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海洋
2018-01-22邹乃武
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们身上闪耀着共同的力量——企业家精神。
—— 摘自新华社2017年9月26日《中央首度发文弘扬企业家精神,传递了哪些信号?》
引 子
发展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发展,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发展,我们的发展必须为子孙后代造福。
—— 摘自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洋语录
2017年隆冬时节,在黄海北岸的辽宁省庄河市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这一天,“中国贝类产业之都”、“中国贝类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中国贝类产业联盟”授匾仪式同时在这里举行。
当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等领导将“中国贝类产业联盟”和“中国贝类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两块牌匾颁发给一个梳着平头、双目炯炯有神的年轻人时,现场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年轻人就是中国贝类产业联盟理事长、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洋。
“中国贝类产业联盟”首批会员单位16家,其中庄河就有7家。
他们分别是: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大连市产品质量研究院、大连市饭店协会、大连市饮品行业协会、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明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大连铭华海产有限公司、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智慧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聚福堂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辽宁省东港市盛润食品有限公司、庄河市海洋贝类养殖场、山东省莱州市曙光渔业有限公司、大连海旭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庄河市青堆湾海产有限公司、辽宁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接过牌匾的那一刻,于志洋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这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在商海中整整拼搏了14载。
授扁仪式结束后,于志洋兴奋地告诉记者:“助推庄河走向全国,这是玉洋集团的企业责任,三块国字号的金字招牌字字千金。它为庄河水产品走向世界赢得了声誉。”
三块国字号招牌有两块同时颁发给于志洋和他的集团公司,这在全国企业界中并不多见,那么,于志洋究竟有什么样的超人之举能同时摘得两块金字招牌?而在金字招牌的背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巍巍步云山作证,滔滔黄海水见证着这个青年奇迹般发展的轨迹。
第一章 部长的期待
信用赢天下,真诚到永远。人无信不立,企业更是以信为本。诚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我们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
—— 摘自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精神
提起于志洋,在王家镇乃至庄河市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头衔很多,庄河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庄河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庄河市质量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工商联常委、大连市帆船协会副会长、大连海洋大学玉洋研究院院长、辽宁省海洋产业校企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贝类产业联盟理事长……
在于志洋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两张标志性图片,一张是原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坚为于志洋书写的一幅书法作品——“正、清、和”,这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耐人寻味。
提起这幅书法作品的来历,与笔者有关。
2011年夏季,庄河市政府召开北黄海高峰论坛,目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庄河建设北黄海地区现代化生态型海滨城市建言献策。在我的引荐下,2011年7月10日上午,劉坚部长参加了北黄海高峰论坛并做了主题讲演。
当天晚上,我便将大连玉洋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洋介绍给了刘坚部长,刘坚部长听完于志洋的汇报后,深情地对于志洋说:“你的事业做得非常好,很有特色,但要注意,搞海产品养殖光靠小打小闹不行,企业要发展,就要有长远规划,要有规模,创自己的品牌,这样企业才能有竞争力。搞企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回京不久,刘坚部长挥毫泼墨,书写“正、清、和”三个大字邮寄给于志洋,注解为“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佛祖尚和气”。这是部长对于志洋的殷殷嘱托。
另一幅图片是一张于志洋和日本新田商事株式会社社长水口务的合影照片。2005年初,大连玉洋水产品有限公司同日本一家经营水产品企业达成口头协议,协议将大连玉洋水产品有限公司养殖的30万尾黄条鲥鱼以每尾9元钱的价格卖给这家企业。当年秋天,黄条鲥鱼在当地收购价格上涨到了每尾29元。员工建议,玉洋水产有限公司养殖的黄条鲥鱼应该随着市场的价格向上浮动,如果每尾鱼多卖20元钱,30万尾就是600万,可以买6台宝马。日本的合作伙伴也同意随行就市抬高收购价格,可董事长于志洋却认为,如果企业只求眼前利益,可能多收入600万元,购买6台宝马,但是企业因此失去了信誉,丢失的可能是60台、600台宝马。他坚持履行了协议,以每尾9元钱的价格将黄条鲥鱼全部销售给了日本那家企业。
于志洋的做法在日本水产品行业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同时也吸引着一个日本商人关注的目光,这个人就是日本新田商事株式会社社长水口务。当时日本新田商事株式会社计划在中国丹东、秦皇岛一带寻求水产品行业的合作伙伴。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水口务社长立即改变了主意,他要到中国庄河来认识一下这个叫于志洋的年轻人。
2006年8月份,水口务社长从日本来到庄河,几经寻访,终于在王家镇找到了于志洋。
大连玉洋水产有限公司良好的配套设施、先进的经营理念深深打动了水口务,尤其是董事长于志洋坦荡的胸怀更加坚定了这位日本商人的信心。经过几天的考察接触,日本新田商事株式会社正式与大连玉洋水产有限公司签定了供求合同,从此成为于志洋的合作伙伴。
一个是部级高官,一个是日本商业企业的会长,为什么两个人如此垂青于这个青年人呢?从一个海产品收购小贩到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十四年时间里,于志洋究竟创造出怎样的人间奇迹呢?
有人给于志洋算过一笔帐,他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许多企业四十年甚至四百年也达不到的扩张。十四年里,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手起家,从一个仅有几万元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数亿元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末,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2.4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63亿元,实现净利润2242万元。企业员工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近千人。十四年间,大连玉洋集团出资7000多万元用于扶贫帮困;endprint
全国海洋贝类等产品规模养殖与深加工领域内第一家“新三板”挂牌公众公司、全国信用联盟单位、全国文化艺术先进单位、大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辽宁省最佳诚信企业等无数的光环环绕着于志洋和他的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于志洋到底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创造出如此骄人的业绩,在这骄人业绩的背后又有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28年前的一个盛夏。
第二章 艰难的起步
客户是衣食父母,为客户服务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微笑面对投诉和受到的委屈,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客户和公司都满意。
—— 摘自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精神
1989年7月,在一个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季节里,17岁的于志洋在庄河市第31初级中学毕业了。面对仅有初中毕业文凭的儿子,在庄河港务处工作的父亲有些犯难了。
于志洋的父亲原来是大连港务局三处的职工,为了支援庄河港建设,从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大连来到了庄河,为庄河港的建设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儿子既然已经毕业了,就不能让他在社会上流浪,尤其是他深知儿子的性格刚烈,让老父亲有些担心。为了让儿子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自己就必须做出牺牲。当时国家政策允许子女顶替父母接班,于是父亲不得不提前退休,让儿子顶替了自己的工作。
就这样,于志洋成了庄河港务处的一名正式员工。
庄河是新兴海滨城市,她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南邻黄海,北依千山,陆地面积407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00平方公里,海岸线285公里。北纬39度纬线自西向东穿过庄河,使庄河成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庄河成为全国水产品大市。水产品出口量一直占据着辽宁省的“半壁江山”。
宜居宜业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发展前景,使庄河成为许多年轻人向往的天堂。在一个落英缤纷的季节,于志洋走进了庄河港务处,担任办公室文员工作,在当时文员工作很轻松、体面,每天除了购买一些办公用品,跑跑材料外,几乎没有其他事情可干。时间久了,于志洋感到有些枯燥、乏味。
于志洋的哥哥于志军23岁时就当上了国际船长,后来到庄河港务处工作,当时庄河港务处在长海县王家镇租借了一片海域从事水产品养殖,于志军便申请来到这里负责海上养殖。于志洋一有机会就到哥哥所在的海岛观光旅游。
于志军的养殖基地处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岛上没有一户人家,尽管岛上的生活枯燥、乏味,但于志洋却在频繁进出海岛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秘密。每次进出海岛,他都能看到一些小商小贩在海岛收购海产品,运到陆地贩卖利润相当可观。
于志洋暗地里给这些小商小贩们算了一笔账,他们每人每天如果收购200斤的海产品,扣除往返船票和人工,至少能挣到六、七十块钱,相当于他半个月的工资。那么,如果要将这些海产品再运往大连、沈阳等大中城市销售,利润又是多少呢?于志洋从小商小贩们海产品经营贸易中悟出了生存之道。
有一天下班后,于志洋突然对父亲提出自己要“下海”經商。
“下海经商”?于志洋的举动让全家人都感到震惊。
在庄河港务处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父亲提出了异议:“简直是胡闹,庄河港务处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许多青年人想进都进不来。”
“你爸说的对,你说你的工作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作又轻松、又体面,旱涝保收,你还有啥不满意的。”母亲听说儿子要“下海”,也有些想不通。
“爸、妈,你们说的都对,在港务处工作确实很轻松、体面,但港务处的工作我特别不喜欢,太枯燥了。”于志洋拿定了主意。
听说自己的弟弟要“下海”经商,哥哥、姐姐们也回到家里规劝弟弟,但不管谁来劝说,于志洋“下海”的决心没有被动摇,他有数百条理由说服家人。
父亲沉思了良久,对儿子说:“既然你态度这样坚决,我也不拦你,但我问你下海究竟想要干什么?”
于志洋平静地说:“我想做海产品生意。”
“海产品生意是好做的吗?风里来、雨里去,你能吃了那样的苦?”
“别人能吃的苦,你儿子也能吃得了。爸,您只要给我筹集到一万元钱,我保证在一年内给你翻倍。”
“一万元?上哪去弄?”母亲知道家里的老底儿。
当时一个固定工人每月工资不足二百元,谁家存个千、八百块钱就算是个富裕户。一万元钱对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但为了支持儿子的事业,第二天,父亲便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同时通过亲戚、朋友为儿子筹集了一万元钱。
就这样,上班不到一年的于志洋拿着父亲筹集到的一万元钱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从事海产品收购说起来简单,实际运作起来很难,为了能从渔民手中收购价格较低的海产品,往往要驾着小船到几十海里以外的长海县王家岛、石城岛等地收购。每天与大海朝夕相伴。
刚刚步入海产品收购的行列,一些渔民并不买他的帐,即使高价也不卖给他。有时一天下来也收不到几十斤。
怎么样才能和渔民交上朋友呢?于志洋便从一些小户入手,时常从陆地给渔民们带一些蔬菜、水果、烟、酒。渐渐的,渔民们接纳了这个叫“于老三”的年轻人。
在收购海产品的过程中,于志洋从不与渔民斤斤计较,别人收购海产品往往故意压低价格,在秤上做文章。而他则按照市场行情收购,高出别人价格一到两元。他将收购的海产品运往大连、沈阳等地赚取利润。时间久了,渔民们都愿意将自己捕捞的海产品卖给于志洋。
一个初生牛犊搅乱了市场行情,于志洋的做法引来一些商贩们的不满,他们三五成群地找到于志洋,希望他不要抬高收购价格。于志洋据理力争:“我做买卖凭的是良心,渔民们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在海上捕捞,咱们怎么能故意压低价格呢?我做人做事有我自己的原则”。endprint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一些小商贩们故意找他的麻烦,打架斗殴的事经常在海上发生。
为了赶走于志洋,一些商贩们联名给长海县有关部门写举报信,以于志洋欺行霸市为名进行举报,长海县相关部门组成了暗访组对于志洋进行了暗访。
暗访组人员穿着便衣来到王家镇,恰巧发现一位五十多岁的渔民拎着一袋子螃蟹匆匆赶路,暗访组组长截住了老人,与老人展开了交谈。
“你拎这一袋子螃蟹卖给谁呀?”
