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发展浅析

2018-01-22陈娅田宗远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期
关键词:十八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陈娅 田宗远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被重新定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被赋予新内容,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空间变的逐步清朗。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取得的新发展,对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关键词 党 十八大 大学生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基金项目:教育部马克思主义专项任务课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11JD710024)。

作者简介:陈娅,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田宗远,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093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境遇,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不同场合围绕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不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新突破。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守住前沿阵地的关键。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不断取得了新的发展。梳理和总结十八大以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所取得的新发展,挖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新发展的现实启示,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 十八大以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为意识形态领域注入了全新内容,同时致力于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 “极端重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定位

“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久治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召开的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用“一项极端重要”“三个事关”重新确立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表明了党中央对领导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鲜明态度。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明确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印发表明了党中央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二) “多维立体”: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新特点

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是不断深化的。十八大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大厦。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中国梦”思想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大厦注入了新元素,增添了新动力,多角度迎合了个人的情感需求,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呈现出多维立体的特点,以更加接地气的姿态展现在公众的面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滋养而来,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其内容彰显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全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凝聚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思想是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创新的重要成果,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是全民族共同的现实期待和理想追求。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正能量。 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让中国梦思想释放出它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和引擎力。

(三) “逐步清朗”:大學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空间新变化

当今世界,网络社会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第五空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网民有6.8亿,民众对新闻和信息的获取80%是通过网络媒体。 美国军事预测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下一场世界战争》一书中谈到:“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可以作为武器,战场前线无处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是计算机互联网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而不是炮弹和子弹,每一个芯片就是轰炸机,鼠标比导弹更强大。”正是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网络空间的优势地位肆意闯进我们的意识形态阵营,向网络意识形态空间释放大量的“瘴气”、“毒气”,企图遮蔽我们的双眼,毒害我们的心灵。十八大以来,面对网络社会发展的复杂形式,党中央高瞻远瞩,致力于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5年6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于2016年11月被正式通过;2016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从法律上对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用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予以打击。在全党全国的共同努力下,网络空间变得逐步清朗起来,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endprint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的现实启示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所取得的新发展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 把握前提:树立重视意识

当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变得尤为迫切,而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是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依托全球化背景,凭借其舆论和信息技术优势想方设法宣扬他们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高校学生往往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污染和侵蚀的主要对象,企圖尽一切可能想到的手段麻痹、腐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抢占我们的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另一方面,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沉渣泛起,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的难度增加增加。“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高校党委必须时刻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到位,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 立足根本:坚持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如何立德树人?首先,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标杆,能够指引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文化观念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取舍,帮助学生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其次,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用中国梦对接学生的青春梦,让“中国梦”思想走进学生的心中,化为学生前进的引航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不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凝心聚力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 掌控重点:加强阵地管理

网络意识形态空间逐步晴朗并不代表完全晴朗,对意识形态教育网络空间的争夺绝不能放松,仍然要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们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 新一代的大学生是网络社会里的“常住居民”,他们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网上点餐、网上娱乐,网络社会里发生的一切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他们,如果我们不去占领网络空间这块阵地,很可能就会被他夺走。首先,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创新,努力提升信息的采集、传播、利用能力,构建网络安全屏障,守好网络空间这块肥土地,让网络空间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丰厚的养料。其次,严格落实网络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惩,对违法和不良信息及时清理,降低信息传播的随意性,为主流意识在高校的传播打造“完全清朗”的网络舆情生态环境。最后,精心组建网上舆论斗争力量,引导和培养一批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较强引导、担当和说理能力的大学生网军,发挥学生同辈影响的作用。

注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人民日报.2014-12-29(00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人民日报.2016-12-09(001).

孟宪平.习近平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论析.探索.2015(5).8-14.

习近平.习近平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7-24(005).

李捷.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光明日报.2013-01-04(004).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日报.2013-12-25(001).

李宗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新思想.社会主义研究.2016(2).35-42.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4.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八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发展探讨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