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8-01-22刘苗苗孙惠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德育

刘苗苗+孙惠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在当代职业教育过程中值得塑造的价值观,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如何将“工匠精神”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造良好的坚实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来看,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可以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保证“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是对德育教育内涵的延伸和扩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 德育 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99-01

一、“工匠精神”培养在职业院校中的重要性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 “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制造”未来走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千百万的职业院校的学生,正走在通往大国工匠的路上,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崛起、也正在崛起的一代工匠主力。职业院校在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方面,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其内涵。“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把精力全部凝聚到自己认定的目标上,用一生来从事自己所认定的事业,无怨无悔,永不言弃。②精益求精,要做就要做最好。追求极致,力求让手中所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乃至极品。③创新进取,愿乘长风破浪行。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不断为自己设定更高的工作目标,尝试新知、突破自己。④匠心筑梦,家国情怀住人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技能报国的理想追求中,塑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一)“工匠精神”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职业院校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工匠精神培养代表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理念,针对中职学生而言,其能夠在很多方面提供较多的参考与指导。

(二)德育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渠道

德育教育作为职业院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德育教育的特殊性,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内容乏味枯燥,导致其实施的过程和结果效果不是很理想,以至于学生的思政水准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上的要求。通过将工匠精神培养与德育教育合理的融合,能够在较多的方面做出良好的改善,避免在日常工作中形成恶性循环。

三、“工匠精神”在德育教育体系中的融合渗透

以我院为例,自实施“工匠精神”教育以来,非常重视将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以德育课为依托,在潜移默化当中将“工匠精神”播撒到每位学生的心灵当中。

(一)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每个新学期的开始,由我院德育教研室老师主讲,将“学习工匠精神,铸就精彩人生”作为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主要目的就是让每位新生在开始自己的职业技能学习时就树立成为一名优秀工匠的目标。只有学生拥有了强大的内在动机,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生涯中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二)将职业素养课程纳入德育课体系

职业素养作为“工匠精神”的基础,必须使每位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进而成为拥有高尚职业素质的准技能人才。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我院每学期将1-2个职业素养模块列入德育课教学计划,总课时保证至少6课时等计划,帮助学生在入职之前为成为企业受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建立工匠精神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下一步课程教育的实施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工匠精神课程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课程建设及学校对课程的定位等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通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以及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和情感水平综合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课程建设及学校对课程的定位等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工匠行为习得程度来体现。评价方法采用公开讨论、案例分析、专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开放的平台,让师生在自主、自在、自为的状态下,在相互观察、交流和借鉴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培训,2017(1):211.

[2]陈磊.中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3):59-62.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匠精神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刘苗苗(1988-),女,山东济南人,助理讲师。

孙惠(1965-),女,山东烟台人,高级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德育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