“于老三。”
“为什么要卖给他?”
“他的价格高,钱准成。”
“是他逼着你卖的吗?”
“不是。”
“你看我买行不行?”
“不行,我就卖给于老三,他不但价格高,还白给我们渔民网箱、网笼,对百姓好。”
暗访组成员哑言了,他们从没有看到过这样“欺行霸市”的人。
经过几天的暗访,长海县有关单位做出了一个决定,免予对于志洋的追责。
在笔者采访于志洋的妻子王晶波时,她深有感触:“是王家镇的父老乡民们成全了玉洋集团,也救了于老三。”
在黃海北岸,“于老三”打架斗殴是出了名的。为此,大连市、庄河市有关部门多次到王家镇进行暗访,但暗访的结果都很意外。
一次,有人向辽宁省有关机构举报于志洋,说他“涉黑”,大连市相关部门接到省里的指令,秘密来到王家镇进行暗访。
他们找到了一些当地渔民。
“于老三在海岛都干了哪些坏事?”
“坏事?没听说过啊。”
“他是不是经常在岛上打架?”
“不是经常,就是几次。他这个人就是好打抱不平,在海岛谁要是欺负了老百姓,他绝对不让呛。”
“他对我们岛里人好,谁家要是有事求助于他,他绝不含糊。”
连续几天的暗访都没有结果。令暗访组吃惊的是,几天后,于志洋找到了暗访组。
“我听说你们在暗访我,我来听听给我什么处理结果。”于志洋开门见山。
“有人举报你经常在海岛上打架,有这事儿吗?”
“有。”
“什么原因打架?”
“看不惯。”
“有人说你知道我们在调查你,你会躲起来?”
“躲起来有用吗?我没做亏心事,为啥要躲?”
面对暗访组的询问,于志洋很平静:“有人举报我在海岛上打架斗殴,这我承认,但我为什么要打人?你问问王家岛的老百姓,我都打过谁,我打没打过老百姓?我打的人都是丧良心的人,如果不是他们欺负老百姓,我不会动他们一指。是谁举报了我,你问他敢不敢当面和我对证,我打他的原因是什么?”
最后,大连市暗访组在广泛征求当地党委、政府和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只是批评于志洋的过激行为,不予立案。
由于于志洋在海岛仗义执言,讲究诚信,在老百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时间久了,“于老三”的名字在庄河沿海地区传开了,甚至有许多人直到今天还不愿叫他的大名。
虽然刚刚“下海”又几经波折,但是在这一年,于志洋还是获得了较好的利润,他将在海上收购的海产品不断运往大连、沈阳、北京等地销售,年末他给父亲拿回了4万元钱。
钱虽然挣到手了,可细心的父母却从儿子身上累累伤痕中看出了海上收购的艰难,他们不希望儿子再冒险做生意。
在父母的再三劝说下,于志洋离开了海上收购的行列,拿着挣来的4万元钱做起了生意。
第三章 千石琢玉 百川成洋
她的名字叫“玉洋”
行动就有成功的可能,在行动中去学习,去成长;在行动中去尝试,去完善;在行动中去奋斗,去超越;在行动中去增添勇气,创造奇迹。
—— 摘自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精神
于志洋离开了大海,犹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整天东奔西跑,他开过饭店,经营过歌舞厅,也从事过粮食、煤炭贸易。但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挣多少钱,都没能激发他的兴趣,他的心一直眷恋着那片蔚蓝色的大海。
多少次在睡梦中他又回到了那片属于他的大海,他和童年的伙伴们在大海中追逐着浪花,在海边赶海,捕鱼,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城市的喧嚣使他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他迫切地希望回到那座风光旖旎的海岛。
1993年初春,经过几年奔波的于志洋在说服父母后,终于又回到了那片他当初创业的蓝土地,他将自己几年来的积蓄全部投入到王家岛附近那片蔚蓝色的海域,从事海上浮筏养殖和海产品收购。
王家镇又称海王九岛,地处黄海北部,位于长山列岛东北端,北距庄河12海里,东至鸭绿江口60海里。全镇由大海王岛、瘦龙岛、小海王岛、双狮岛、元宝岛、井蛙岛、海龟岛、观象岛、团圆岛等9个岛屿和6个大型明礁组成,陆域面积7.2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4.2公里,海域面积380平方公里,常住居民4800人。
王家镇海岸曲折,海水资源丰富,盛产刺参、扇贝、牡蜊、贻贝、赤贝、海螺和各种经济鱼类,是我国著名的东岛渔场中心,素有“天然鱼仓”之美誉。这里的美景自然天成,旅游资源绚丽独特,岛礁分布疏密相间,大大小小的岛屿如颗颗珍珠,洒落在蔚蓝色的大海上。王家镇水清沙洁,鸥帆比翼,林带如屏,海蚀柱、海蚀洞等海滨地貌和海岸景观随处可见。特别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形成千姿百态、不可再生的海蚀、海积地貌景观,形态逼真、惟妙惟肖,遍及诸岛,在国内沿海实属罕见,因此被誉为“黄海娇子”、“海上盆景”、“人间仙境”。郭沫若先生曾经在这里留下了“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的赞美诗句。
于志洋在这样环境优美的地方创业,似乎找回了失落的感觉。
创业艰难百战多。于志洋是土生土长的庄河人,而当时的王家镇却归长海县管辖,创业之初,于志洋在海岛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有时收购完的海产品没能及时运出海岛,他和爱人只能露宿海边。夜晚,阵阵海风袭来,冰冷刺骨,夫妻二人互相鼓励,期待着黎明的到来。endprint
由于没有稳定的客户,又缺少资金,他自己既当老板又当员工,亲自到海上从事养殖、收购、到市场上销售。即使这样,一年到头,除了给工人开工资外,自己所剩无几。
困難和挫折并没有使这个年轻人就此止步,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他用自己的言行时时来感染着周围的百姓,感染着客户,树起了诚信的人生坐标。
机会垂青有心人。1997年,王家镇大洋养殖场由于经营不善,准备对外出售,于志洋费尽了周折,终于买断了长海县大洋养殖场的产权。于志洋在海岛上终于有了稳定的居住场所。
2002年年初,黄条鲥鱼国内外市场行情看好,一些外地客户纷纷涌入王家岛,同养殖户签定黄条鲥鱼的收购合同,但在黄条鲥鱼收购季节,市场却出现了畏缩,无论多少钱一斤就是没有企业回收。那些涌入海岛的外地客户为了回避风险,单方毁约,导致许多渔民血本无归、损失惨重。当时大洋养殖场也同当地养殖户口头约定了价值200多万元的收购合同,在收购季节,由于黄条鲥鱼没有销路,企业周转资金困难,一些朋友就建议于志洋赶紧离开海岛,免得养殖户纠缠。
看着一堆堆倒掉在岸边的黄条鲥鱼,于志洋的心在流血。
是夜,他独自一人来到岸边,抽着闷烟,默默地流泪,看着满天繁星,他甚至想到了死。
我在夏季里成长,整日酷暑中奔忙;/ 秋高气爽风儿凉,只能与春天相望。
这是于志洋当时写的一首小诗,诗里面透露着淡淡的忧伤。
怎么办?如果自己此时离开海岛,省下的资金或许还有翻身的可能,但养殖户们怎么办?他耳边又响起了养殖户们抢天呼地的哭声。
做人必须讲究诚信,就是卖血也要履行合同。
第二天于志洋就离开了海岛,回庄河后低价将自己的房子卖掉了。他四处借钱,甚至不惜动用高利贷借款。
他的处境引发了亲属和“发小”们的同情,刘斌、吴刚等小时候的朋友得知于志洋的窘境后,把自家的楼房也抵押给银行帮助他贷款。
经过近一个月的忙碌,于志洋终于筹集到了200多万元的资金,他回到海岛同养殖户们履行了收购合同,企业为此损失了近300万元。一些养殖户拿着手中的钱款,仿佛在梦中。
黄条鲥鱼风波虽然使企业受到了重创,但“于老三”的名字却在海岛百姓中越传越响。从此,渔民们捕捞的海产品都主动卖给大洋养殖场。
渔民们的信任,使大洋养殖场得到了实惠,于志洋将在海上收购的海鲜直接运往陆地的一些大中城市销售,“于老三”在百姓和客户中赢得了信誉。
尽管大洋养殖场在困境中损失了近300万元的财富,于志洋却因此赢得了百姓的心。随着生意的火爆,他感觉到长海县大洋养殖场应该终结了,他想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在给公司取名时,他借用千石琢玉、百川成洋这句古语,给自己的公司正式命名为大连玉洋水产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4岁生日,那一天,秋高气爽。一向沉寂的海王九岛上传来了喜庆的鞭炮声,大连玉洋水产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于志洋的人生轨迹在山海之间画出了一道靓丽的彩虹。
第四章 悠悠九岛情
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一个企业家要有起码的社会责任,为政府分忧,为他人解难,企业才有精神。
—— 摘自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精神
在庄河港没有正式开通之前,王家镇交通十分不便,从王家镇到庄河每天只有一班按照潮流而发出的客船,如果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三天、五天不通一趟客船,海岛百姓要是得了急病,只能在岛上等死。
由于交通不便,岛上医疗水平有限,加上客船航班时间的限制,有的渔民得了急病后,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的事儿时有发生。
2003年11月,大连玉洋水产有限公司成立的当年,于志洋便购买了一艘快艇,这艘快艇几乎成了当地百姓的“救命艇”。
一天深夜,于志洋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打开房门一看,是一位素不相识的渔民。这位渔民见到于志洋就要下跪,于志洋立即搀扶起他问明原委。原来这位渔民的孩子得了急病,如果不马上送往庄河抢救,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志洋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叫醒了开摩托艇的司机,当时在场的工人担心晚上出岛不安全,就规劝于志洋等到天亮了再说。
“不行,现在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要是等到了天亮再走,孩子就会有危险。”于志洋一面安排车辆去渔民家接孩子,一面准备摩托艇。
当孩子被抬上摩托艇之后,于志洋亲自陪同护送。他坐在摩托艇上,沉着指挥,同时通过手机与在庄河市中心医院工作的朋友联系接船车辆及入院事宜。
摩托艇像离弦的箭一样在夜色蒙蒙的大海上航行,半个小时以后,摩托艇在庄河岸边安全着陆,他立即将孩子抱上早已在岸边等候的轿车。
由于抢救及时,孩子脱离了危险,等到孩子的父母想起于志洋时,他已经悄悄地离开了医院回到了海岛。
孩子出院后,孩子的父母拿着2000元钱来答谢于志洋,于志洋当面拒绝了,他只是憨厚地笑着说:“孩子没事,就是福气,这些钱就算我收了。”
王家镇渔民张英春至今还记得于志洋的好处,2004年的一个冬天,他的爱人突然腹部疼痛难忍,来到镇卫生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医生立即给她做了手术,当腹腔打开时,在场的医生惊呆了,是结肠癌。由于卫生院从没有做过此类手术,必须到庄河市中心医院请医生。
张英春立即找到了于志洋,连呼救命。
于志洋了解情况后,决定立即派快艇去庄河接医生,当时海面已经结冰,摩托艇在冰面上行驶十分危险。他告诫随行的办公室主任赵忠斌和驾驶员一定要克服困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医生接来。
摩托艇在冰面上艰难的行进,等医生走进王家镇时,所有人员身上都挂满了冰碴。
庄河市中心医院的医生立即给张英春的爱人做了手术,张英春的爱人至今仍健康的生活在海岛上。endprint
现任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的赵忠斌给于志洋算过一笔帐,从王家镇到庄河往返一次,摩托艇仅加油一项至少需要1000元钱,于志洋现有的15艘摩托艇几乎成了公用船,从2003年至今究竟送过多少病人,已经无法用数字来统计了。
王家镇过去商业发展一直不景气,岛上除了三、五个小卖部经营烟酒糖茶外,渔民们的生活用品几乎都要到庄河去购买。2004年,王家镇政府提出旅游强镇的口号,可商业基础设施却困扰着政府,于志洋果断投资800多万元在海岛投资开发商业步行街,并建起了大型超市,解决了海岛渔民的购物难。
2004年以前,王家镇的渔船加油要到庄河沿海去加油,往返一趟光耗油就得上千元,于志洋就在海岛建起了加油站,每年为渔民节约的加油费不止百万元。
渔民们辛辛苦苦养殖的海产品每每到了收获季节都有丢失现象,于志洋就主动请示镇政府组建义务护海大队,帮助渔民护海。护海大队的船只、车辆以及人员开支都由玉洋公司承担。
在于志洋的经历中,有这样一件事时时感动着他,那是2003年,长海县举行人大换届选举,在等额选举王家镇镇长时,竟然有人投出了既不是候选人而又没有长海县户口的“于老三”。
于志洋成了海岛百姓心目中的“于镇长”。
提起于志洋给海岛百姓做的好事,三天三夜说不完。这是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们的口头禅。
