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景区门票价格研究综述

2018-01-22廖颖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0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门票景区

廖颖文

摘要:在景区的发展过程中,价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仅关系到景区自身的运营,也关系到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更关系到广大游客的利益。对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从我国景区门票的特点、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及策略、门票定价原则和依据、门票定价模型、游客支付意愿五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景区;门票;价格;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0.043

1引言

笔者以“景区门票+价格”为主题对近十年来(2006-2016)核心期刊及CSSCI进行检索,得到106篇相关文献,其中《旅游学刊》9篇,《旅游科学》1篇,《旅游论坛》1篇,占10.4%;《价格理论与实践》30篇,《价格月刊》21篇,《中国物价》3篇,占50.9%;其它文献分布在《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科学》等不同学科期刊。本文主要以这106篇文献,对近十年来我国景区门票问题做一研究综述。

2我国景区门票的特点

在分析我国景区门票的特点方面,许多学者将我国的景区门票与国外相对比。如潘秋玲,曹三强(2008)和周永振(2009)等学者,分别就门票占比、盈利能力、客流调控手段、监督体制、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等方面对中外门票进行比较。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大都只是简单地对中外门票特点、管理模式等做对比,对国外景区门票定价模式、管理机制在我国是否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较少,能够进行定量预测分析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3景区门票上涨的原因分析及调整策略

3.1管理体制方面

目前我国景区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几乎是学术界公认的,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刘名俭,甘雪娟(2007)、曹三强(2008)、胡子龙(2013)等学者认为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体制不顺是景区管理体制缺陷的主要体现,建议在划分景区类型、级别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及景区的管理职责和权限。郭建伟,程羽亚(2013)从公共景区门票市场和政府调节“双失灵”的角度分析了其管理思路,构建了公共景区门票管理的新模式。汤自军(2010)认为产权制度的缺陷是我国自然遗产类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并且构建了当前产权制度下的利益相关者决策模型。

由此可见,许多学者都主张政府能够将世界遗产及国家级景区进行统一管理,以厘清当前较为混乱的管理局面。

3.2价格监管方面

在价格监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法律与听证会。傅生生(2014)从政策法规、监管体系、部门合作以及执行力度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价格监管存在的问题。刘名俭,甘雪娟(2007)总结了景区门票价格上调在听证会上常见的五大理由,认为只是景区涨价的借口。刘细良(2006)等以武陵源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为例,分析了消费者在听证会中的独立性问题。

3.3资金运营方面

在景区的资金运营方面,一方面门票利润的分配比例不合理,另一方面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都是造成景区门票上涨的直接原因。严泽民(2010)认为景区门票收入成为景区利益相关者的主要经济来源,使得门票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没有用到景区维护当中。胡子龙(2013)对景区价格上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门票经济“收支两条线”的形式导致了门票价格上涨。刘名俭,甘雪娟(2007)、毛彦斌(2013)、胡子龙(2013)、李宁(2012)等学者都认为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旅游经济收入单一,应该从旅游产品、服务质量以及旅游产业链等方面入手,转变景区经营方式。

可見,学者们从景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拓展资金渠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内要提升品质、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对外则是从企业和各类机构、民间资本入手,广泛吸纳资金。

3.4市场供求方面

许多学者将景区看作商品来研究其市场供求关系。刘名俭,甘雪娟(2007)认为旅游景区资源的垄断性特点是景区门票涨价的前提条件。严泽民(2010)、黄秀琳(2011)分别从旅游市场过度竞争和市场型景区门票的高位冲击方面分析了价格上涨的原因。

由此可见,市场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诱导作用分为内部特性和外部刺激两个方面,应从调节供给、管理秩序和调整认知等方面进行应对。相关学者还从对景区公益性的认识、景区门票预警机制、对旅游业的定位以及申遗动机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

4景区门票定价的依据及原则

随着对景区门票价格讨论的不断深入,门票价格的制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逐渐成了学者们研究的重心。

