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2018-01-22胡碧红
胡碧红
一、课题说明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有理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数轴,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二、学习者分析
基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这一角度分析,学生已经对正数、零的加法运算这两个模块进行了学习,但由于负数的学习,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基于学生能力以及情感的角度分析,多数同学并没有足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意愿,思维方法欠灵活。
三、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在小学学习了正数和零的加法运算之后,出现的正数、负数、零的加法运算。掌握和理解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之后,之后的学习便更加容易。所以有理数加法为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对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深入探究,全面了解有理数加法的真正含义,全面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2)对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1)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掌握化归的含义,通过数形结合、分类思想等几种有效方法,对学生观察、对比以及总结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2)可以按照特殊到一般的顺序对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体会团结合作、积极交流的价值意义,并认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六、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我先引导学生一起复习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发现、创新的能力,使其有效地运用几种学习、探究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并且具备学习、思考、协作与创新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层次的方式将归纳、演绎这两种数学方法进行渗透,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
七、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学生思考问题,做出回答)
(1)-5的绝对值是( )
(2)绝对值等于10的正数是( );
(3)绝对值等于3.5的负数是( )。
2.探索交流,发现新知
问题与情境:小明在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活动,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同向1】:小明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为向东走8米,即正8.
【同向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为向西走8米,即負8.
(画图说明,小组讨论,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向1】: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为向东走2米,即正2.
【异向2】: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为向西走2米,即负2.
(动脑观察,得出结论)
结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情况1】: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小明从O点出发,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还在O点
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情况2】: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小明从O点出发,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为向西走5米,即负5.
结论: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观察思考,同伴交流,得出结论: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八、教学反思
1.在此次研究中,因为学生需要做的探究活动数量较多,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全局,也要做到顺其自然,不能为了快速达到目的而“拔苗助长”。公式探究除了能够培养学生能力之外,也可以有效记忆公式,进而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公式。基于此,公式的探究环节不仅要存在,而且要加以完善,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2.整节课的语言需要改进,应更加精练,简洁。本节是概念课,对于概念课来说,概念不要重复太多遍,尤其是一些说出来比较拗口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当表述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3.在知识教学期间,可以认识到的是,对于学生的教学,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而非按部就班地完成我们布置的内容。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知识,进而体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也要学会观察、分析事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现在的学生利用不同的媒体,已经对世界有了非常多的认识,进行互动教学期间,如果不注重学生引导,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学都不会有好的影响。
总而言之,我对自己这一节课程的教学总体来说是非常满意的,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加强了数学思想。然而期间依然有一些教学方面的细节需要完善,关于这一点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