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第一,要缓行
2018-01-22兰安然
兰安然
本期“佳作快递”刊发的几篇文章,虽是学生作文,有的还来自考场,但它们都超越课堂和考场,体现了当今高中生的眼界和思辨力。
我们看到,在《争第一,要缓行》里,作者以国人争吉尼斯纪录的怪相下笔,落脚到现行的家庭教育问题,思路清晰,论证有力。在讨论共享单车的问题上,作者对企业提出了忠告。在研究苏东坡时,跳出“才气”等大家熟悉的信息,别开生面地研究“心气”等问题,可见作者涉猎之广,研究之深。
(本期点评 武汉十二中李斌老师)
中国人喜欢争第一。扬州曾经花费15万元制作了4000公斤“最大份扬州炒饭”,在申请完吉尼斯纪录后,被迅速倒掉喂猪;杭州大学生将3004只内装祈福卡的信封连接成总长达300米的信封链条,创造世界最长信封链条吉尼斯纪录……争这类世界第一的现象虽然在当今中国因为反“四风”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凡事争第一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这种心态已给很多人带来压力甚至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许多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过度焦虑,竭尽所能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进学校里最好的班级。课余找最好的老师“培优”,迫切希望孩子在学习中拿第一。全然不顾家庭和孩子现实情况。
诚然,当下就业形势不乐观,社会竞争压力巨大,有个好成绩,考个好学校对学生未来十分有利。但是,得第一太难了。在这种氛围下,孩子学得苦不说,因为得第一的机会永远属于极少数人,第二乃至排名更靠后的孩子注定要体会失败的感觉。
这种压力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运动场上更容易看到。强烈的“金牌情结”,使銀牌铜牌等成绩有意或无意被忽略。在巴西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上,中国游泳名将、上届冠军孙杨以0.13秒之差与金牌失之交臂,取得银牌。赛后孙杨接受采访,抱着记者失声痛哭,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不像有的国家的运动员,哪怕得了铜牌,也是喜笑颜开,这种心态是真正是享受比赛、享受运动,乐在其中。
好在我们已经开始改变,今年的全运会已经不设金牌榜了。
白岩松曾在《写给儿子的人生信件》中说:“不争第一。当了第一的人也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轻松快乐的人。白岩松的处世态度是:不要当第一,以含蓄内敛的姿态来生活。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自立自强,开拓进取,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在运动场上,争当第一,从来就不是什么坏事,只有昂扬向上,不断进取,才能促使个人进步、国家变得更好,才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良好的精神风貌。但我主张不争第一不等于说放弃竞争。竞争促使人们砥砺自我、奋发向上,我只是反对事事争第一,反对社会上弥漫的浮躁和功利心态。
在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竞争无处不在,要让孩子意识到,竞争中,获得进步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输赢的结果。当孩子在学习中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他会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得到真正有益的收获。
所以,争第一,要缓行!我们应侧重培养孩子上进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他们对待竞争的正确态度。在竞争过程中,我们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坚持、上进、拼搏和友情都将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决不可将争第一看作人生的终极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