过去,王家镇的养殖户春季购买苗种要去山东、大连等地购买,由于都是小家小户自己雇船运输,规模又小,不但保证不了苗种质量,同时也增加了费用,以扇贝苗为例,从福建运回的扇贝苗,每粒成本至少在6厘左右。
如何降低苗种的成本呢?于志洋陷入了沉思,经过广泛征求养殖户们的意见,2013年,大连玉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渔业合作社,将岛上的养殖户集中起来统一到南方购买苗种。
由于于志洋购买的苗种数量大,又统一运输,每粒扇贝苗运回海岛成本在3厘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养殖户们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
2013年以前,王家镇没有一家海产品深加工企业,养殖户们生产的海产品价格低,有时又出现滞销。为了提升海产品的附加值,于志洋投资4000多万元在海岛上建起了冷库和食品厂,专门加工扇贝柱丝和海鲜罐头,所有食材都是选用王家镇养殖户生产的海产品。
過去,养殖户生产的扇贝丁每公斤不足四十元,而玉洋食品厂成立后,玉洋集团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增加了4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海岛百姓增加收入2000万元以上。
2013年、2014年海产品养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养殖户购买苗种出现了难题,玉洋集团也和养殖户一样面临着严峻考验。面对资金难题,于志洋将自己在庄河黄金地段的地产低价卖出,将资金借给养殖户购买苗种以及网箱、网笼等辅助设施。
2014年4月16日上午,在王家镇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会议,会议由王家镇副镇长孙建主持,参加会议的养殖户50多家,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为企业解困排忧。会议最后做出决定,大连玉洋集团为养殖困难户免除先前垫付购买苗种的资金370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约定产品收获时,养殖户将产品全部卖给玉洋集团,每市斤价格高于市场价格1-2元。
2016年8月28日上午,大连宝临水产养殖公司总经理刘运涛将一面绣有“大海驰援彰正能,博爱铸就情更浓”的锦旗赠送给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表达全体员工对大连玉洋集团在企业危难之际援手相助的义举。
事情起源于8月21日,大连宝临水产养殖公司的作业人员在出海作业时,忽然发现公司一百多台海湾扇贝养殖台筏的网笼、绠绳等养殖物滚绞在一起,一直延伸2000多延长米,如果不及时抢修,将会导致2万多吊海湾扇贝大面积死亡,损失上百万元。
大连宝临水产养殖公司总经理刘运涛立即组织公司的5条养殖船只前去打捞抢险。但由于这些养殖物资在海上滚绞的过于密集,延线较长,承载的重量大,5条小马力的养殖船根本无法承载,情况万分危急。情急之下,刘云涛想到了大连玉洋集团远洋捕捞船队的大马力船只,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玉洋集团董事长于志洋的电话。
于志洋接到电话后犯难了,由于此时正值休渔期,大连玉洋集团捕捞公司的四艘大马力船只全部停靠在岸边进行维修,每条船上除了留守两名维修人员外,其它船员大多放假回家了。
大连玉洋集团远洋捕捞公司的船员大多数来自吉林、山东等地,如果临时找回来几乎不现实。于志洋立即拨通了捕捞公司总经理周德刚的电话,要求外地船员立即回岛,并将冷库加工厂的50多名工人召集在一起进行紧急救助。
大连玉洋集团远洋捕捞公司的四艘450马力船只紧急开赴了事发地点,于志洋亲临现场指挥,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玉洋集团的员工们从清晨开始抢险,一直持续到夜晚。
经过120多小时的紧急施救,8月26日中午,大连宝临水产养殖公司的2000多延长米的养殖台筏物资清理全部结束,为宝临水产养殖公司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2014年的冬天,王家镇前庙村的四名渔民出海作业,本来应该当天返回,但24小时过去了,出海的船只音信皆无。
这四名渔民的家里已经准备了衣冠冢想要出殡,但有人建议,不如求求于志洋。四名渔民的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找到了于志洋,并承诺人找回来给多少钱都行。
于志洋对渔民家属说:“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于志洋的困难,不要跟我提钱,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找回你们的亲人。”
就这样,于志洋向在海上作业的渔船发出指令,命令四艘渔船立即停止作业,在指定海域进行搜寻。
玉洋集团的员工经过36小时的海上搜寻,终于在北纬38度纬线附近发现了四名几乎被冻僵了的渔民。
原来,这四名渔民驾船出海作业时,途中船只出现了故障,只能顺水漂流。海风和海浪击打着摇摇晃晃的渔船,寒冷、饥饿困扰着四名渔民,他们将船上凡是能烧的东西都烧光了,见到玉洋集团的捕捞船的那一刻,四个人激动得哭了起来。endprint
2015年7月的一天,于志洋突然接到王家镇镇政府的紧急求援电话,有8名游客乘船出海去向不明,希望玉洋集团帮助搜寻。于志洋放下求救电话后,立即派出船只在海上搜寻,经过一天多的搜寻,终于在距离王家镇60海里的地方将迷路游客找到。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玉洋集团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但于志洋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
在我的手中,有一摞感谢信,每一封信字里行间都袒露着心声。这是其中一封。
尊敬的玉洋集团于志洋董事长:
您好!首先我想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衷心感谢您的慷慨解囊和无私帮助。我叫宋学顺,是庄河市王家镇林瞳村村民。在2010年12月我被查出患“肝硬化腹水”,当时家庭孩子读书,妻子常年有病,身无分文决定放弃治疗时,是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捐赠10万元使我得以治疗。经治疗,在最后一次检查时医生告诉我:病情加重了。面对这晴天霹雳的事实,我们一家泣不成声,该怎样去面对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候却遭遇到病魔的摧残,这对于我是多么的残忍。幸运的是,家人把我的病情和家庭情况向集团领导说明后,集团立即发起募捐活动,两次共募集80万元。是集团领导和同事给了我生存的希望,给了我再生的机会。
在我家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是玉洋集团的兄弟姐妹为我战胜病魔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从您的身上散发出的缕缕爱意,始终温暖着我和我的家人,再次,我代表我的家人,对您们的帮助致以最真挚的感谢!谢谢于志洋董事长,谢谢玉洋集团的兄弟姐妹,谢谢大家。
谢谢玉洋集团的领导和同事对我们家伸出援助之手,使我感受到在玉洋集团这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四方相助。我代表我们一家人对集团领导和同事这种真情行动,再次发自内心的表示感谢!
最后,祝玉洋集团的领导和同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庄河市王家镇林瞳村委会
村民:宋学顺
2016年5月10日
这是笔者从于志洋手中众多感谢信中选择的一封信件,这封感谢信只是于志洋和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人为乐的一个缩影。
桂云花乡茧场村农民付奇念念不忘于志洋的恩情,十几年前他曾经在玉洋水产有限公司打工半年。2015年冬天,他的妻子突然患病,在大连需要做搭桥手术。手术费虽然仅仅需要28000元,但对于这位山区农民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数字。
他通过家人、朋友四处筹集资金,在借贷无门的情况下,付奇忐忑不安地拨通了于志洋的电话。
于志洋听完付奇的叙述,马上给在大连出差的总经理助理王迎春打电话,让她筹集到4万元钱送往医院。
当王迎春赶到医院,将4万元钱递给付奇时,这位淳朴的农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紧紧抓住王迎春的手说:“如果不是玉洋及时送来4万元,妻子的手术根本就做不了,这个家也就散了。”
于洪洋是王家镇水产养殖户,2013年以来,于志洋先后给他垫付了1700多万元的苗种款,但由于自身有病,企业经营一直不景气,于洪洋压力很大,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于志洋多次找到于洪洋,鼓励他要树立信心,不要悲观。为了让于洪洋轻装上阵,于志洋一次性给他免去了全部债务。
于洪洋最放不下心的是自己的女儿,女儿30多岁常年卧病在床,考虑到她今后的生活,于志洋给于洪洋的女儿一次性缴纳了20万元养老金,免除了于洪洋的后顾之忧。
在王家镇,每天的黄昏,都有一支秧歌队在海边、广场翩翩起舞,那是于志洋为了活跃海岛群众文化生活投资组建的海岛秧歌队。
舍小家、顾大家是玉洋企业多年来在海岛赢得口碑的重要原因,有困难,找玉洋几乎成为全镇百姓的共识,镇里举办运动会、扩建广场、修路、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于志洋总是走在前面。
2015年秋季,于志洋投资100多万元在王家镇建起了养殖场,买回了6000多只鸭雏。当鸭雏一天天长大,开始产蛋时,王家镇要扩建码头,于志洋的养殖场就在动迁范围之内。
当镇政府领导找到于志洋说明原委时,于志洋爽快地告诉镇领导:“政府在王家镇扩建码头,是王家镇百姓的福分,玉洋集团绝不扯后腿。”
他第一个将养殖场拆了,没有要一分钱补助金,他将产蛋的鸭子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饲养。由于码头施工需要放炮来炸开岸边的岩石,对鸭子成长很不利。在碼头开工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这些成品鸭由于惊吓便一只只死去。看着一只只活蹦乱跳的成品鸭死去,于志洋感到很难过。为了大局,他只能忍痛割爱。
第五章 捐资助学
面对着即将失去学业的山区孩子,他伸出了援助之手,2003年以来,于志洋捐资助学上百万元,他与山区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感谢信
尊敬的玉洋集团于志洋叔叔:
您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大学生活已过去两年了。回想当初没有于总您的大力支持,我的大学梦只能是希望的泡影。
我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庭,父母却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由于家庭负担沉重,父母起早贪黑忙于生计,父亲更是积劳成疾。面对高额的大学学费,全家都手足无措时,是您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您带着慈爱的微笑把助学金送到我手中的那一刻,我的双眼沾满了泪花,在模糊的视线里,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把您无私和广博的爱心带到我所到之处,传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加倍勤奋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还积极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大学里固然学到了很多,但于志洋叔叔是您让我明白如何为人处世,更让我懂得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个道理,我须用一生去学习。
最后祝于志洋叔叔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生意越做越红火!endprint
沈阳农业大学蒋媛媛
2016年5月
于志洋叔叔:
您好!
