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我校学生礼仪行为的建议

2018-01-22吴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1期
关键词:礼仪

吴爽

【摘要】我国是礼仪之邦,而当今我们也正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礼仪是每一位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美德。而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中学生的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我校学生礼仪行为的缺失与重建提出了一些建议,相信对我校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我校学生 礼仪 缺失与重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44-01

1.我校学生礼仪行为缺失的原因

1.1学校方面

虽然我们常常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挂在嘴边,但现实却是成绩压倒一切,学校只关注考试成绩。与礼仪行为稍微有关的美育教育要么上成训练课,要么上成休息课。而平时的文化课中,教师也没有时间渗透礼仪行为教育,更多的是关注专业发展和学科教学。即使有些班主任偶尔提出来单独讲讲,也缺乏系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行为又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很难帮助学生进行行为的规范和习惯的养成。目前,学校对于学生礼仪行为的约束,大多是靠检查评分,而且范围很窄,将礼仪的约束变成了一种强制,很容易在学生中出现你检查的行为我就做好,你不检查的我想怎样就怎样的思想。

1.2家庭方面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现在的独生体制、应试教育、社会压力,使得家庭对学生的管理越来越畸形。首先,应试教育对分数高标准、严要求,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纷纷选择名校就读。择校生增多,寄宿制度也就应运而生,离开父母管教的孩子,礼仪行为基本靠同龄人之间的盲目模仿;其次,独生体制使得很多家庭成為2+2+1模式,孩子是父母和老人眼中的宝贝,溺爱纵容有余,管理约束不足。还有一些家长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过重,动不动就对孩子棍棒相加,又打又骂,缺少对孩子礼仪行为的指导;另外,社会压力过重,不少父母为了谋生,不得不整日奔波忙碌,无法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更无法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礼仪教育就更无从谈起了。

1.3社会方面

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同时信息的筛选也越来越难。一些是非混乱、美丑颠倒的舆论信息不可避免地给涉世未深、判断能力尚浅的中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色情、低俗内容的肆意传播,让学生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素质普遍偏低,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喧哗吵闹、排队插队、乱闯红灯等现象随处可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很难有良好的礼仪行为。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尚未稳定的时候,就盲目崇拜国外的所谓先进理念,却又没法辨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常常把无知当朴素、把低俗当可爱、把失礼当率真,缺乏基本的礼仪观。

2.对我校学生礼仪行为重建的建议

2.1学校是关键

学校是中学生礼仪行为教育的关键,必须发挥教学的作用和育人的功能,做好礼仪行为教育的本质工作,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礼仪教材、书籍报刊,观看网络视频,听取专家讲座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礼仪行为和素质。同时,注重活动体验,将礼仪行为融入到班会、辩论赛、演讲、主题作文、板报等活动中,让学生自己体验礼仪行为在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性。另外,对行为表现优异的学生要进行表彰奖励,对行为表现恶劣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惩处,同时扩大奖惩的面,而不仅仅局限于食堂用餐和教室、寝室卫生。这样,通过学习来加强学生礼仪行为的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礼仪行为,通过奖惩让学生践行礼仪行为。除此以外,教师必须从我做起,做好表率,最终帮助和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礼仪规范教育,变他律为自律。

2.2家庭是基础

家庭是中学生礼仪行为教育的基础,要想改变学生的习惯,必须从家庭入手。首先,召开家长会,将家长的认识统一到礼仪行为教育上来,强调礼仪行为的重要性。其次,通过QQ群、亚教网等方式与家长持久联系,时刻关注学生在成长中礼仪行为的动态发展。

2.3社会是依托

社会是中学生礼仪行为教育的依托。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传媒也要做好礼仪文化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杜绝不良舆论和低俗信息的传播。同时,礼仪教育应坚持东西结合的原则,既要传承中华礼乐教育中的真善美,又要借鉴西方的自由、平等的礼仪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文素养。

3.我的感悟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维护正常交往秩序、建立和谐关系的礼节、仪式和行为,良好的礼仪行为可以赢得对方的尊重与好感,实现人际和谐,维护自身以及所在群体的形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礼仪行为万不可丢。我们必须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让学生在塑造自身形象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礼仪教育,才能真正的重建礼仪行为。endprint

猜你喜欢

礼仪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生活小礼仪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少年着装礼仪
电话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