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个蓝天背后
2018-01-22余娜
余娜
蓝天、白云、阳光、清风……上周末,成都市民周女士带着两岁的女儿在锦城湖公园晒太阳。“今年空气简直好太多了,冬天也能到户外活动了。”看到女儿在碧水蓝天的环境下自由奔跑嬉戏,周女士感慨颇深:“我一直记得2016年的雾霾天,天空经常阴沉沉的,不敢带娃出门,家里空气净化器24小时开启。2017年,明显感觉好多了,蓝天多了不少呢。”
2017年12月22日晚,在成都高新区蓉创茶馆,成都市市长罗强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成都2017年以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成绩——截至2017年12月20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5天,优良天数比例66.4%,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是2013年有PM2.5测试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
作为特大中心城市的成都,占全省约3%的土地面积,支撑了全省20%的常住人口、36%的GDP、30%的机动车,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城市里,235个优良空气质量天,是多么来之不易的成绩。
作为时刻关注大气环境的一份子,周女士忍不住问:“在这235个‘蓝天背后,付出了哪些努力?”
?全民参与蓝天保卫战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限制,秋冬季节历来是四川盆地重污染天气的高发期。但是不同于往年,2017年,成都人的朋友圈常常晒出蓝天、白云和阳光,纷纷感慨:霾少多了。
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治霾初见成效与提前谋划、科学治理、全民参与密不可分。
2017年以来,我省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为重点,深化联防联控,强化科技治霾,全力改善空气环境质量。2017年伊始,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就被列为2017年全省环保“一号工程”,成、德、綿、遂、资、眉、乐、雅8个城市启动联防联控。
2017年,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继提出“650”工程,发布“成都治霾十条”,通过开展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综合执法行动、科技治霾“六大行动”,实施落实责任、综合保障等50条举措。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促进成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进入秋冬,针对不同的大气污染源,成都分类施策,“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紧急出台,再次加大对重污染天气的治理力度。露天焚烧常态化管控、城市扬尘综合治理、坚决淘汰黄标车、重点排放企业错峰生产……招招发力,让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到这场蓝天保卫战中来。
据了解,截至2017年11月24日,成都已淘汰黄标车22174辆;已完成767台燃煤锅炉的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完成总体任务80.57%,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现燃煤锅炉“清零”。“散乱污”清理整治方面,应依法关闭的11896户“散乱污”工业企业,已关闭9360户;应整改规范的2188户“散乱污”工业企业,已完成1007户;符合调迁入园的64户“散乱污”工业企业,已完成55户。
同时,对企业采取了更严格的减排措施。各企业严格执行倡导性措施,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特殊管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主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黑科技”助力科学治霾
“这套系统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污染物产生的吗?”“这些都是实时数据吗?”带着种种疑问,最近,成都部分市民代表走进环保大楼的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中自环保公司以及安邦成都金融广场的建筑工地,直观地对成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更深层次地了解。
参观市民之一,成都市人大代表、青羊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戴毅敏感慨:“有些不了解的人会说,政府治霾只是表面工作,可我今天来到现场后看到种种监测、治理的高科技设备,才明白在环保治理方面政府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
近年来,成都坚定科技治霾信心,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持续深入推进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科技治霾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治霾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提升科技治霾成果覆盖率,促进大气环境持续改善。
在前不久召开的成都市科技治霾技术应用推广现场交流会上,展示了一批成都科技治霾新的阶段性成果,一批诸如“雾霾净化机”“清水雾多功能抑尘车”“DPF柴油颗粒捕集系统”等治霾创新成果相继亮相。
“这是多功能抑尘车,车身配备多个喷枪,可喷出超细的水雾,能有效抑制道路扬尘……”随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和操作,一阵“毛毛雨”开始飘洒在半空,这辆和普通环卫车差不多体积的白色抑尘车喷洒出水雾。“这个多功能抑尘车是我最感兴趣的,现场演示才知道超细清水雾不仅能够清洁道路,还能增加空气中PM2.5、PM10的重量,让他们落在地上起到治霾降尘的效果。”来自郫都区的李滨希望通过这些科技产品尽快改善成都的空气质量。
“我们会同市环保局,组织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对部分研发产品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大型移动除霾净化装置、乘用车除霾空调滤芯的吸霾除霾效果明显,轻型汽(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对污染物的减排作用大。”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部分区县开展了试点示范,效果良好。同时,成都市城管委透露,将考虑采用分步、分期的方式推进柴油类环卫车尾气治理。
?一微克一微克“抠”出蓝天
“这些防治大气污染的政策和科技手段,我时常通过媒体关注,感觉确实起到了不少作用。”周女士为治霾工作“点赞”的同时,又提出了问题,“在以后的日子,蓝天可以再多一点吗?”
四川盆地内的气象条件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可能将面临不间断的空气污染挑战。不能指望天帮忙,只有靠人努力。“我们做好了打长期战的准备,一微克一微克‘抠出蓝天。”成都市环保局副局长易波表示,今年成都新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将应急工作纳入秋冬污染防治行动方案中,实施常态化管控,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污染程度。
为啃下大气污染治理这块“硬骨头”,成都将继续以坚定态度打好治霾攻坚战,以科学方法增强治霾精准度,以全民力量打好治霾组合拳。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居住、低碳出行;积极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大气污染防治良好格局。
235个“蓝天”的背后,揭示了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的生态之变,由单纯的环境治理拓展为一场新发展理念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等系统性“革命”。
在全民努力下,“天更蓝”正变成可感可触的“绿色福利”。
(责编:冯雅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