首先我代表我们全家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的爱心资助,让我们感受到你们的善良的仁爱,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看到了生活的光明和希望。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时此刻,我们唯一能说的是感谢。面对着您的帮助,我们只有铭记父母师长的嘱托,抛弃后顾之忧,刻苦学习,努力拼博,勤俭节约珍惜您的资助,不辜负您的期望……
我们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十分感谢您对我的资助,我们一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我们很期待这一切的到来,我们要回报社会。只有努力学习才是真理。最后,让我再次说声谢谢!感谢您对我们这些贫困孩子的援助和爱心!我们发自内心的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此致
敬礼
沈阳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制
造机器自动化专业王传文
2016年3月12日
这是于志洋接到的感谢信,这两封感谢信出自两个大学生之手,类似这样的感谢信在于志洋手中至少有几十封。
今年23岁的蒋媛媛父母是庄河市塔岭镇普通农民,8年前的一个冬天,于志洋去塔岭镇朋友家做客。朋友当时是一名小学校长,吃饭时,校长朋友闷闷不乐。
细心的于志洋发现后,便问校长:“大哥是不是有心事?”
校长朋友沉思了良久,才犹豫地说:“其实,今天大哥不是来请你喝酒,而是有事找你帮忙。”
“什么事,大哥尽管说。”于志洋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我们村有一个小孩考上了庄河高中,但家里实在困难,父母亲都有病,供不起,孩子将面临辍学危险”。
“大哥不要为难,我来帮。”
说完,于志洋与校长朋友一同来到了蒋媛媛家。看着满脸愁容的一家人,于志洋眼中噙满了泪水,他拍着蒋媛媛的肩膀说:“孩子,别拍,有你于叔叔在,没有趟不过去的河。”就这样,蒋媛媛成了于志洋一对一的自助对象。
从庄河高中到沈阳农业大学,再到研究生,每年年初,于志洋都会准时地将上学所需的费用送给蒋媛媛,鼓励她发奋读书,做一名合格的好学生。
王传文是庄河市城山镇的一名孤儿,从小失去了父母,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四年前考上了沈阳农业大学,于志洋通过庄河市教育局认识了王传文,承担起他上学的全部费用。
于志洋没有上过大学,他深深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他鼓励公司员工好好培养子女。凡是在玉洋集团工作的职工子女考上大学,所有费用都由他个人承担。
从大连玉洋水产有限公司成立至今,于志洋一对一捐资助学三、四十人,捐助资金上百万元,他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撑起了一片片晴空。
第六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
十四年,弹指一挥间,于志洋完成了几亿元的原始积累,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当年以打架斗殴而出名的浪子登上了领奖台,于志洋成为海岛第一个“十佳农村致富带头人”。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现实就像一把枷锁,把我捆住无法挣脱。/ 这谜样的生活锋利如刀,一次次将我重伤,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
这是词曲作家汪峰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飞得更高》,也是于志洋平时最爱哼唱的一首歌,或许是歌词触动了于志洋内心深处的隐痛,或许是苍凉的乐曲感染了他。于志洋从这首歌曲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飞得更高。
如果说靠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勇气,让于志洋在商海中站稳了脚跟,那么,长远的目光,高瞻远瞩的市场策略则为于志洋事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从2004年起,于志洋就为企业发展确定了长远规划,做强做大企业,实现跨地区、跨国界、跨行业的发展思路。他先是在王家镇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了商业街、冷库、度假村、超市、加油站等企业,而后又在境外建起了塑料制品厂。2007年投资1000多万元在庄河市吴炉镇建起鱼粉饲料加工厂,成立了大连凤祥农业有限公司。
2013年大连玉洋集团正式成立,大连玉洋集团总部占地面积42000m?,建筑面积16000m?,海域面积30000亩,总资产2亿元,每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
2014年,玉洋集团再次投资4000多万元在王家镇建设冷藏能力达到1500吨的大型冷藏库,与此同时,从外地招聘优秀人才对扇贝、贻贝、鱼类、海参等海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拳頭产品。
2016年4月8日上午,第226期全国中小企业集体挂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了新三板的挂牌仪式,标志着玉洋集团正式迈进资本市场。
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大连玉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大连明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大连赞丰水产有限公司、大连玉洋食品有限公司、大连玉洋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五个子公司,企业注册资本6844.5万元。
在敲槌仪式现场,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其良好的企业发展前景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推崇,一些证券公司主动与玉洋股份进行对接,对玉洋股份充满了信心。
2017年5月30日,全国股转系统正式发布2017年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公司名单,全国入围挂牌公司1393家,占挂牌企业的12.39%。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目。
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名了,于志洋出名了,但新的忧虑又在困扰着他。他深深懂得在海上经营随时都会有风险,大海可以让你一夜之间暴富,又可以让你一夜之间破产。
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后,于志洋敏锐地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玉洋如果要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来支撑。于是,他多次到大连海洋大学招聘人才,聘请专家来公司“号脉”。于志洋的诚心深深感染着大连海洋大学的领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2017年6月18日,大连海洋大学玉洋研究院正式在庄河开工建设。开工仪式现场,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大连海洋大学玉洋研究院首批注入科研经费100万元。endprint
大连海洋大学玉洋研究院是辽宁省海洋产业校企联盟的第一家研发机构。总投资7000万元的玉洋研究院主体工程已经封顶。玉洋研究院建成后,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依托大连海洋大学的科研与人才优势,为企业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并完成培育贝类新品种、育苗等工作。同时玉洋研究院也担负着大连海洋大学部分教学任务。
在奠基仪式上,于志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也袒露了他的心声:“21世纪是海洋时代,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玉洋人将以此次奠基仪式为契机,借助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一带一路的东风做大做强企业,以健康养殖、合理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目标,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庄河市打造北黄海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城市贡献力量。”
在同日召开的“2017年辽宁省海洋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系列活动·蓝海行动玉洋行”主题活动中,大连海洋大学科技处发布了“蓝海行动玉洋行”科技成果汇编。“蓝海行动”科技成果汇编共征集了全国海洋生物领域科技成果428项,成果涵盖了我国34所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十二五”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海洋科研专项成果。玉洋集团与大连海洋大学签订了《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牧场总体规划》、《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苗种培养与健康养殖规划编制》、《特色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三份技术咨询合同。
第七章 于志洋的家国情怀
做企业赚钱固然重要,但赚钱不是唯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摘自于志洋语
一、崇尚英雄
于志洋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在庄河市三十一中学读书时,他是班级体育委员。
他喜欢看军旅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对英雄人物崇拜有加。他梦想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军人,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捍卫祖国的安宁与和平。
他为人正义,好打抱不平。只要他看到有悖良心的事就要去管。1994年9月1日,是一些中小学校开学的日子,于志洋陪妻子王晶波乘坐公共汽车回瓦房店娘家,由于正值开学高峰期,车上坐满了人。
长期以来的辛苦劳顿,于志洋闭上眼睛准备睡一觉,正在这时,客车的后面响起了打架声。于志洋寻声望去,见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人正在推搡着年龄已经有50多岁的女乘务员。
“真不像话,他上车根本就没有买票,我看的真真亮亮的。”
“是呀,你看他那个熊样,简直是个流氓。”
“你看那位大姐真可怜。怎么商量他,他也不买票。”
车上的乘客纷纷议论着。
“都他妈的给老子闭嘴。”那位无票乘客大声吆喝,并从包里面拿出了一把匕首,在空中亮了亮。
青年人的举动让车上所有的乘客集体失语。
于志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向那位青年人。
“你要干什么?”那位青年人将匕首对准了于志洋。
“干什么?让你补票。”于志洋大义凛然。
“我补不补票关你屁事?你少管闲事。”
“是不关我屁事,但你影响了我们这些乘客,所以你必须补票。”于志洋双眼紧紧盯着年轻人。
“我就不补你能给我咋地?”
“不补就马上下车,司机停车。”于志洋向司机发出了指令。
公共汽车缓缓地停在了公路边。
“你敢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敢跟我下車单挑吗?”
