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业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的思考
2018-01-22李卫荣
一、银行卡业务基本情况
从1985年中国第一张银行卡诞生,至2017年银行卡在我国已经走过了32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在人民银行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当地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陇南市银行卡产业迅速发展银行卡已经成为陇南市居民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为拉动本地社会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因此,总结陇南市银行卡市场特点,查找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利于银行卡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截至2017年8月末,陇南市累计发放各类银行卡7431519张,其中以借记卡为主,共发放借记卡7297023张,占发卡总量的98.19%,贷记卡124985张,占发卡总量的1.68%。
二、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前台临柜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
银行前台临柜人员在为客户办理完银行卡后,客户申领银行卡时,没有提醒需不定期更换密码,有些客户为了方便记忆,直接使用出生年月日作为银行卡的密码,很容易被不法分子识破;在办理信用卡时,信贷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申请人资料把关不严,对其资信状况审核不严,降低授信门槛,导致为不法分子恶意透支埋下隐患;银行工作人员对申请人资料审核不严,在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核查时未能对核查结果认真核对,造成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冒领银行卡。
(二)犯罪手段高智能化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发卡行面临的业务风险也日益显现,银行卡犯罪作为一种高智商犯罪,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智能化和多样化特征也越来越突出,一是利用网络漏洞或者发送网络病毒盗取存款人银行卡号、密码。二通过伪基站发送虚假信息,误导客户点击不明链接,进入虚假金融机构网站盗取客户银行卡号、密码;三是在ATM机加装摄像机,用来拍摄银行卡账号,盗取银行卡密码,进而窃取存款人资金。
(三)相对于新型犯罪手段,银行防范方法滞后
由于防范措施滞后于业务发展,发卡机构内控监管机制不完善,对潜在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而使发卡机构资金遭受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的自助设备营业场所没有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成为不法分子的首选目标;二是有的监控设备疏于日常检查维护,出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为不法分子提高可乘之机;三是有的持卡人在做挂失业务是,未及时为开户行沟通,使犯罪分子可利用遗失、被盗卡作案。
三、防范措施
(一)加强制度学习,规范操作流程
一是对申请人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严格的审核,身份信息进行联网核查,以防不法分子用虚假的资料办理银行卡;二是发卡行要做好卡片的管理工作。对空白银行卡要当作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对日常领用登记造册,专人保管,以免遗失或被盗;三制成的卡要严格按照有价单证管理,保管、领用都要登记造册、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防止丢失被盗制成伪卡盗用客户资金;四是加强对废卡的管理,废卡要安规定登记入账,及时上缴销毁,防止上缴作废的银行卡被内部工作人员截留重新写磁使用从而盗用客户资金;五是在ATM机发生吞卡及时处理,以防被截留修改密码造成客户资金流失;六是持卡人设置的银行卡密码过于简单,设为电话号码或自己或家人的生日,造成卡内资金损失。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与收益相平衡的内控文化氛围,建立“有章必循、违章必纠”的监管理念,加强对银行卡从业人员岗位履职及合规操作的监督检查
要确保员工熟知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内控要求和所办理业务的风险点,充分发挥在内控制度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优化内部控制的基础环境。同时,加大对持卡人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以使其安全用卡,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损失。
(三)银行机构要不定时对ATM机等自助设备进行巡查和管理
ATM机管理人员不定时对自助营业场所认真检查摄像机是否正常,周围用卡环境是否安全,ATM机出钞口有无异物,并做好检查记录;二银行机构要建立远程实时监控中心,对自助营业网点实时监控,发現问题及时预警
(四)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息采集的不断完善和扩大,更多的企业、个人信息逐步纳入到系统中,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应积极利用该系统查询其信用信息,并及时更新信息报至该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共同防范风险。
(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方面银行机构要加强对持卡人安全用卡知识的宣传,银行通过柜面指导,发放宣传手册,或者通过广播,电视,在其官方网站等新闻媒体滚动显示安全知识的方式,加强用卡知识宣传;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干部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强化内控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发现有异常活动员工的及时排查。
作者简介:李卫荣(1974-),女,汉族,甘肃文县人,中级经济师,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支付结算环境改善、地方经济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