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法律人和他的作家梦
2018-01-22谭晔王玉梅
谭晔+王玉梅
引 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天,一个小学生手里拿着妈妈给的1元零花钱,莽莽撞撞来到宁夏中卫新华书店,扒着柜台,踮起脚:“叔叔我要买红楼梦!”
循着稚嫩的声音,人们把目光齐聚在这个其貌不扬、土里土气的农村小学生身上。一个中年男人瓮声瓮气嘲讽地说:“你这娃,小小年纪不好好读书,买什么红楼梦,去去去,赶紧走!”
小学生在一群大人的讥笑中极不情愿地溜出新华书店。如今,这个小学生已经年过半百,宽宽的额头,睿智的目光显示出成熟男人的魅力。他,就是某大型央企下属单位常年法律顾问刘兴勇,儿时的作家梦伴随着他的苦难经历和生活阅历,已近实现,在大家眼中,他俨然已是一名作家,而且是拥有三本法律专著和一本文学专著的两栖作家。
近日,当笔者从这位作家手中接过他的“月子四”时,立即有了采访他的冲动,于是,5个小时,他烟云缭绕,侃侃而谈,10年语文老师的经历练就了他的好口才。
园丁十载终不悔
刘兴勇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北人,自幼受到黄土高原淳朴文化的熏陶,造就了他特有的勤劳敦厚秉性,他上小学就喜欢文学,小人书是他的最爱,经常爱不释手。在外地工作的大哥带回家一本《闪闪的红星》,他如获至宝,找个小板凳一看就是半天,一口气读好几遍。他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带给他文学细胞,作家梦源于他的启蒙老师——初中一位身有残疾的老师,那位老师看出他有文学天赋,时常对他给予鼓励。一次,他的一篇作文获得全班最高分,老师当场背诵给全班同学,并给予高度评价,让他感到飘飘然,他幻想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作家。中学时代,他比着葫芦画瓢,凭空想象写了一篇红军与国民党战斗的故事,结果被他的堂兄一顿奚落:“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你没有那个经历,胡编乱造就写小说啦,看把你能的!”
刘兴勇的作家梦一时间被打断了,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读书成为他业余生活的全部。母亲看他学习上进,就很少让他干农活,希望他在弟兄姊妹七人中出人头地。刘兴勇不负老人厚望,几年寒窗,几多风雨,刻苦攻读,终于如愿考上宁夏大学,并选择了他最喜爱的中文系。
第一次走出家乡,来到大城市,刘兴勇感到外面的世界太大了,他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开始大量阅读中外名著,从浩瀚烟海的书籍中汲取知识,作家梦又开始在他的脑海中躁动。
大学毕业,就业压力再次中断了刘兴勇的作家梦,他被分配到某大型央企所属二级单位办公室当秘书,在他人眼里,这是个令人羡慕、前途无量的岗位。然而,好景不长,领导找他谈话:现在子弟学校需要语文老师,你先去当老师,到时候再回来。
刘兴勇心绪陡然失落: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当老师能有什么出息?但他还是服从安排,打起行李去学校报到,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0年!
在中学,刘兴勇执掌语文、历史教鞭,教师生涯练就了他的口才,使他思维更加敏捷,为后来他的企业法律顾问、市场开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十年树人,桃李满天下。谈起教师生涯,刘兴勇掰扯手指对笔者说:“我教过的学生,现在有大学教授、企业领导、企业家、个体老板……”他如数家珍,老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刘兴勇教书育人,既传授知识,又启迪思想。他经常以自己年幼时的苦难经历教育学生,他说,一个人要想健康快乐在这个世界活着,必须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到别人比你强不嫉妒,而是自己暗暗努力,走自己的路,这才能够成功。你如果把自己看成一个跳蚤,人家用一个小拇指就会把你撵死,所以人一定要有自信,要有远大的抱负。
尽心尽责拓市场
刘兴勇性格倔强,追求完美,干什么事情都从不含糊。很多年前,他离开学校,走上企业市场开发工作岗位,始终殚精竭虑、忍辱负重、默默奉献。
有一年,刘兴勇担任法律顾问的企业承担了某知名国际公司一个很小的开发试验项目。施工结束后的一天凌晨,刘兴勇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同事打来电话,十分焦急地对他说:“老刘啊,那个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要回巴黎,他们公司给他定了机票,从银川走转下午1点北京到巴黎航班,可能是机票名字和护照不太一致,机场不给他办理登机,咋办?”