青年人向于志洋晃了晃匕首。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叫于老三,庄河海王九岛的,你以后要报复可以来找我。走吧,下车我和你单挑。”
那位青年人愣愣地看着于志洋,悄悄地收回了手中的匕首,恶狠狠地说:“算您狠,我买票”。
就这样,这位青年人当着众人的面补了车票。车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下车后,几名同车的瓦房店师范学校学生纷纷找于志洋签名,称赞他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于志洋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和培养,尽管公司业务繁忙,他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带着儿子于昌弘去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参观旅游,让儿子从中受到教育。
在革命圣地韶山,于志洋领着儿子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并与毛氏族人成为朋友,至今联系不断。
感谢信
尊敬的大连市委、市政府:
我是革命烈士史春英的侄孙女史松林,我的姑奶奶史春英于1946年11月在庄河市蓉花山镇为掩护战友而英勇牺牲,牺牲时年仅21岁。在近70年生涯中,我的爷爷史明仁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奔赴史春英牺牲地为她扫墓。今年清明节前夕,在我们这些晚辈的陪同下,79岁的爷爷如愿以偿,第一次来到史春英的牺牲地庄河。
4月2号那天庄河下着大雨,人生地不熟的我们更是感到心情格外沉重,但当我们来到庄河时,却得到了庄河市各级领导以及同志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庄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大民同志得知我们来到庄河的消息后,亲自安排人员接待了我们。庄河市民政局领导冒雨探望爷爷和我们,让我们忘记了大雨中赶路的疲惫和寒冷,感受到了庄河人的热情。庄河电视台对外宣传部主任邹乃武同志三年前曾经到我家采访,当他得知消息后也赶来看望我们。大连玉洋集团董事长于志洋叔叔得知史春英烈士后人扫墓的消息后,从大连赶回来,亲自为我们接风。虽然我们刚刚踏上庄河这片陌生的土地,却没有陌生的感觉,让我们的心里感到温暖如春。
……
庄河市这样注重红色教育,以烈士精神感召后人的做法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
爷爷这次去了却心愿,也觉得放心了。我们作为姑奶奶的后人,也感受到了政府对烈士的尊重,对烈士后人的关怀,除了深深的感激,更暗自告诉自己不论身在国家的任何地方,都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国家建设献上我们的绵薄之力,决不辜负姑奶奶的期望,期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endprint
此致
敬礼
史春英弟弟:史明仁
史春英后代:史耿卓、史智远、史松林、
王浩如、葛晓飞、葛晓燕
2015年4月6日
这是革命烈士史春英的侄孙女写给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情真意长。
提起这封信,就不得不提起王家镇的革命史,王家镇是东北解放战争的第一站。这里诞生过共和国的两位将军——吕其恩、吕明仁兄弟俩。
“辽吉功臣”吕明仁,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奔赴陕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先后担任过抗日军政大学政治主任教员、中共胶东区委宣传部长兼区委党校校长、中共胶东区第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阜新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中共辽西省第五地委即哲里木盟地委书记、蒙汉联军政委等职。1947年4月12日凌晨,吕明仁在奔赴沈阳开会、横渡辽河时,为抢救警卫员不幸牺牲。中共辽吉省委举行追悼大会,追授吕明仁为“辽吉功臣”。
吕其恩出生于1911年,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共烟台工作委员会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指挥、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胶东区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校务部副部长、中共安东市委书记、市长、中共辽东省委委员、安东省政府副主席、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五分部部长兼党委书记、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市长、黑龙江省委委员等职。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
1945年8月30日,以吕其恩为司令员、邹大鹏为政治委员的“八路军挺进东北海上先遣支队”从山东烟台出发在王家镇登陆。王家镇是东北地区最早获得解放的乡镇之一。次日,吕其恩率领部队以国民党接受庄河军队的名义智取庄河,1945年9月12日,东北地区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庄河县民主政府正式成立,从此,八路军打开了通往东北的海上通道。
吕其恩、邹大鹏在庄河一边进行土地革命、一边征兵、征集渔船。从1945年9月到12月,通过庄河以及沿海港口运送的八路军指战员多达60000多人。史春英就是这60000多人中的一员。
1946年11月,在国民党大举进犯辽南解放区时,时任庄河县仙人洞镇土改工作队员的史春英为掩护战友而英勇牺牲。被称为“东北刘胡兰”。
2012年6月,庄河电视台准备制作一部纪录片《史春英》,我便带领记者来到了史春英的家乡采访,结识了史春英的弟弟史明仁以及后人。
2015年清明节前夕,史春英的弟弟史明仁在子孙的陪同下来到了庄河,为史春英烈士扫墓。
于志洋对史春英烈士十分崇拜,每年到了清明节,他都要带着儿子去史春英烈士墓前扫墓,向儿子讲述史春英、吕明仁等烈士的故事。他知道我和史春英的家人有过接触,因此多次告诉我,如果有机会希望认识史春英家人。因此,当天下午,我就把史明仁一家来庄河扫墓的事儿告诉了他。
他当时正在大连陪同日本客人,接完电话,他让公司副总陪同日本客人在大连考察,自己急速返回庄河。在返回庄河的途中,他通知办公室安排车辆接史明仁一家参观庄河市容和“八路军挺进东北海上登陆地”。傍晚,他亲自驾驶自己的奔驰车将史春英的弟弟史明仁及全家8口人接到庄河海边的一个饭店里,为史明仁一家接风洗尘。
于志洋给史明仁一家亲自点菜,将庄河的海参,鲍鱼等特色产品都搬上了饭桌,尽管这一顿饭花费了几千块钱,但他感到这顿饭请的值得。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此感到有些不解,但他话却掷地有声:“史春英烈士是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我们庄河人不能忘革命烈士。”
驻军某海防团团部驻扎在距离王家镇十几海里的石城乡,每年夏秋之际,海防团都要安排一个连去王家镇执行任务,一去就是半年。
大连玉洋集团不但免费给连队提供营房,还经常给连队送去蔬菜、海鲜以及生活用品。
王家镇是东北地区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尤其是进入八、九月份,前来海岛旅游的游客最多一天达上万人,一票难求,一床难求,是十分常见的,如果玉洋集团将自己给连队提供的营房改为旅店,收入会相当可观。但于志洋为了这份军人情怀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与失,尽管于志洋在王家镇有大连海王乐园度假村,尽管那里到了旅游旺季的时候也是一床难求。
二、庄河鼓手
于志洋十分关心家乡庄河的发展,他把自己和他的大连玉洋集团与庄河这片土地深情地融为一体,他犹如庄河的一面鼓手,为庄河经济发展振臂高呼。
2008年,于志洋被推选为庄河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014年当选庄河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常委。他十分珍惜政协委员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积极为庄河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每年庄河“两会”期间,他都会针对庄河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撰写提案。如《关于扩大庄河港开放的建议》、《加强管理 提升档次 打造优质旅游品牌》、《关于海王九岛产业整合的可行性报告》、《关于打造“网上庄河”的建议和意见》。他的提案涉猎范围广、针对性强,见解独到,许多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
于志洋常年与新闻工作者接触,他深知舆论宣传的重要性,因此,凡是有记者到庄河和他所在的公司采访,他都热情接待,他在新闻界拥有众多的“粉丝”。他利用新闻媒体不断推介庄河、推介王家镇、推介他的企业。他不但将庄河的宣传推介到全省,全市,甚至世界。
2016年8月30日,天津电视台《我们都是消费者》栏目主持人黄怡、孙鹏来到庄河采访,这是于志洋精心策划的一个杰作。
《我们都是消费者》是一档以观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消费资讯服务类节目,以传递生活消费资讯为核心,杂糅播报、讲述、访谈、演示等多种样态于一体,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指导大家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庄河素有“世界贝库”之美誉,这里的海产品鲜美肥硕而遠近闻名,天津电视台几年来一直想到庄河做一期节目,但苦于对接不上。
2016年8月末,随着休渔期的结束,天津电视台为了抢抓收视率、放大焦点话题,本着“消费有学问,消费有智慧,消费有保障”的节目宗旨,旨在通过访谈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海产品的相关知识,制作一期节目。endprint
于志洋闻讯后,立即跑到天津电视台《我们都是消费者》栏目组:“你们到庄河采访,一切费用玉洋集团承担,玉洋集团保证给栏目组提供最好的服务”。
就这样《我们都是消费者》栏目组来到了庄河,玉洋集团派出企业专职潜水员现场为栏目组采捕海产品。栏目组对采捕上来体态饱满、色泽鲜艳的海参、鲍鱼、海螺、海胆等海产品,品尝过后,赞不绝口。
2016年9月6日至12日“大连开海海鱼丰收”、“大连开海贝类小镇”、“大连海王九岛游”三期节目在《我们都是消费者》栏目中滚动播出,辽宁庄河、海王九岛、大连玉洋集团通过《我们都是消费者》走进了天津市民的心中。真正印证了一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生态中国沿海行:走进大连》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6年策划的重点栏目,栏目的背后推手就是于志洋。以下是央视财经《生财有道》《生态中国沿海行:走进大连》第一集的题目及部分解说词:
志在海洋 生财千万
每年的九十月份,我国的海岛从北到南逐渐进入旅游淡季,但是在大连庄河市的海王九岛,却依然是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清澈湛蓝的海水孕育了一种特产——扇贝。扇贝在当地海洋中的养殖面积已经高达20万亩,每年可以带来四、五亿元人民币的产值。
忙碌的大姐们正在进行扇贝分苗换笼,她们只是按季节打零工,每年的收入也可以达到三万多元。而岛上玉洋贝类养殖合作社的30多户成员,一年的收入高的更是可以达到三、四百万元,最少的也能收入四、五十万元。
于志洋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进了扇贝养殖,却不料因品种落后,连续亏损四五年。但出于对海王九岛生态环境的自信,于志洋顶住压力,最终通过养殖中科院培育的中科红取得了成功,成功后他主动联合因养殖扇贝亏损的老百姓组成了合作社,共同养殖新品种。合作社成立后产量有保证、品质有保证,海王九岛扇贝在市场上开始掌握主动权。
扇贝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海王九岛走上了致富之路,但于志洋并不满足,他又开发了深加工,扇贝带来的利润因此增加百分之三十。
……
黄条鲥鱼又叫黄金鲅,主要是出口到日本做刺身食用。黄条鲥鱼每年的捕捞期只有15天左右,捕捞数量有严格的限制,现在据说只能在海王九岛养殖,养殖到15公分它的价格可以卖到30元一条。
如此具有地域特色的珍稀鱼种,却曾让于志洋损失惨重。在第一年养殖时,原本定价26元一条的黄条鲥,被日本客户要求以1元钱一条收购,当着日本人的面,于志洋将100万条黄条鲥鱼放生,这就等于千万元人民币打了水漂,但即便这样,于志洋还是义无反顾。
敢闯敢干,在优势资源里抢得先机;诚实守信,在商海沉浮中不忘初心,正是像于志洋这样志在海洋的创业者,让海王九岛因为发展而更具魅力。如今的海王九岛已经成为海洋开发的黄金海岸,海上养殖年综合收入在11个亿到12个亿之间,2015年比2014年增加30%。
2016年10月10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制作了四集专题节目,连续4天推介庄河、推介于志洋和他的企业。于志洋将海王九岛秀美的风光展现在中央电视台,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到庄河的海王九岛观光旅游。2017年10月1日至8日,庄河市共接待来自全国的游客达7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2、86%,旅游综合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1.57%。
《布局海产品全产业链,玉洋股份做客中国新三板》,这是笔者在《玉洋月刊》上看到的一个标题,这则消息在告诉人们,玉洋集团不仅仅登上了央视的荧屏,同时也走进了国内外著名媒体新华社,向世界展示多姿多彩的庄河。以下是玉洋股份做客新三板的的文字叙述及访谈内容。
