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地区水稻受淹后补救措施研究
2018-01-22杨卫建罗品忠黄巧云周振元
杨卫建+罗品忠+黄巧云+周振元
摘要 为调查分蘖期受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2015—2016年在沿江地区进行了水稻受淹后补救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如受涝时秧苗已活棵,即使受淹时间较长,若秧苗根系尚好,可采取剪去拉长生长叶片,刺激新叶生长,等新叶长出后可施尿素75 kg/hm2作为恢复肥进行补救促进新生分蘖的发生,后期恢复生长情况较好。对于沿江地区,7月受淹后耕翻重种这一补救措施要谨慎选用。
关键词 水稻;受淹;补救措施;沿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012-02
泰兴市地处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历史上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特别是沿江地区水稻易遇暴雨袭击受淹,影响水稻生长。2015年6月25日至7月1日泰兴地区总降雨量达261 mm,2016年7月1—7日总降雨量达395.4 mm,2次强降雨均造成水稻受淹。2年来笔者开展了相关试验,旨在探讨沿江地区水稻分蘖期受淹后最佳补救措施[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2015年试验地选在重灾区虹桥镇四仙村,受灾前种植品种为武运粳24,5月28日落谷,6月20日栽插,栽后第5天开始受淹,6月27日全部没顶受淹,没顶受淹时间5 d。2016年试验地选在张桥镇褚陈村,受灾前种植品种为武运粳24,5月21日落谷,6月13日栽插,7月1日开始受淹,没顶受淹时间7 d。
1.2 试验设计
2015年试验设计见表1。对受灾重的田块选择2种补救措施[4-6],一是耕翻后重种。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淮稻5号,7月5日直播,用种量60 kg/hm2;二是不耕翻在田面补种淮稻5号。7月5日补种,用种量60 kg/hm2。基肥施尿素75 kg/hm2+45%复合肥375 kg/hm2,分蘖肥施尿素300 kg/hm2,分3次施用,促花肥施尿素225 kg/hm2+45%复合肥22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75 kg/hm2,全生育期总施氮量400.5 kg/hm2。2016年试验设计见表2。对受灾田块选择2种补救措施,一是受灾田不翻种,7月8日剪去中上部拉长叶片,基肥施尿素75 kg/hm2+45%复合肥375 kg/hm2,分蘖肥施尿素262.5 kg/hm2,分3次施用,促花肥施尿素150 kg/hm2+45%复合肥300 kg/hm2,全生育期总施氮量325.5 kg/hm2。二是耕翻后重种,7月8日直播,选用武运粳24,用种量90 kg/hm2,肥料施用情况为基肥施尿素75 kg/hm2+45%复合肥375 kg/hm2,分蘖肥用尿素225 kg/hm2,分2次施用,促花肥施尿素150 kg/hm2+45%复合肥300 kg/hm2,全生育期总施氮量308.25 kg/hm2。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点连续20穴,记载茎蘖数,每7 d记载1次;每小区定10个单株,记载叶龄。成熟期取样考查穗粒结构及实际产量等[7-9]。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茎蘖动态及叶龄进程的影响
2015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B总叶片数14叶,较CK少2叶,高峰苗出现在8月20日,分别为406.5万、384.0万株/hm2,成穗率分别为62.3%、66.4%;处理C、D,品种为武运粳24,总叶片数15叶,较CK少1叶;高峰苗出现在8月13日,分别为155.40万、390.45万株/hm2,成穗率分别为78.6%、57.1%;CK高峰苗出现稍晚,出现在8月20日,为239.7万株/hm2,成穗率72%。2016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水稻在田间受淹过程中拉长的叶片出水后迅速死亡,剪去上部已死叶片,观察出叶情况,总叶片数14.5张,较处理C(受灾较轻)少1.8叶,高峰苗出现在8月5日,而处理C高峰苗出现在7月25日,高峰苗期相差10 d左右,最后处理A成穗数285.3万穗/hm2,较处理C少22.2万穗/hm2,但较CK(受灾重)田块高50.4万穗/hm2。处理B受淹后耕翻重种高峰苗高于其他处理,高峰苗出现在8月25日,相对较迟。CK苗情较差,长势一直较弱,最终茎蘖数也最少。
2.2 对株型的影响
2015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B、C、D株高分别较CK少26.53、19.43、11.13 cm。而7月5日补种或重种的淮稻5号,节间数4个,较CK少1个。2016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和处理B都较其他处理少1个节间,株高变矮,但基部第1节间变长。CK(受淹重的)较处理C(受淹轻的)要矮10 cm。
2.3 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015年试验结果表明,从实际产量看,4个处理中处理B产量最高,达8 280 kg/hm2,较CK减产616.5 kg/hm2;其次为处理D,产量为7 963.5 kg/hm2,较CK减产933 kg/hm2;处理A产量为5 908.5 kg/hm2,较CK减产2 988 kg/hm2;处理C产量最低,为4 975.5 kg/hm2,较CK减产3 921 kg/hm2。从有效穗数看,处理B、C、D有效穗数分别较CK少197.7万、147.3万、96.75万穗/hm2。处理A、B成穗数分别为249万、255万穗/hm2。受淹对对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大。
2016年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产量最高的是受淹最轻的处理C,实际产量达9 900 kg/hm2,较CK高3 525 kg/hm2,其次是处理A,产量8 520 kg/hm2,较CK高2 145 kg/hm2,处理B与CK产量相差不大。从有效穗数看,CK因受淹重影响后期生长,生长量不足,最终成穗数仅234.9万穗/hm2。处理A由于剪去死去叶片,从根部生长出新的分蘖,长势比较迅速,较重新翻种的处理B恢复生长快。
3 结论与讨论
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发生涝害后,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后期恢复生长情况主要取决于灾后各类补救措施落实情况、受涝时秧苗的活棵状况、受涝时间的长短等。如受涝时秧苗已活棵,即使受淹时间较长(如2016年没顶受淹7 d),但秧苗根系尚好,可采取剪去拉长生长叶片,刺激新叶生长,等新叶长出后可施尿素75 kg/hm2作为恢复肥进行补救促进新生分蘖的发生,后期恢复生长情况较好。对于沿江地区,7月受淹后耕翻重种这一补救措施要谨慎选用,要考虑后期低温不结实和种植效益两大问题。
4 参考文献
[1] 陈蔚.水稻受淹后特点及补救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17):51.
[2] 方世年,陈再高.隆两优华占受淹灾后恢复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6):55-56.
[3]王恒雨,李宗春,许成军,等.受淹水稻生育特点及灾后补救措施[J].北方水稻,2008(4):50-51.
[4] 王立柱.受淹水稻的特点及生产补救措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0-11.
[5] 郭万胜,沈序桃,徐广和,等.水稻受涝后主要生育特点及补救措施的效应[J].耕作与栽培,2004(3):37-66.
[6] 苏后汉.浅谈受淹水稻的补救措施[J].江西农业科技,2003(10):13.
[7] 陈学忠,张苇.受淹水稻的特点和补救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01(1):16-28.
[8] 邝乃孔,杨锦云.水稻受淹后的补救措施[N].云南科技报,2000-07-20(002).
[9] 施國庆,陈国坤,许洪涛.洪涝对晚粳稻产量影响及补救措施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94(3):119-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