时间不等人,刘兴勇一咕噜起床,顾不上洗漱,立即驾车赶往银川机场,帮助交涉无果,他急切地对这位技术负责人说:“你赶快通知单位把机票退掉,快把护照给我!”不一会儿,刘兴勇把新购机票交到這位技术负责人手中,确保其顺利回国。
此后不久,这家知名国际公司反承包项目招标,价值工作量达几个亿,这对自己所服务的企业既是难得机遇,也是严峻考验。刘兴勇决心背水一战,势在必得。
这一天,刘兴勇连夜赶往这个国际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好不容易找到负责人办公室,刚刚自报家门,就遭婉拒,吃了闭门羹。当天,瓢泼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刘兴勇苦苦守候在大楼外。雨伞被风刮的翘了起来,衣服也浸湿大半边,几个小时过后,终于等到负责人下班,答应给他10分钟时间。
刘兴勇小心翼翼从已近湿透的衣服里掏出用塑料袋精心裹着的单位技术系列报告,对方什么话也没说,直接请刘兴勇走进附近咖啡厅。刘兴勇抓住战机,提纲挈领向这位负责人介绍单位的技术实力,结果,约谈延长到30分钟,刘兴勇初战告捷。回到住处,刘兴勇发起高烧,连续几天打点滴。与此同时,他也给当年的那位技术负责人发了封英文邮件,谈及过去建立的真诚友好合作关系,期待着在未来的合作中继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最后,经过多方努力,刘兴勇所在单位一举中标反承包项目,他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这些年,刘兴勇经历了市场开发的酸甜苦辣,他说,市场开发的最高境界是把乙方当成主人,真心实意帮助甲方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双赢。
2013年7月的一天,刘兴勇要陪同上级有关部门一起去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检查,临行前,突然接到老家弟弟打来的电话:“哥,老妈不好了,医生已下了病危通知书,你马上回来吧。”
刘兴勇心如刀绞:八旬老母亲最疼爱自己,但眼下工作怎能离开?他忍痛跟随甲方在工地跑了整整3天,完成任务后刚进家门就接到母亲离世的噩耗。他连夜赶回中卫老家,在母亲灵柩前守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endprint
豪情挥洒法理间
九十年代初,刘兴勇后来担任法律顾问的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涉及行政诉讼、侵权赔偿工作案例越来越多,一些人为了各自利益经常对企业作业进行干扰,企业饱受经济损失。正在学校当老师的刘兴勇在社会实践中感到企业急需法律援助,需要有自己的法律工作者。恰巧,他大学有个学法律的同学,事业红火,对他深受启发。刘兴勇想,自己也具备律师的潜质:十年老师经历练就无论台下有多少人都不怯场,口才没问题;干法律工作要写法律文书,自己会写文章,有文字能力;需要分析归纳,大学时期,自己曾选修了哲学、形式逻辑;这些都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企业法律工作者打下了良好基础。
刘兴勇是个务实的人,有想法就要尝试。1994年,他开始下工夫,白天教课,晚上挑灯夜战,当年,他考取了全国律师资格证,1998年,通过考试获得企业法律顾问资格,从此,他走上企业的法律工作者之路,20多年来,他运用法律武器,不计报酬,为维护企业权益尽心尽力。
有一年,刘兴勇所在单位一个作业队在西北某地运作项目,测线经过一个村长家祖坟,队上打了一口井,没料想,这个村长第二天出门被车撞了,当地人非常迷信,都认为这是在其祖坟打井所致。于是,村长组织村民强行扣押队上一台车,并且一纸诉状将作业队告上法庭,声称除了青苗损失,他家祖坟要搬迁,要求单位赔偿损失。