2017年5月19日,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洋与财达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霍涛,共同做客新华网《中国新三板》栏目,就玉洋股份在海水养殖和海洋水产品加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现场气氛热烈,于志洋侃侃而谈,他从水产养殖业向可持续、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等话题与霍涛、新华网主持人进行了交流。
王家镇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频频出现在荧屏上。
2016年4月8日,玉洋股份正式挂牌新三板。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玉洋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5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84万元,同比增长69%。
在于志洋的心目中,助推庄河和玉洋集团,除了新闻媒体的参与外,更重要的是走出去、请进来。以下这几则消息全部来自于2017年关于玉洋集团的报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玉洋集团在国内外的影响。
4月25日,辽宁省海洋产业校企联盟成立大会在大連海洋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大会表决通过了《辽宁省海洋产业校企联盟章程》和联盟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秘书处成员名单。大连玉洋集团董事长于志洋当选副理事长。
5月17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大连玉洋集团派代表参加了展览会。玉洋展厅的四周悬挂着“我们来自北纬39度的大连海王九岛”广告牌匾,给参展商以及上海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6月16日,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东北代表处主任邓佩筠率新加坡政府及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代表团来玉洋集团参观考察,双方就推进海鲜贸易采购、海洋牧场养殖技术合作、供应链平台合作等事项进行了座谈,双方表示建立合作贸易平台,实现共赢发展。
7月1日,应庄河市政府邀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黔在大连市经信委、庄河市政府、庄河市经信局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大连玉洋集团进行考察。
8月2日,大连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厉明一行莅临玉洋集团参观指导。大连市科协领导对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大连市科协领导当即表示,要为玉洋集团打造一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且是全国第一家“双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双院士专家工作站”已经批复。endprint
9月10日至12日,大连海洋大学玉洋研究院对海王九岛附近海域进行了第一次科考,来自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的34名师生对王家镇附近海域进行海水科考。此次科考,为大连玉洋集团建设海洋牧场提供科学依据。
9月19日,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导莅临玉洋集团指导工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导参观完食品加工厂后,对玉洋集团整洁干净的卫生环境、严格标准化的生产车间连声称赞。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导表示将大力支持玉洋集团办理好出口所需资质,希望玉洋集团以匠心打造行业标杆,以品质引领国际风范。
9月20日,辽宁省海洋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系列活动暨“2017蓝海行动·盘锦行”活动在盘锦举行。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洋作为校企联盟的企业代表受邀参加活动并做了主旨发言。此次“2017蓝海行动·盘锦行”活动成功举办,促进了行业信息交流,同时也奠定了玉洋集团在辽宁省海洋产业校企联盟中的重要地位。
10月12日,欧亚集团代表团一行前来玉洋集团参观考察,欧亚集团代表团此次来访,旨在就玉洋集团冷冻系列、休闲系列等产品商讨合作事宜。
三、助推特色小镇建设
2017年7月27日上午,在黄海北部的一个绿色小岛上,突然响起喜庆的锣鼓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载歌载舞,庆祝辽宁省庄河市王家镇以“中国大连贝库小镇”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提起王家镇成功入围“中国大连贝库小镇”,还有一个精彩故事。
2017年6月27日下午,笔者正在办公室修改稿件,突然手机铃声响了,打开手机一看,是王家镇镇长苏福厚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苏福厚镇长急切地说:“老哥,我现在在沈阳,我们申报国家特色小镇出现了问题。急需您老哥帮忙”。
“申报国家级特色小镇怎么出现了问题”?我为王家镇申报国家特色小镇感到担忧。
“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王家镇本来是以国家旅游特色小镇申报的,但省里研究觉得咱们辽宁以旅游申报的特色小镇特别多,如果我们也报,第一是导致我们省内产生内耗,对申报不利;另一方面,国家特色小镇必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咱们海王九岛虽然在海岛旅游方面有着鲜明的特色,但辽宁省‘贝类之都名字更响,最后经过专家研究,不如申报‘贝库小镇更有竞争力,所以省里急需一个贝类小镇的专题片,请您帮助写一下专题片的解说词。省里要求今天必须写出来,明天制作完上报国家。”
放下苏镇长的电话,我一头雾水,一下午的时间要写出一个申报国家特色小镇的专题片谈何容易?就是整理资料恐怕都来不及,但如果写不出来,将直接影响王家镇申报国家特色小镇的进程。
怎么写,如何写,我掩卷沉思。突然一个名字跃进脑海,于志洋。因为就在今年4月份,于志洋出资聘请辽宁大学旅游规划中心和中景汇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为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中国大连贝库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已经完成,找我帮助提意见。我清楚地记得那套建设规划十分详尽,从九个章节规划中国大连贝库特色小镇的建设方案。于是,我拨通了于志洋的手机。他听完我的介绍后,虔诚地对我说:“王家镇申报国家特色小镇是好事,《中国大连贝库特色小镇建设规划》虽然是玉洋集团出资设计的,但它属于王家镇父老乡亲。王家镇的事儿就是我自己的事儿,我把这套方案马上派人送给你。”就这样,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中国大连贝库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的全部资料就放在了我的办公桌前。我凭借着玉洋集团的《中国大连贝库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和王家镇给我的材料,加上自己平时的积累,写出电视专题片脚本---《中国扇贝之乡王家镇》。以下是专题片的部分文字。
中国扇贝之乡——王家镇
辽宁省庄河市王家镇申报中国大连“贝库小镇”工作汇报
这是一条国际上公认的黄金纬线——北纬39度纬线。这是长山列岛中海洋资源最为富集而没有任何污染的黄金海域。辽宁省庄河市王家镇就是镶嵌在这片黄金海域上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全国贝类产品规模养殖与加工行业第一家“新三板”挂牌公众公司在这里起步。这里被誉为“海中盆景”、“世界贝库”。
……
王家镇现有海产品养殖户8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内最大的“中科红”海湾扇贝养殖企业,年产扇贝丁240万斤、黃条鲥鱼40万尾,杂色蛤30000亩,企业形成了以贝类与黄条鲥鱼等品种为主的海产品育苗、养殖、加工,海洋休闲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
近年来,王家镇先后与国内知名海水养殖科研院所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大连海洋大学玉洋研究院重点实施海洋水产品苗种培育与健康养殖、海洋牧场建设和海洋食品及资源综合利用等。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励精图治的海岛渔民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以建设“魅力、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型旅游海岛”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渔业强镇”的发展思路,做强做大渔业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努力推动王家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在这篇不足3000字的电视专题片脚本中,涉及到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文字叙述占到了四分之一,“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贝类产品规模养殖与加工行业第一家‘新三板挂牌公众公司”、“国内最大‘中科红海湾扇贝养殖企业”、“大连海洋大学玉洋研究院”等等,也就是说,玉洋集团的强力支撑,为王家镇申报国家特色小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11月8日,新华网发布消息《辽宁省13个乡镇晋升国家级特色小镇》,大连王家镇跃然纸上。“中国大连贝库小镇”让王家镇一夜之间闻名全国。
四、玉洋的企业品牌
北纬39度,是一条富于梦想的黄金纬线,玉洋人要依托这条黄金纬线打造自己的品牌,成就梦想。endprint
——摘自于志洋语
“源于海不止于海”。“我们来自北纬39度的大连海王九岛”。这是玉洋集团在参加国内外食品展览会时每次必用的广告语。这两条广告语形象地道出了玉洋集团的发展方向及品牌意识。“源于海不止于海”,这句广告语意味深长,它旨在告诉人们,玉洋集团的奋斗目标不仅仅局限于那片蔚蓝色的海域,玉洋产品虽然来自于北黄海那片洁净的海域,但玉洋的发展没有止境。“我们来自北纬39度的大连海王九岛”,它向世人推介了大连、推介了海王九岛,同时也展示了玉洋产品的品牌优势。北纬39度,是寒暑交界地帶,是一个富裕而又神秘的地带。它的神秘是因为和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有关。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品种多、质量好,令人沉醉。也许你不知道,波尔多就位于北纬39度,这个地带的气候非常适合葡萄酒的生产,因此造就了法国葡萄酒无法替代的神话。闻名于世的“世界藻都”——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也在这条纬线上,她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螺旋藻产业基地,因为有北纬39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就了此地带螺旋藻的高贵血统。螺旋藻因为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作为优良的营养补充剂,被人们所熟知。北纬39度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大连的海产品闻名全国,而被誉为“世界蚬库”的庄河市海产品则占大连市海产品总量的70%。她就位于北纬39度25分至40度12分之间。北纬39度因其充满富裕的产品、奢华的城市而闻名于世。在世界地图上,沿北纬39°线,你会发现北京、纽约、芝加哥、罗马、波尔多、马德里等名城尽在眼下。
2004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海县的石城乡、王家镇正式划归庄河市管辖,这对于于志洋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就在王家镇划归庄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于志洋为自己的企业正式注册了“玉洋”牌商标。从“玉洋”这个品牌诞生的第一天起,于志洋就打出了北纬39度的招牌,他向人四处推介北纬39度,他要借助于北纬39度的知名度让“玉洋”品牌扬名世界。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打造“玉洋”品牌上。他不惜重金外出考察,从国内外引进优秀技术人才,不断加大企业科技投入的力度。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别人花3元钱收购的海产品,他花5元钱来收购,要求只有一个,必须保证海产品的规格和质量。这样一来,不但渔民得到了实惠,企业也赢得了市场。“玉洋牌”海产品曾经连续多年在“广交会”、四川成都食品博览会、山东济南博览会、上海食品博览会上参展,产品不仅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还大量出口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西兰、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玉洋公司与国内外60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关系,“玉洋”牌海产品的出口量占85%。2016年,大连市人民政府授予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玉洋牌”扇贝柱丝系列产品为大连名牌产品,同年,“玉洋牌”海产品荣获“全国海鲜十大品牌”。从以下几则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玉洋集团在打造“玉洋”牌海产品方面的良苦用心。
