,基层干部要到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自己的言行来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值得反对和否定的;要从内心深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2.2 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美德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中国国情和中华传统文化。当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站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度,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上要敢于发声、亮剑,要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作品来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
2.2.3 有针对性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立足实际,统筹安排。如中老年人最关心的是解决后顾之忧问题,就应在他们中多宣传养老制度改革和医疗卫生改革;青壮年人承担着家庭致富的期盼,他们迫切需要的是科技、法律等知识和掌握党在农村的相关政策;农村妇女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家庭暴力、怎样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问题。
2.3 始终把培育农民市场经济意识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
2.3.1 培育农民市场参与意识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如何实现这个愿景?关键在于有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能闯市场、愿意到农村施展抱负的新型农民。要破除小农经济意识,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农村资源与市场的充分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让广大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看到希望,充满信心。
2.3.2 培育农民市场竞争意识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广大农民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参与市场交易的成本较高,但如果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互助组织),扩大外部经营规模,就可以降低成本。这些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民对科技、对信息、对参与市场竞争的渴望。
2.3.3 培育农民市场风险意识
培养农民自觉在风险和机会面前权衡利弊并做出选择,遵守法律法规,抓住市场机会,化解市场风险,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随意性,养成接受市场规范和法律约束的习惯,自觉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激活农村内生增长活力,让农村地区增强造血机能,以保证自主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性。
2.4 始终把引导农民群众日常生活行为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路径
2.4.1 引导农民日常生活习惯的转型
农村社会风气的好坏关键在平时日常行为的转变,这就要求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关注基层、服务群众。对此,基层干部必须走进农村、走进农民,感受民情,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文化引导他们的生活,不断提高农民接受先进文化的能力,引导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作风,逐渐向积极、高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
2.4.2 引导农民逐步形成健康的消费观
用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农民,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把丑陋的东西逐渐排斥,把真、善、美的东西大力弘扬,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排斥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和互相攀比等不良习惯,主动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勤劳致富、崇尚科技、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新风尚。
2.4.3 推动农村交往方式的转变
结合农村新特点,因势利导,开展喜闻乐见的、反应农村生活的、展现农村风貌的文体活动,打破以农民传统的以血缘关系和远近亲疏为主的交往方式,通过各种商会、交易会等形式,使农民逐步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逐步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2.5 始终把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控能力作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内容
2.5.1 加强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当前,人们对负面舆论的关注度非常高。因此,在面对热点问题时,提早介入,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快速干预通道;提高各级干部运用和应对网络和媒体的能力;加大网络和媒体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壮大主流思想的舆论影响力和群众感召力,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2.5.2 按照场所管控的原则,必须严格管理
意识形态场所管控是各级党组织的内部管理,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加以管控。在当前农村,特别要对一些教堂、祠堂、学校、会议室、网吧、村民活动室以及大型农家乐等加以管控。对这些重要场所,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健全执法体制,落实执法责任,如发现重大情况的,要及时报告和处置。
2.5.3 要加大经费投入,确保阵地稳定
目前,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杂志是农村的主要传播媒体,但多数农村经费严重不足。对此,要加大对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经费的投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经费条件好的村镇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基金,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农村意识形态阵地稳定。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