法庭设在乡政府院内。刘兴勇作为被告企业的委托代理人出席庭审。开庭前,和这个村长有亲戚关系的乡长大喊道:“你在我人民政府辖区干活,就得向我人民政府报告,损坏我人民群众财产,就必须赔偿。”乡长盛气凌人。
刘兴勇毫不示弱,厉声责问:“今天是法院开庭审理原告起诉单位青苗赔偿案,你既不是法官,也不是原告,既不是被告,也不是代理人,你有什么资格在这说三道四?”乡长还想争辩,被法官制止。
接着,控辩双方激烈交锋,刘兴勇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你的坟地搬到哪儿和我们单位没关系,你让法官找出一条,哪条法律说坏了你家风水要给你赔钱,你给我写出来!按照县政府文件,我们放炮对你家坟墓如果造成实质性损坏,可以按照规定赔偿,但目前只是打了一口井,药都没下,并没有对你家坟地造成损害,你凭什么让我们赔钱。接着,刘兴勇代表企业对这个村长进行反诉,要求法庭对其非法扣车进行赔偿,法庭责令村长当场将扣押车辆归还作业队。
官司赢了!刘兴勇理直气壮维护了企业利益。
一次,作业队伍在内蒙某地作业,当地一个村民强行将队上2台车扣押长达一年之久,多次做工作无果,单位决定运用法律武器,刘兴勇作为企业原告代理人两次出庭,申请司法鉴定,对车辆损失进行鉴定,最后法庭判决村民赔偿四十多万元。
还有一次,当地村民阻碍作业队作业,并扣留作业人员,单位决定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刘兴勇临危受命到现场调查取证,他主动与村民交涉:“你们让作业人员走,我留下来!”他苦口婆心,耐心给村民讲政策、讲法律,最后终于说服村民,为项目顺利运作铺平道路。
一个个官司,刘兴勇在原告、被告代理人身份中交替运行,他运用法律武器,为企业挽回上千万元的损失。期间,他当过人质,被人唾骂过,指责过,但他一如既往,没有退缩。他想,如果把每次案例写成教案作为教材,为基层单位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提供一些帮助,就会使企业少受损失。于是,他萌生了写法律教案的想法,把经验与大家分享。他利用业余时间每天伏案疾书,2005年,他的《企业常用法律事务与案例分析》一书付梓,受到领导和基层单位的欢迎,对基层单位依法维护企业利益起到重要作用。他说,我是企业的人,就该天经地义去帮助企业打官司。每每打官司刘兴勇都怀着必胜信心,精心准备,为维护企业利益尽职尽责。
与此同时,刘兴勇的作家梦也通过法律形式开始实现,他经常深夜伏案,清脆的键盘敲击声,迸发出智慧的光芒。近几年,他相继完成3本法律专著,他的作家梦在他的事业的激情中迸发、燃烧。
乡音乡情作家梦
刘兴勇从黄土高原走来,西北地域风情培育了这个憨厚淳朴的西北汉子,他的作家梦富有西北乡土特色,与亲情、友情、爱情融为一体。他喜欢刘绍棠的作品,喜欢屠格涅夫描写的俄罗斯乡村田园风景。孙犁、赵树理、路遥等作家的作品对他影响很大。他立足黄土高原文化,无论抒情还是写意,都富有黄土高原的生活气息。他认为,要想写的东西不是干巴巴的,必须写自己最熟悉的。于是,他从身边写起,从他最熟悉的亲人写起,他的第一首诗是2013年7月20凌晨写给已故母亲的:
在我童年遥远的记忆里∕母亲佝偻的身影∕是永远巍峨的山峰∕母亲蹒跚的步履∕永遠挺拔在∕我难以企及的高度∕没有母亲的时候∕我的世界暗无天日
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母亲的无比思念和怀念。刘兴勇写他的家人,妻子、女儿、岳母、兄弟姐妹,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散文无不凝聚着他的浓浓亲情。九公里、大水坑、干河等一个个标志性地名成为他憧憬爱情、讴歌友情、品位人生的情感阀门。他的妻子始终成为他践行作家梦的精神伴侣和第一读者,他把对妻子的挚爱融入诗情画意中,他在《我的爱人》开篇这样写道:
