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自觉和教育的专业

2018-01-22陈大伟

中小学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吉塔潜质教育者

陈大伟

最近一段时期,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引发了广泛热议。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印度全国摔跤冠军辛格打破传统、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国际摔跤冠军的励志故事。那么,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教育启示?

启示一:教育首先应饱含博大情怀

每一个教育者都需要教育伦理的追问,即你为什么而教?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对影片中的父亲有一个发现和理解的过程。当看到父亲训练女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时,我们认为这不符合教育伦理.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有追寻和实现自我的权利,教育者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并由此剥夺她们对生活的自主选择。当影片揭示父亲的教育是为了孩子有更美好的未来时,我们能够理解作为父亲“为子女计长矣”的责任,很多人为这位父亲的坚持和信仰,以及对女儿严厉而又深沉的爱所感动。当父亲激励孩子为印度受歧视和被伤害的女孩子们而战时,我们体会到了教育改造社会的博大的人文情怀。

启示二:教育的关键在于生命自觉

在这部电影中,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女主角吉塔的成功?大多数人看到的是父亲的力量,但我看到的是吉塔生命自覺的过程。我以为,最终是自觉的力量引导吉塔走向了成功。

首先,在生命的觉知阶段,教育者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就教育而言,只有当学生走向生命自觉时,外来的帮助和支持才能发挥作用。影片中的父亲是强势的,吉塔和妹妹也曾经对父亲十分反感和对抗。然而在好友的婚礼上,小新娘的一番话使她们认识到,父亲训练她们是对她们的真正关怀。自此,生命的觉知让训练有了意义,吉塔成长的故事才算真正开始。

其次,在生命觉醒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等待恰当的教育时机。在国家体育学院集训时,吉塔忘记了父亲的教导,不再专注训练和比赛。在这个过程中,父亲表现了等待的智慧,尽管他意识到吉塔遇到了困难,但在孩子已经长大且正自以为是的情况下,父亲选择了无为和等待:而在吉塔幡然悔悟,在给父亲的电话中泣不成声、有所觉醒时,他又及时来到了吉塔身边。生命的觉醒开启了吉塔继续拼搏的状态,这就是教育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再次,在生命的觉悟时期,教育者要适时退场,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生命的觉悟发生在终极之战,吉塔被逼上绝境,然而作为精神导师的父亲却不在现场。“爸爸不能每次都来救你,你必须依靠自己。”觉悟带来了超越,吉塔以一个“彩虹摔”赢得了比赛。影片中父亲不在场的情景设计,正是以教育者的适时退场,成就了学生的突破和超越。

启示三:教育需要专业的力量

教育仅有良善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有专业的要求和专业的方法。

教育需要专业的人员。影片中的父亲曾经是专业摔跤运动员,他有专业受训和专业比赛的经验,又一直在关注和研究摔跤运动,不断揣摩、积攒训练的经验。他的用心、经历和专业储备,使他具备了对女儿实施专业训练的资格。

教育需要专业的方式。专业的方式包括专业发现和专业施教。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学生的潜质和发展可能性,并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潜质,促进他们的最佳发展。影片中的父亲是一位伯乐,他发现了女儿运动员的天赋和学习摔跤的潜质,并且采取了专业的训练和指导方法,这才使得吉塔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摔跤运动员。

教育还需要专业的谨慎。尽管意识到摔跤对女儿未来人生的意义,也对自己的教练水平信心满满,但影片中的父亲并没有“一根筋”。他和妻子约定用一年时间观察和训练,如果效果不理想就会停止。这一点难能可贵。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但教育改革更应该审慎,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对整个过程保持时时监察和及时调整,不能一条路走到黑。endprint

猜你喜欢

吉塔潜质教育者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中潜质生的转化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摔跤吧!爸爸》叙事学解读
《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12星座Crazy潜质排行榜
激励创新潜质 激发探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