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才融合 势在必行

2018-01-22孙国华

唯实 2018年1期
关键词:连云港市人才队伍人才

孙国华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人才的支撑,产业与人才相互依赖、互相促动、共融共生。近期,我们围绕连云港市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对连云港市探索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路径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一、连云港市人才队伍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战略布局、体制机制、资金投入、待遇保障、扶持创业、鼓励创新等各个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重视引进培养各类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看,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层次偏低、平台不够”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与发展需求不适应。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连云港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77.1万人,“十二五”期间,人才数量年均增长率为9%,从纵向对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从横向看,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仅占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的7.1%,人才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尚存在较大缺口,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是人才分布不均,与产业布局不适应。从人才的行业分布看,不仅数量少,而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产业重点不相适应。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产业人才特别是工业研发和专业技术人才、金融创新人才、生产性服务业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旅游新兴产业人才等所占比例较小,产业人才短缺成为集聚壮大產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

三是人才层次不高,与转型要求不对称。经济转型升级尤其需要大量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引领、支持和推动,连云港市人才队伍的素质现状,远不能适应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只有3.95万人,创业型领军人才更加匮乏,其中引进的24名国家“千人计划”中只有4人是创业人才,96名省“双创计划”中仅有16人是创业人才,高、尖、精人才明显短缺,严重制约经济转型发展。

四是人才平台不多,与科研需求不匹配。目前仅有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了生命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赣榆区建成了海州湾科技城和捷成科技园等孵化器。人才平台不够多、不够强,对合作单位的依附度大,承载和吸纳人才的能力较弱。产学研平台功能比较单一,缺乏科技信息发布、科技成果孵化、技术交易、技术中介等功能,如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大学高校合作建立的研究院尚处于摸索阶段,研究院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二、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的症结所在

造成连云港市人才队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束缚人才的体制障碍尚未消除。尽管近年来连云港市在破解人才建设的体制机制束缚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但受宏观政策的约束,一些关键性制约因素还未消除,集中表现在编制管理较为僵化,动态化管理滞后。据调查,连云港市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编制还是上世纪80年代核定的。以灌云县人民医院为例,1986年核定的编制为420人,当时床位数仅300张、年门诊量15万人次,目前设计床位数1000张、年门诊量达45万人次,但是20多年并没有增加医务人员编制。由于医务人员严重短缺,导致目前床位仅能开放600张左右。

集聚人才的主导产业较为薄弱。连云港市产业布局散、规模体量小、结构层次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对人才的吸引竞争力不大。据统计,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694家,数量还不到县级市江阴的十分之一,而同在苏北的盐城3091家、徐州2858家、淮安2664家、宿迁2549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也都比连云港高很多。连云港市现有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企业226家,数量也是全省最少,形成了“产业弱集聚不了人才,人才少引领不了产业”的状况。

吸引人才的金融支持明显不足。资金问题是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良好的融资环境是创业成功和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市备案创业投资机构仅有6家,且大都是投资成熟型的企业和项目,其中市开发区2家,分别为中科黄海、江苏新顶旭,其投资定位很难满足初创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同在沿海的南通市高新区金融服务一条街、综艺金融港、创业投资中心等建设初具效应,集聚了41家基金单位和创投机构。

激励人才的生活环境亟待完善。人才到一个地方来工作,首先要考虑到个人的生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消费、居住、子女教育、医疗保健、落户、出入境等方面。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有着便捷的交通、充足的购物娱乐条件、舒适的居住环境、优越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等,所以成为人才的首选之地。而连云港市存在着交通不方便,教育资源匮乏,高层次人才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渠道和平台等问题。

三、加快产才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政策层面的,也有实践操作层面的;既有体制机制层面的,也有人文环境层面的。连云港市应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围绕产才融合发展做文章,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破解。

一要靠产业发展驱动产才融合。连云港市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临港、特色在医药、未来靠人才。在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必须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重点发展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冶金、食品、精细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形成特色引领、差别竞争的产业发展格局。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产业,补齐企业集聚度低和产业集群度低的“双低”短板,加快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推动重点产业迅速发展。同时,围绕重点产业、瞄准重点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重点选拔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领衔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力争在自主创新、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使优强企业不断向产业链顶端攀升。

二要以平台提升拉动产才融合。围绕主导产业需求,重点推动开发园区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新材料研究院以及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化学药、中医药等优势产业企业组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支持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专项,推动“人才飞地”、“离岸创新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在一线城市或海外等人才密集区设立研发中心、共建实验室,吸纳用好各类人才。大力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尤其是知名高校院所到连云港设立研究院或分支机构,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发挥其后方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促进技术成果引进和转化,服务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咖啡馆等新型孵化器,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三要用金融支持促动产才融合。有了资本的参与,人才和产业才能活跃起来。政府应创新扶持机制,从市场准入、财税调节、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扶持和推动产业发展。要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并通过各项政策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要逐步建立起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银行贷款、产业基金、民间资金等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利用好连云港市已设立的12亿元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和倍增效应,借力专业基金机构“专业、在线、落地”的优势,组织开展人才项目和金融资本的对接活动,搭建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项目找资金、引导资金投项目,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来筛选一批可以壮大地方主导产业的项目进行孵化培育,扩大企业数量,提高产业规模。

四要凭良好环境推动产才融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跟不上,是制约产业发展、难以留住人才的硬伤。产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与之高度匹配的配套设施,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特别要加强在道路、交通、排水、生活设施配套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通过减少教育、文体、医疗、养老、出行等方面的支出,提升各类人才的“隐性财富”。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探索建立跟奖跟补机制,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事业单位,在引才投入、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等方面给予奖补,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其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之中。深入开展党建述职述人才活动,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级党委书记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将人才工作在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权重提高到5%以上,着力形成你追我赶、竞相赶超的产才融合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研究室综合处)

责任编辑:刘志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人才队伍人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莲年有鱼》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学习母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