从定性的角度考虑,影响门票定价的主要因素有:①资源价值;②成本投入;③市场供求;④景区性质;⑤服务质量。旅游景区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在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的同时,也表现出特殊的属性,有的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景区门票定价依据及策略进行了研究。康军(2013)从弹性价格策略、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以及差别定价方面对完善景区门票定价制度进行了相应建议。李飞(2013)等从厂商成本理论出发,论证了世界遗产景区的景区负荷强度与价格调整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在定量研究方面,黄潇婷(2007)将国内所有A级景区和世界遗产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得出了影响景区门票价格的七个因素。

5景区门票定价模型

有的学者分析了景区门票定价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确定各因素的权重确定模型。如田勇,孙艳梅(2007)以基本要素和弹性要素为以此为依据制定了景区门票价格的参考模型。

有的学者在定价模型中引入了博弈论的原理。如魏翔,邓州(2007)将游客的闲暇时间约束引入景区门票价格的最优化博弈模型。刘静艳,王雅君(2015)提出了基于多阶段博弈的景区分时定价模型,该模型可以在不降低景区总利润的前提下达到均衡客流量的目的。endprint

有的学者为社会福利应该作为模型中一个重要的因变量。如郭建伟,刘芳(2012)从旅游正外部性的视角,分析了公共景区门票涨价的经济福利影响。雷宏振(2012)等建立了基于利润、生态承载力、社会福利等多目标最优化的景区门票定价模型。

有的学者将条件价值法、库存-收益管理甚至系统动力学、生态系统中生物链的原理运用到了门票定价领域。在景区门票定价模型中引入其他学科理论是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是结合新领域理论的模型构建还不是十分成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6游客支付意愿

游客对门票价格的支付意愿影响着旅游体验与景区的发展,同时也是门票价格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如潘丽丽,孙玉勤(2015)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了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李玉新(2014)等以北京市延庆县乡村生态旅游景区为例,认为门票定价应遵循游客的支付意愿规律。杨小杰(2014)运用logit模型,对四川省生态旅游补偿额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游客支付意愿对门票定价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这又恰恰是影响定价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这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7展望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景区门票价格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当前,国内对景区门票价格的研究还是集中在对比分析、原因分析、定价依据、定价模型和游客感知等几个方面。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结合经济学、消费学、心理学、环境学、地理学、交通运输学及城市发展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构建不同类型景区的定价模式及可持续发展考评体系。此外,门票的引领作用的研究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领域,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很强的行业,通过门票定价引导旅游、服务旅游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景区在关注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秋玲,曹三强. 中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比较研究———兼论门票价格的定价依据[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1):6469.

[2]刘名俭,甘雪娟. 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调控对策[J]. 经济地理,2007,(4):701704.

[3]胡子龙. 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 价格月刊,2013,(434):1317.

[4]郭建伟,程羽亚. 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的出路——基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视角分析[J]. 价格月刊,2013,(1):4144.

[5]汤自军. 我国自然文化遗产景区门票价格持续上涨的产权分析[J]. 生态经济,2010,(3):118120.

[6]傅生生.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飙升与监管问题研究[J]. 价格月刊,2014,(5):1316.

[7]黄梦哲. 谈旅游景区门票减免的经济学依据[J]. 商业时代,2011,(9):114115.

[8]康军. 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策略研究——从需求价格弹性视角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12):5859.

[9]黄潇婷. 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2007,(5):73-78.

[10]田勇,孙艳梅.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模型确立研究[J]. 价格月刊,2007,(2):1618.

[11]魏翔,邓州. 资源景区门票的最优价格———基于闲暇约束的博弈模型[J]. 旅游学刊,2007,(4):6266.

[12]刘静艳,王雅君. 景区门票分时定价策略研究[J]. 旅游学刊,2015,(7):7279.

[13]刘立云,雷宏振,邵鹏.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旅游景區门票定价研究[J]. 旅游科学,2012,(4):3951.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门票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买门票
“摘牌”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门票中的学问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