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2018-01-22王周东

考试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生活课堂教师

摘 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初中地理教学如何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突破课堂知识的局限,把生活和抽象的地理教学紧密联系,让地理课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引导学生把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是我们地理教師应该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生活化;地理知识;有效教学

让学生从现有课本对照生活实际汲取养料,是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地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用以刺激学生进行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回归生活。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实际中的地理事物,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抽象的地理理论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并不是枯燥无味,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进而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一、 精心创设面向学生现实生活的地理课堂

从生活中来,到学习中去。初中学生生性好玩,爱玩,活泼,爱表现的心理特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课堂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生活情景,把生活世界中事例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地理知识,而且这些事例应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这样才容易建立起生活和地理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设置这样情景。有四位同学对自己家乡的描述,你能根据这些描述判断他们家乡的土地利用类型吗?甲:我的家乡在草原,草原上牛羊成群。乙:我的家乡在山区,那里森林茂盛,郁郁葱葱。丙:我的家乡在平原,那里地形平坦,是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丁:我的家乡高楼林立,交通便利,工厂密布。把这些描述再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学生就能直观地认识土地的利用类型。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很容易就可发现土地利用方式受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地形和气候的要素。同时为之后学生理解在利用土地资源时要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了铺垫。

这样学生的学习体验是真实的,对地理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积极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的感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提取地理知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利用生活的常识,突破教学难点

生活在现实世界当中的学生,在与社会,自然界,以及与他人时时刻刻都发生着联系,因此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他们对社会,自然界,他人都有自己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老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脱离生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中,首先引导感受,生活中我们感到的是天转还是地转?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通过这些生活常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自然的引入地球自转的学习。接着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之后,引导学生以一天(24小时)的生活经历为周期,为什么会有昼夜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绕着地轴转动,面对太阳的一面为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为黑夜。接着引导学生回顾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为什么里约奥运会的比赛直播大多都是在北京时间凌晨举行?在地球仪上标注北京和里约,让学生认真观察利用地球仪模拟自转,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讨论之后,很容易就得出是因为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进而产生了时差。最后是关于一天之内太阳底下物体(如旗杆)影子长短的变化,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提出问题: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长短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其实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常识,只要一提点,学生马上就可以回答。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把地理知识移植于生活,对于一些难点知识,如果能用生活常识来引导,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自主探究,找出规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的习惯,并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验证,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原来也是很有用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也就变得轻松和愉快了。

三、 与时俱进,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活

教学内容如果只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这是太过于片面了,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现代社会信息发达,知识更新快,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地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人无法在学校完成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学会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例如:在学习“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可以把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和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进行比较,提出问题: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学生回答)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然后将两次地震的伤亡情况进行比较,为什么震级更高的东日本大地震伤亡较少?日本的防震措施和防震意识做得比较好,最后我们可借鉴日本的防震经验,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果我们遭遇地震,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将如何逃生?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和平时学校进行的演习,踊跃发言,互相补充。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又学会了在地震中如何逃生的技能。

在教学中模拟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体会地理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去解决地理问题。体会到地理就在我身边,感受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四、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确认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教师在课堂是主导,但是学生课堂上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消除师生彼此的隔阂,用朋友的方式相互交流、互动,共同面对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要开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当我们看待同一个问题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因为学生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角度,多一些鼓励,传达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做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教学中只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更好地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学习“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分组调查并在组内进行交流:本小组调查的行业用水中存在着哪些合理和不合理的现象,通过讨论写出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建议和措施;各小组把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交流,可由多个学生发言,特别关注后进生的表现,对于学生提到好的建议和措施加以肯定和表扬。本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探究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规律恰如其分地引入,并且做到这些规律都是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体会到地理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得容易,感受到地理的真正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关文信,苏士成.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方明.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作者简介:

王周东,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一中洋中分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