我的爱人∕在我干涸的心田∕龟裂成嘎巴作响的黄土∕你是春夜的细雨∕随风潜入∕润物无语
同时,他在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诗歌抒发对故乡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故乡是我梦中的∕一滴眼泪∕酸楚中带有∕浓厚的滋味∕咂摸思念的时候∕有时让人心碎∕有时让人断魂
我从一场∕淅沥的小雨∕时常能够读到∕母亲寄来的祝福∕我也会∕从床前的月光中∕品尝出门前的∕池塘里∕熟悉的蛙声
故乡是一把盐∕看似平淡无奇∕但没有你的日子∕我将食无甘味(摘自《故乡是一滴泪》)
我在西湖的白堤上∕品味着龙井茶∕淡淡的滋味∕让花港的鱼∕还有三潭的月∕一起演绎成∕江南的好(摘自《西湖的水》)
刘兴勇的散文大都运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情真意切,记载了他从儿时到青壮年经历的苦难岁月,蕴含着对人生、爱情、事业等诸多方面的感悟和认识,极富哲理;向读者娓娓道来,使人读后亲临其境,感同身受。他在《拾粪记》一文中这样写道:
我很不情愿的爬起来,磨磨蹭蹭穿上衣服,背上背篼,拿着铁铲走了出去。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的,我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瞪大了眼睛,四处搜寻着散落在土路上的动物粪便。远远看见一坨牛粪或是驴粪、马粪什么的,就以极快的速度冲了过去,动作麻利的用铁铲捡到自己的背篼里,那神情就像是饥饿的人看见一块香气扑鼻的面包一样。有时候,我刚好看见前面有一坨牛粪,正要跑上前去捡拾,却不想被对面来的捡拾者抢了去,心里便十分气馁。若对方比自己还小,那是一定要上前去教训几句的:下次再跟我抢,小心揍你。说完,狠狠的瞪一眼走了。
在我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的那段时间里,这样的拾粪生活一直陪伴着我。那时,我对动物的粪便,真的是爱恨交加。恨的是这可恶的动物粪便,使我几乎丧失了童年的欢乐和温暖,每天,不管春夏秋冬,我必须早早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去象寻找宝贝一样捡拾它。爱的是每天早晨出去,如果在某个地方一连发现好几坨牛粪或是马粪,就高兴的比吃了蜜还甜。
刘兴勇说,我经常灵感一来,半夜起来就写,硬憋出来的不行,好比一个水龙头打开后哗哗流,才思奔涌,有这个感觉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3月,刘兴勇的第一本文学专著出版了,书中收录了他近几年创作的47首诗歌、19篇散文和22篇杂文随笔等。
法律与文学看似不搭界,刘兴勇却合二而一,融为一体。刘兴勇说,文学是形象思维去表达,你要想写出深刻的东西,能够打动人,如果没有抽象思维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认识,那你写的东西是肤浅的,语言再优美就是一杯白开水。
刘兴勇始终把淳朴的感情融化在他的字里行间,启迪读者的心灵。宁夏大学一位老师在读了刘兴勇的文学专著后,给他发的信息中这样写道:有时被你文章自然流露的真诚所打动,有时被你描述的往事钩起了儿时的快乐回忆,有时为你的责任心而感慨,有时为你的遭遇而为你庆幸,有时为你的不断求索精神而佩服,有时为你有颗感恩的心而感动。生命是短暂的,人生不过百年;精神却是可以丰富的,那些经历蹉跎岁月积淀发酵升华后的文化精髓可以留存在别人的记忆里,成为传承!期待明天的你更加精彩。
我们期待,刘兴勇的作家梦梦想成真,再续新篇章。
责任编辑/孙明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