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探究
2018-01-22黄玉芳
【摘要】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本质,也有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提升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对象;建立纵向“县-镇-乡”学前儿童教育服务网络和横向“四位一体”教育服务网络;整合跨专业、跨学科、跨院校社区教育服务资源;完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的保障机制能有效提升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的积极性和绩效。
【关键词】应用型 民办本科高校 学前教育专业 社区教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234-02
社区教育服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与学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合作越来越引起政府、社区和高校的重视。伴随着我国社区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契合关系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教育部发布文件了解到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民办本科高校426所,而其中综合类的院校绝大部分都开办了学前教育专业,以陕西为例,9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有8所都开办了学前教育专业,每年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的必要性
(一)社区教育服务是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具有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我国高等教育社区教育服务行为具有社会公益事业属性。公益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融地方性、高等性、职业性于一体,与国外的社区学院有一定的相似性,是与地方经济联系最紧密的高等教育机构,直接肩負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和社区服务的重要职能。民办高校只有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社区教育资源可助力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
首先,社区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提供实习基地。社区内幼儿园、早教机构及相关学前教育机构都能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实习的岗位,社区的家长尤其祖父母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天然的观察和实践对象。其次,社区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沃土。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对社区家庭家长育儿观念现状和需求进行访谈和调研、从而制定出符合该社区家长的育儿方法和策略,通过分发宣传册和公益讲座的方式提供免费的教育咨询和定向服务。也可以开办文化和艺术辅导班和培训班、绘本阅读体验馆、儿童手工和布偶故事工作坊等实施公益性的个别化服务。另外,利用社区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如民俗故事、名胜古迹、特色建筑、自然风景等开设地方特色课程。
再次,社区是践行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用”教育模式的“试炼场”。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是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形式。高校科研工作的落地必然要深入真实师幼一日生活和教育情境中。社区能为学前教育专业师生找到合适的人群进行研究,避免了“闭门造车”的现象。如西安欧亚学院依托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开办了儿童情商训练营、亲子教育培训、利用微信公众号“欧亚儿童发展”发布学前儿童家庭育儿理念方法等原创文章,与金宝贝等知名早教机构联合发布公益性的育儿科普讲座等,另外组建了集教学、科研、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半公益性“调皮鬼”合唱团和儿童视觉艺术发现班等。
二、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的可能性
(一)专业的活动场所
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把学校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社区育人环境。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各种实训室和实验室,如婴幼儿卫生保健室、蒙台梭利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幼儿园模拟活动室、这些实训室的功能主要是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场地,但是同时也可以作为社区教育服务的活动场地。
(二)专业的人力资源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能解决社区人力资源在儿童及家庭教育服务方面的短板难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高校专业理论课教师至少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学历,能为社区内幼儿家长提供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与方法,也能为婴幼儿营养及保健提供专业支持。利用在社区相关学前教育机构挂职锻炼能有效提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另外,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包括了说、画、弹、跳、唱、演等,每一项技能都要有专业的师资进行教育,这些师资也是社区文化和文艺不可或缺的可利用资源。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迸发出来的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可以给社区教育带来青春与活力,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区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的策略
(一)提升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对象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目前仍然把招生就业及教育教学科研放在首位,社区教育服务既不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方案中体现也没有硬性的要求,属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然而,民办高校在办学性质上具有非营利性质组织,社区教育服务是一个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对象主要涉及的是社区内的幼儿园、早教机构及相关英语或艺术培训机构,以签订实习基地、定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基本不涉及社区内承担育儿重任的祖父母及在科学育儿的理念及方式上仍然较落后的广大农村社区的家长。
(二)建立纵向“县-镇-乡”学前儿童教育服务网络
高校社区服务质量取决于平台和网络的建设,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可以依托社区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由本校教师组成专家团队,学生组成社区幼儿教育志愿者团队,以家庭育儿服务为主,建设“省/市/县-乡镇-村”的纵向幼儿教育服务网”。在各级各类社区设立至少一个“学前儿童教育服务站点”,通过调研和访谈了解并统筹社区公民的多元化教育与需求,构建模块化的社区教育课程知识体系。endprint
(三)建立横向“四位一体”教育服务网络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充分调研社区教育服务必要性及可行性、选择合适的服务对象、拟定具有操作性强和符合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项目及内容、选择服务方式及途径、并且建立相关的服务制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社区内适龄儿童及家庭、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幼儿园及培训机构、社区内高校协同合作的“四位一体”教育服务网络。例如在服务方式和途径上,可以采用“游戏小组”、“游戏宣传页”、“游戏大篷车”、“流动玩具箱”、“儿童早期教育流动咨询点”、“流动图书点”等。
(四)整合跨专业、跨学科、跨院校社区教育服务资源
学前教育专业与护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等的有效结合,提供跨专业、跨学科的专业服务。如护理专业在婴幼儿营养卫生与保健的医学基础方面比学前教育专业师生更加专业,能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实习,但是学前教育专业则在婴幼儿行为观察及心理发生发展特点等方面较专业,二者可以有效互补,极大提高社区教育服务的专业性及权威性。此外,社區教育服务跨院校合作能真正最大限度发挥各类型民办本科高校的资源优势,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最佳机会。
(五)完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的保障机制
(1)建立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职能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社区教育服务职能绩效评价体系,既对其社区教育服务工作的考核评价也是对其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又对其他高校和专业有价值引领和表率作用。绝大多数的专业在社区教育服务方面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社区教育服务职能的评价是对其服务对象、服务项目及内容及服务政策保障等进综合性的评价考核,有利于提高其服务效率,常用的考核工具有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能为健全的民办高等教育社会服务机制提供理论支撑,也能为其提供战略导向,准确定位其发展方向和水平。[1]
(2)建立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的激励机制
学生作为社区幼儿教育服务的主力军,提高其积极性的关键是如何将其课业成绩、评优评干、以及第二课堂的学分认定能够与之关联。目前,学生的第二课堂的定位不准确,以娱乐性的学生社团为主,公益服务类较少如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手工坊等,这些社团在社区教育服务中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有效促进教师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乡镇社区甚至农村社区学前教育的激励机制目前尚未建立,国家在对高校师资的资格认证、聘用进修、考核、使用、职称、工资、奖惩和其他福利等很多方面仍然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师资格标准及考核和使用办法,[2]缺乏反映教师的双师双能才干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考核制度。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双师型师资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社区教育机构挂职锻炼是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途径之一。其次,教师应响应国家对于高校创新创业的文件精神,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创业的基础,与学生及企事业合作开展社区教育服务,正确处理好公益性、福利性的社区教育要求又保证教师的合法利益得到维护,组织机构能够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郭敏.民办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绩效评价理论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4(9)
[2]樊丰富.学前教育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培育策略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作者简介:
黄玉芳,西安翻译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0-3岁早期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