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2018-01-22吴改梅

时代金融 2017年3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新形势事业单位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事业单位管理的不断变化,对人事统计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统计存在的信息化程度偏低、与人力资源工作不匹配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统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向,为事业单位的人事统计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 事业单位 人事统计 人力资源管理

在深化推进改革的思想指导下,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共涉及到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事业单位要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快行政审批事项权力下放,我国事业单位逐步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人事统计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运用,不仅能为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更基础的数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一、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事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人事统计是事业单位制定和修改人事计划和认识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制定员工守则和监督管理条例以及进行检查考核的重要手段。人事统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充分、详实的人事信息,为人事管理部门提供基础信息,提高管理效率。人事统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分析人事管理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入我国时间尚短,人事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对人事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单位特别是单位领导管理层,将人事统计工作单纯的理解成资料或报表的填写,简单的数据收集等,没有涉及管理和检查等工作内容。这就导致人事统计在统计数据的质量、目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流于形式。

(二)人事统计工作信息化程度偏低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技术被广泛运用来提高办公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提升,速度不断加快。但受经费等问题的制约,很多事业单位在人事统计工作中还尚未达到数据分析的自动化水平和电子化以及无纸化水平,仍停留在纸质材料的填写阶段。手工填写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发生错误,大大降低了数据统计的效率,数据出错率居高不下。此外,人事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是影响统计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人事统计工作对专业性要求很高,普通的统计人员缺乏所需的专业技能,无法胜任统计工作,或只能从事简单的数据统计工作,而无法分析出数据背后所反映的真实信息,不能为单位的人事管理和有序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无法实现统计信息的实效作用。

(三)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不匹配

要充分发挥组织的最大效能,必须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统计仍存在一定的缺失。一方面,单位没有对所有员工的兴趣爱好、学历学识、特长优势等信息进行详细的统计,无法明确每个员工适合的岗位,从而选择跟岗位相匹配的人才。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仍不完善,缺乏对岗位工作进行量化评比的规章制度,无法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这就导致很多人事单位的人事任免、岗位调动、职称评定、晋级晋升等工作成为单位或领导独断的想法,人事安排缺乏充足的数据支撑,因此也就妨碍了人事管理的效果,与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调动员工积极性,人尽其用的要求不匹配。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

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转变传统理念,重视人事统计,强化培训,使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一)重视人事统计,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奠定基础

人事统计是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新思路、新举措,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事业单位改革涉及的单位种类繁多,人员复杂,既有公益部门、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还有社会团体等群众性社会组织。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我国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还不健全,在职能上还存在交叉重叠等问题,必须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和加快人员岗位的调整和流动。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时必须充分做好统计工作,对需要承担社会职能的单位要及早推向社会,对不同的事业单位进行明确分类。对涉及改革的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参公编制等不同性质的人员情况进行区分统计,为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奠定基础。

(二)强化统计培训,提高人事统计工作质量效益

人才培训是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统计效率的关键环节。为提高人事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善培训工作。首先要制定培訓计划,要在制定培训计划前进行充分的调研,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要完善培训内容。统计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工作量大,一旦数据出现错误将影响整个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加强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对统计的专业术语、数据分析等能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要加强考核和评定,加强职称评定工作,为有能力、符合条件的统计人员的级别晋升和福利待遇的提高搭建平台,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统计数据,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组合

首先要严把数据质量关,奠定好人事统计工作的基础。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要从源头做起,提高源头数据的质量。人事统计的数据是随时变动的,必须加强动态管理,确保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同时要确保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加强数据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比较中总结和发现变化规律,从而提高人事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要提高数据统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的资源共享。事业单位的数据统计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数据信息的电子化、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的及时沟通。再次,要加强绩效考核。将人事统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奖惩等工作的管理依据。将人力资源管理贯穿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大工作考核、绩效评估、职位评估等工作,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组合。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统计尚未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必须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赵磊.事业单位人事统计工作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72-73.

[2]冯春芳.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175-175.

作者简介:吴改梅(1972-),女,山西吕梁人,吕梁市供水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部,统计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统计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新形势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