国际糖酒会上大连玉洋捧回千万大订单
2014年11月26日《大连日报》本报讯(邹乃武)在日前闭幕的2014第八届中国(山东)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上,大连玉洋集团与济南银座商城、台湾统一集团、山东邵氏集团等企业签订了1000万元的供货合同,成为此次交易会的最大赢家。
大连玉洋集团是第一次参加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此次糖酒交易会上,大连玉洋集团打出了“我们来自北纬39度大连海王九岛”的广告牌匾,参展的20多个种类的海产品全部是今年新开发研制的海鲜即食品。这些精美的产品亮相交易会之后,立即引起了一些商家的高度关注,先后有50多家企业就产品代理与大连玉洋集团进行了洽谈。此次交易会上,大连玉洋集团还荣获了“消费者满意品牌”的殊荣。 大连玉洋集团是庄河市水产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以海洋食品加工、旅游度假、进出口贸易、农业综合开发、石油、商业为一体的大型集团。
用良心做健康食品
“感动民心”频道2015年2月12日(作者大连市工商局李绯)。
大连玉洋集团是国内著名的扇贝食材供应商,产品遍及国内外高端市场。“玉洋牌”海产品均产自纯净无污染的大连海王九岛海域,该海域位于北纬39度。
公司秉承诚信经营,用良心做健康食品的理念,立志成为安全食品的制造者。为保证食品质量,公司建立了极其严格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从产品源头开始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主动发现和控制生产工艺和技术有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等多方面因素,确保产品质量管理。公司产品全部通过了QS认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生产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档案制度、检验管理制度、化验室管理制度……,制定了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标准,用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健康食品。
“2015年度中国海鲜十大品牌总评榜”
荣耀揭晓
2016年11月18日,《华商晨报》“2015年度中国海鲜十大品牌评选”由“品牌排行网”主办,该活动以稳定大型企业发展、带动行业品牌化发展为目标,以促进民族品牌为主题,面向所有行业所有品牌开放,本次评选异常火爆,不但吸引了国内近一半的海鲜品牌和经销商的参与,同时,也被新浪、网易、人民、新华、中国网等70多家知名网络媒体高度关注,是国内海鲜行业少有的大型权威品牌评选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更是争相报道。本次评选,不但成为海鲜行业领军者齐聚的盛会,更是众多国内优秀品牌崭露头角,表现自我的绝佳机会。经过紧张激烈的网上投票、资质审核以及消费者商誉评价,2015年度中国海鲜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于1月27日完美降下帷幕。荣登“2015年度中国海鲜十大品牌”榜单的优秀企业和品牌如下:
第五名:玉洋 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大连玉洋水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人民币,是由大连赞丰水产有限公司、大连明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大连玉洋食品有限公司、大连玉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4家子公司集合为一体的产业化外向型企业。玉洋集团水产品养殖加工基地设在国家级自然景观保护区“海王九岛”,系北纬39°无公害海域。玉洋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海洋水产业为主,集海产品养殖、捕捞、食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设备配备齐全,有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产品主要以“海王九岛”特有海产品资源为原料,从选料到工艺配制,生产出品质优良,口味独特的产品。集团除了多款鲜活(冻鲜)海产品外,集团“玉洋”品牌系大连市著名商标,品牌主导产品有海参、扇贝丁、海鲜酱、扇贝柱丝罐头、贝类虾类休闲食品等不同种类产品。endprint
公司正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加强海洋牧场规模养殖基地的建设力度,继续着力深加工,突围国内海产品加工行业,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及发展目标为全国现代渔业的典范企业。
五、玉洋的企业文化
发刊词
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志洋
岁月无痕,流光难驻,弹指间玉洋集团已经走过十四个春秋。十四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十四年风雨兼程、跌宕起伏。十四年中,玉洋集团从单一的海产品养殖公司发展壮大为集海珍品育苗、海产品养殖、捕捞、食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从全国不知名的贝类养殖公司发展壮大为全国贝类产品规模养殖与加工领域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公众公司。集团取得的骄人成绩,与每一位员工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
随着集团的成长与壮大,集团受到空前的关注,政界、商界、学界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走进玉洋,倾听玉洋,集团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展示自我,向社会发声。为此,承载着玉洋文化、玉洋精神的内部资料《玉洋月刊》适时首发,它创办既是满足集团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集团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举措。
衷心希望《玉洋月刊》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能够充分展示企业成长的心路历程,肩负起内部文化传播和外部品牌建设的双重使命,谱写出集团发展的华美篇章。
这是于志洋给内部资料《玉洋月刊》撰写的发刊词,《玉洋月刊》从今年5月16日创刊以来,至今已经发行了6期。《玉洋月刊》虽然仅仅8开4版,但却承载着于志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殷殷希望。
一个企业不能没有她独特的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不能称为企业。为了企业文化,他倾注了辛勤的汗水。
早在10年前,玉洋企业就在庄河建起了玉洋艺术团,尽管当时资金十分紧张,但玉洋艺术团仍然每年拿出10多万元资金支持艺术团的发展,玉洋艺术团每年走村串屯送戏下乡,传递着正能量,也传递着玉洋的企业精神。玉洋艺术团也曾经走进过中国大剧院,演出获得满堂喝彩,给玉洋企业带回了“全国文化艺术先进单位”的金字招牌。
《文明乡村行 百姓大篷车》是庄河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电视文艺栏目,这档栏目是由中共庄河市委宣传部主办、庄河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承办。两年来《文明乡村行 百姓大篷车》栏目走进庄河市25个乡镇、街道,军营以及学校,录制节目54场。
2017年5月24日、25日,新华社在新华网辽宁频道和文化频道分别以《辽宁庄河:<百姓大篷车>搭建群众文化生活新舞台》和《扎根沃土的<百姓大篷车>》为题配发图片对《百姓大篷车》栏目做了专题报道。中共庄河市委书记张淑萍在看完报道后,立即做了“扎根沃土、服务群众、惠及莊河、享誉全国”的批示。辽宁省理论期刊《记者摇篮》、《辽宁广播电视学刊》也都在头题显要位置刊登了《百姓大篷车》的创新与实践的调查报告。
7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胡占凡等省、市主管部门的领导亲临庄河对《百姓大篷车》栏目进行调研,胡占凡指出:“《百姓大篷车》栏目给正在困境中的县市级电视台探索出一条新路,是庄河台给全国广播电视界的一个贡献。”
《文明乡村行 百姓大篷车》栏目每周在庄河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播出48次,收视率创下了庄河电视业的新高。每当人们看到这个栏目,就会自然地想到玉洋集团,因为第一赞助单位就是玉洋集团。
于志洋投资建设的红日酒店位于庄河市打拉腰村和海洋村之间,距离红日酒店100多米的地方,有一处荒草连天的废弃地,玉洋企业入驻后,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音乐广场,购置了音响设备,给这两个村喜欢唱歌跳舞的老百姓配置了服装。每到夜幕降临,附近百姓都聚集到这里唱歌跳舞,感受着企业带来的便利。
2017年8月23日晚,王家镇“特色小镇,魅力九岛”庄河之夏文艺晚会在庄河市五一广场上演,举办方是王家镇人民政府和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晚会将王家镇绚丽迷人的海岛风光尽情展示给庄河市民,让市民通过晚会,感受到海王九岛的美,同时也展现了海岛人民热爱生活、拼搏向上的精神。
在大连玉洋集团注册地海王九岛,每年玉洋集团成立纪念日,于志洋都要给乡亲们送上一台丰盛的晚会,每年的晚会上,他都会拿出二、三十万元购买摩托车免费发放给海岛百姓,14年来,从没有过间断。
今年8月23日至26日,2017年大连市第一届帆船锦标赛在东港商务码头鸣枪开赛。本次活动由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大连市体育总会主办。共有10支队伍参赛,玉洋集团代表队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玉洋集团“宏阔、谋勇、忠义、共济”的精神却展现的淋漓尽致。
六、玉洋的企业精神
采访于志洋的爱人王晶波时,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于志洋的“义”换来了员工的“忠”。是员工的“忠”让于志洋从风口浪尖上获得勇气,是员工的“忠”将玉洋集团推上了顶峰。
在玉洋集团,节假日加班是常有的事儿。凡是有货物需要装卸,无论是公司员工还是管理层人员,不用通知,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港口。
今年41岁的王东华家住庄河市城山镇古城村,现在是玉洋集团的一名管理人员,在旅游季节她负责海王乐园游客的接待工作,冬季则管理着红日渔港酒店和玉洋金玛超市。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王东华毕业于金州金纺职业学校,毕业后在庄河大酒店做楼层经理。2005年年初,庄河大酒店停业,当时玉洋水产有限公司成立了海王乐园度假村,急需一名管理人员。王东华经过朋友介绍,来到了玉洋水产。
刚来公司时,公司没有供暖设备,一到冬天,天气寒冷,滴水成冰,有时宿舍里面的暖瓶都能结冰,困难可想而知。
2006年的冬天,玉洋公司有一批货物需要在山东出口日本,她受玉洋公司的指派,到山东学习烘干技术。
十几天后,她返回玉洋公司。当时玉洋公司新购进了先进的烘干设备,她手把手地教工人,从扇贝丁挑选到机器测试、从水分控制到颗粒大小、从烘干到包装她都亲自把关。endprint
由于日本客商急于取货。她连续工作了两天两夜。
一天夜里,她不知什么时候躺在公司的加工车间里睡着了,醒来时,身上多了件大衣,事后她才知道,自己睡着后,是尹次先师傅给她盖上了大衣。
干贝丁加工后,她与办公室主任赵忠斌一起去烟台送货。送货途中遇上了台风,渔船上下颠簸,坐在渔船的甲板上,她被荡来荡去。她甚至想到了死亡二字。
经过一夜的颠簸,渔船终于在天明时到了烟台,200多万元的货物全部合格。
为了给公司节约经费,她和五、六个人住在一个旅店里。
在谈及这段往事时,赵忠斌有感而发:“当时船在海上上下颠簸。我们想到了死,但是我担心不是自己掉进大海死了,而是千万别把公司200多万元的货物掉进大海。”
这就是玉洋人。在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公司的财产。
于志洋的金玛超市开业后,王东华负责金玛超市的进货工作,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她就一个人来到庄河市的批发市场,挑选蔬菜,而后运到港口,亲自装卸,最多时批发蔬菜上千斤,十多个装有一百多斤蔬菜的麻袋她都不知道是怎样扛上客船的。
采访结束后,她深有感触:“在玉洋工作,苦并快乐着。”
今年随同于志洋创业12年的赵忠斌在庄河做生意,玉洋公司起步之初,有时资金相对紧张,他就经常将家里的钱拿到公司使用,有时怕妻子不高兴,就偷偷摸摸地拿钱。妻子王艳明明知道他从家里拿了钱,也装作不知道。12年来,他究竟从家里“偷”过多少次钱,恐怕自己也数不清。
于志洋有6艘大马力捕捞船只,捕捞工人40多人。2012年,捕捞公司成立时,周海就来到玉洋公司担任船长。
2016年12月份的一天,辽宁电视台5名记者来庄河采访,我陪同他们进行了一次艰难的海上体验,感受到了玉洋人的艰辛。
当天中午,我们在南尖码头登上了玉洋公司的捕捞船,上船时人们有说有笑,感到新奇。随着渔船渐渐驶离岸边,海上风浪逐渐加大,刚才还有说有笑的我们有些招架不住了,每个人都出现了晕船现象。中午吃的饭菜一股脑的吐了出来。
