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探析
2018-01-22马涛
【摘要】2009年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自此,从货币功能视角,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双边本币互换、国际支付货币排名、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篮子等各个领域。但同时,从数据指标和与美元等主要国际化货币相比较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较低。通过认识所取得的成就,同时看清所面临的障碍与差距,人民币国际化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但同时也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跨境人民币收付
一、引言
自2009年7月1日我国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来,人民币以跨境业务、货币互换、离岸业务等各种形式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并在国际支付货币排名、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s)等重大领域取得新突破。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长迅速
2009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仅为35.8亿元。2015年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说法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发生了变化,变为跨境人民币收付,涵盖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及资本项下两类数据,本年度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达到一个峰值,即121000亿元,较之2009试点初期的35.8亿元增长了约338倍。但2016年跨境人民收付金额有所回落,为98500亿元,同比下降18.6%。
三、双边本币互换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10月至200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只与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规模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分别是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
截至201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3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规模累计33257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些国家或地区分别是: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2011年4月9日签,现已失效)、蒙古、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阿联酋、土耳其、澳大利亚、乌克兰、巴西(2013年3月26日签,现已失效)、英国、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欧央行(欧元区,即使用欧元的19个国家,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苏里南、亚美尼亚、南非、智利、塔吉克斯坦、摩洛哥、塞尔维亚。
四、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排名中迅速攀升
2010年10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排名中仅位列第35位,到2017年8月,人民币以1.94%的份额在国际支付货币排名中排名第5,仅落后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五、全球官方持有的人民币资产量处于上升阶段
2013年,全世界官方持有的人民币资产相当于290亿特别提款权,占官方外币资产总额的0.7%;到2014年全球官方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已相当于510亿特别提款权,占官方外币资产总额的1.1%。到2016年第四季度,我国人民币在IMF的已分配外汇储备(Allocated Reserves)中也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全球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开始单独出现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币种,金额达845.1亿美元。
六、人民币加入了IMF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得益于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上述人民币国际化基础的建立,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在其中的权重为10.92%,排在第3位,仅低于美元(41.73%)和欧元(30.93%)的权重,但高于日元(8.33%)和英镑(8.09%)的权重。人民币加入SDR,是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极其重要、坚实的步伐,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认为,人民币加入SDR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里程碑。
七、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及其与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差距
(一)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及其与主要货币国际化指数的比较
2009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仅为0.02%,到2015年底,RII为3.60%,虽然从数值上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但6年左右的时间里,RII实现了180倍左右的增长,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进步,参照表2。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2~2016各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整理而得。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虽然较之自身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比较而言,其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具体见表3,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工作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仍然需要主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工作。
(二)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人民币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
虽然“沪港通”、RQFII、RQFLP和RQDII的实施部分意义上为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往来提供了通道,但从资本账户的开放上仍处于尝试和有限制的摸索阶段,但理论上,“几乎所有的货币国际化理论都把货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人民币尚非国际货币,仍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三)人民币虽已成为国际官方外汇储备货币,但尚需持续努力
2014年第四季度IMF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显示,美元以38390.8574亿美元的数值占总已分配外汇储备(Allocated Reserves)额60850.0586亿美元的63.09%;欧元次之,占22.13%;日元第三,占3.9%;英镑第四,占3.79%;加拿大元第五,占1.89%;澳大利亚元第6,占1.78%;瑞士法郎第七,占0.27%;其他货币,占3.15%。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人民币只归属于“其他货币”之列。2016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IMF公布的已分配外汇储备中虽然已经从“其他货币”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种国际储备货币进行统计,但占比与排名双低,占比仅为1.07%,排名世界第7,具体见表4。
(四)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美元之间差距巨大
2014年,在IMF调查公布的官方外币资产中,美元以相当于29610亿特别提款权的资产占比高达63.7%,占比1.1%人民币在全球官方外币资产中尚显薄弱。2015年二季度,美元在IMF公布的可划分币种官方外汇储备中以63.8%的占比高居第一,同期人民币只能笼统归类于其他,无自己独立的数据;2016年第四季度,人民币虽然从笼统的“其他货币”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统计的外汇币种,但仅占比1.07%,排名第7,同期美元占比63.96%,排名高居第一。2017年8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虽排名第5,占比1.94%,但同期排名第1的美元的占比却为40.72%,排名第2的欧元占比为32.91%,从排名上看似乎相差不大,但从占比来看,仍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八、总结
自2009年正式拉开人民币国际化大幕以来,从货币功能上来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排名、跨境人民币收付等实践中的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人民币加入了IMF的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里程碑式的进步,意味着越来越多国家或地区在外汇储备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但从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及与主要国际货币相关数据的对比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仍然较低,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国际货币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9~2016年各年度或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
[2]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12~2016各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簡介:马涛(1978-),男,安徽濉溪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货币地理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