渔船进入公海后,夜色漆黑,海上风力进一步加强,辽宁台记者不得不终止拍摄。他们躺在潮湿的船舱里,一动不动。
随同采访的人员中,唯独笔者没有晕船。我完整地记录着船员们的工作状态,看到他们在冰冷的甲板上将渔网一条条地放进海里,而后渔船在海上反复兜着圈子。四个多小时以后,开始起网,当一网网鱼被卸到甲板后,这些捕捞工人们开始分拣。他们将捕的鱼分门别类地装进箱子里,一直忙到天明。
我问周海,渔船最多时可以捕捞到多少鱼,他告訴我,最多时一次可以捕捞五、六千箱,每箱以50斤计算,最多时可以捕捞三、四十万斤。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所有的员工要连续工作一天一夜。
我问他在海上作业苦不苦,这位憨厚的渔民诚恳地说:“苦是有些苦,但想起于总对我们这些员工的关照,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当天上午9点,大连玉洋集团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公司的管理人员。人们凝神聚力收看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
“公司所有的管理人员无论手头多么忙、能挣多少钱,都必须一律放下,收看十九大直播,下午举行座谈。”这是于志洋在公司微信朋友群里发出的通知。
当天下午,玉洋集团管理人员就十九大报告,结合玉洋集团未来发展举行了座谈。以下是部分发言纪要。
刘琪琪《中国梦之庄河梦、玉洋梦》
党的十九大对我们企业今后朝着什么方向前进以及怎么前进,有着深刻的启发。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企业发展应当以带动当地百姓尤其是王家镇百姓致富为奋斗目标。
玉洋集团在壮大过程中应当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发展理念,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进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孤木不成林,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是凭一两个人的奋斗实现。
二、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企业发展应当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吃得苦中苦的精神。
玉洋集团致力于打造百年企业,这就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后续力量,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青年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1.理论与实践不能充分结合;2.工作推动上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3.抗压能力较弱,工作中往往承受不了太大压力。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当注重青年干部长时间、多岗位的基层锻炼,一方面可以提升其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团结群众。
三、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企业发展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生产优质健康食品。
玉洋集团在追求发展壮大的同时不能忽略对环境的保护,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另一方面重视提高公司员工环保意识,定期展开环保知识教育,从专业的角度加强员工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将资源浪费降至最低,控制成本。
……
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为一名庄河人,我们应当以庄河的未来为己任,一切有益于地方经济发展、一切有益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工作都应当被予以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玉洋人,我们需时刻谨记企业目标,肩负企业使命,弘扬企业文化。
王朝发《中国梦、庄河梦、玉洋梦》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庄河梦就是进入全国30强县市。
……
中国贝库之都在庄河,那么贝类产业联盟盟主理所当然是庄河,而贝类产业联盟的发起单位玉洋集团责无旁贷。失去盟主意味失去机会,失去机会意味增加竞争对手。endprint
梦想的关键在于实现,不能实现的梦想就是空想,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做梦娶媳妇,想好事”。如何实现梦想,梦想=泪水+汗水。
玉洋梦的实现。
脚踏实地,少说多做,从零做起;
梳理目前影响上市工作的所有问题,下大决心,花大气力,落实到人,逐项解决;遇到问题,不只是说过且过,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排除一切障碍,跟踪到底;靠制度管理与约束,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既然参与游戏,就必须懂得游戏规则,更要遵守游戏规则;
不靠天,不靠地,完全靠自己,打铁必须自身硬。
这就是玉洋人的精神。
第八章 家有贤妻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至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是一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从头再来》,演唱者刘欢。这也是于志洋与妻子王晶波互相共勉的歌曲。
俗语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王晶波就是于志洋背后默默付出的女人。
采访王晶波时,她流了四次泪,采访间断了四次。这个坚强的女人在回首同于志洋走过的艰难历程时断断续续向我讲述了几乎近在眼前的往事。
在王晶波的印象中,于志洋用三个字就可以代替。忠、勇、义。
王晶波出身于瓦房店市一个干部家庭,父亲王志升是瓦房店市公路段工会主席,为人一生耿直。
1992年,王晶波与于志洋在瓦房店相愛了,尽管当时父亲并不同意她与于志洋恋爱,但于志洋豪爽、热情、处事果断的性格深深地打动着她的芳心,她觉得有这样一个人生伴侣值得托付。
1993年,年仅23岁的王晶波和于志洋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婚后不久,于志洋便告别了新婚妻子,一个人来到王家镇从事海产品贸易。
丈夫的冷暖时时刻刻牵挂着王晶波的心,她急切地需要同丈夫在一起创业,但几次都被丈夫拒绝。
1994年年初,王晶波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走进了王家镇,她要和丈夫一起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王晶波走进王家镇时,恰好是春节刚过,海上的浮冰正在悄悄地融化。站在王家镇的码头上,呈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片漂浮的冰块。于志洋在海岛上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他们不得不栖息在百姓家中。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她与丈夫开启了创业之旅。
刚来海岛时,人地两生,有些渔民捕捞的海产品不愿卖给她。她就与当地百姓交朋友,谁家要是有个大事小情,她都会在第一时间和于志洋帮助解决。
她的善良逐渐被海岛百姓所认可,一些渔民愿意将自己打捞的海产品卖给他们。
她亲自到大连跑销路,用自己的真情感染着客户。
于志洋常常感激妻子对他的支持,在夫妻20多年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挫折,他都能坚强地站立起来。
王晶波28岁那一年,是一个多事之秋。一天,她在王家镇收购海产品回来的路上,一个男人酒后驾驶摩托车将她撞到,送往医院,诊断为肌肉坏死。在医院治疗期间,于志洋在国外贸易中被人骗了钱,钢材款也被人拐跑了,一次损失了200多万元。而这200多万元都是从亲属、朋友处临时倒借的钱款。尽管她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心里在流泪,但她却鼓励丈夫,天下没有过不去的河。
在那一段日子里,是夫妻之间的互相鼓励,才度过了难关。
于志洋的父亲当过多年船长,对天气十分有研究,王晶波每次出海都要询问公公天气情况,公公乜斜着眼睛看着天空,便会告诉她今天的天气情况,如果老人说今天天气可以,王晶波就觉得见到了希望和曙光。公公的预报十分准确,十几年来没有过失误。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王家镇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时渔民们捕捞的海产品多的时候,海产品出现了卖难,一些小商小贩故意压低价格,但王晶波却从不压价,她认为是海岛的百姓养育了她,她按照市场行情及时回收渔民们捕捞的海产品,将损失留给自己。
王晶波清楚地记得,1995年夏季的一天,她收购了100多箱海参,总重量达到六、七千斤。
收购的海产品多了,心里就自然有了压力,这些海参运到大连后,一些客户挑挑拣拣,故意压低价格。王晶波就亲自拜访老客户,争取他们的支持。等到这批海参卖出去的时候,天已经傍晚,回到庄河时已经是繁星满天的深夜。
多年来,凡是王晶波所接触的客户,都成为玉洋集团的朋友,在近20年的海产品销售中,她几乎没有过一次闪失。
有一次,于志洋去外地送货没有及时赶回来,王晶波收购了一大批新鲜海蜇,等将这批海蜇制作成海蜇皮之后,由于天气原因,没能及时运出海岛。晚上她一个人守护在海边,睡在潮湿的塑料布上,寒气袭人。夜里台风呼啸,她在梦中惊醒,辛辛苦苦制作的海蜇皮被巨浪卷入了大海,她也差点被海浪带进海里。在王家镇经营海产品的日子里,究竟有过多少这样的经历,她已经记不清了。
王晶波经营过海参、螃蟹,收购过供外贸出口的黄鱼、黑鱼,加工过扇贝丁、海蜇、海虹。她最长一次8个月没有离开海岛,为于志洋的事业默默奉献。
王晶波几个月没有回瓦房店看望父母,引起了父母的担忧,为了能够分担女儿的忧愁,1998年,退休的父亲和老伴搬进了海岛,从此再也没有离开。他们默默地帮助女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父亲的到来,给王晶波解脱了许多烦恼。父亲以前在长海县当过海军,酷爱大海。王晶波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小的时候,一次,父亲摇着渔船出海执行任务,突然遇到台风,父亲和渔船被海浪推到离部队所在的海岛有10多海里的一个小岛上。父亲告诉她,如果不是自己水性好,恐怕再也见不到她和母亲。为了这件事,王晶波和母亲后怕了许多年。endprint
父亲虽然身体有病,但自己从来也不提起,他犹如一个陀螺,整天忙碌着。
在大连玉洋集团有限公司王家镇基地,有一艘破旧的渔船,这艘船记载着王晶波和于志洋的苦辣酸甜,承载着一家人的悲欢。
1999年的深秋,王晶波和父亲正在海边收购海产品。突然台风肆虐,把刚刚买来不久的小船缆绳打断,小船在海上飘荡。见此情景,父亲跳进了大海,死死地抓住那只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船,一直把小船拖向岸边。
王晶波的父亲今年3月份因肺癌离开了人间,与父亲的那次争吵竟成为她内心永远的伤痛。
三年前的一个夏天,玉洋集团正在王家镇施工,一天夜里,公司丢了几袋水泥。父亲经过明察暗访,得知是一个瓦匠将水泥搬回了家。父亲准备去那个瓦匠家将水泥要回来,王晶波坚决不同意。于是父女俩有了以下对话。
“我去找他,把水泥要回来。”
“已经拿走了,你还能要回来吗?再说,我们还得靠人家干活呢?”
“干活也不行,我坚决去要,看你们这帮败家子,连水泥丢了都不敢要。”
“不让你要你就别去要,他把水泥搬回了家,可能有他的难处。”
“有难处他为什么不当面和我们要,偷偷摸摸的,我最瞧不起这样的人。”
“爸,你千万别去要了好不好?”王晶波哀求着父亲。
“你要是不让我去要,我就回瓦房店。”父亲很坚决。
正在气头上的王晶波赌气地说:“你要回就回吧,反正我不让你去要。”
下午,父亲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海岛,在亲属们的劝说下,父亲虽然没有离开海岛,但父女俩的这次争执成为女儿最后悔的一件事。
沒过几天,父亲突然感到胸闷,找到当地医生诊断,没有结果,王晶波要送父亲去庄河医院,父亲坚决反对。直到第二天父亲突然昏迷过去,才送往庄河市医院,经诊断为心肌梗死,做了支架手术。
父亲第二次做支架手术是他68岁那年,也是在工作中再度昏迷,王晶波连忙用摩托艇将父亲送出海岛。医生听说父亲是用摩托艇送来的,感觉是奇迹,医生告诉王晶波,心脏做支架手术的病人是不允许坐摩托艇的,但父亲却每天乘坐摩托艇进进出出。
今年,王晶波的父亲身患肺癌去世了,他在医院的病床上还念念不忘回海岛去看看,再看那片海。
如果说父亲是玉洋集团的“把家虎”,那么王晶波的两个妹妹则成了她的大管家。
于志洋投资建设的金玛超市在王家镇开业后,两个妹妹就来到海岛,一个帮助姐姐照顾超市,一个帮助管理养殖场,兢兢业业,却从不图回报,即使给她们开工资,两个妹妹也都拒绝接受,她们只是想为姐姐、姐夫分忧。
王晶波从不干涉于志洋的工作,她只是想在于志洋的身边为他排忧解难。于志洋十分痛爱妻子,公司如果遇到了难题,他会第一时间通知两个小姨子,告诉她们不要将困难说给姐姐听,免得妻子担忧。但尽管如此,王晶波也能从于志洋的行动中察觉出来。
于志洋有个习惯,他每天回家都喜欢做饭、唱歌,但一遇到难事,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默默地吸烟。
每每到了这个时候,王晶波都会默默地操持着家务,悉心地照顾着丈夫和儿子。
每每到了于志洋遇到困难时,王晶波都会用一句话来鼓励他:“我们本身就是一穷二白起的家,多少年从风雨中走来,如果实在不行,从头再来”。
是“从头再来”激励着于志洋度过许多难关。
在于志洋的家庭中,用其乐融融四个字最为恰当,儿媳与婆婆在二十多年来的生活中,从没有过不愉快的事儿发生。儿媳孝顺着婆婆、婆婆疼爱着儿媳,
在左邻右舍的心目中,于志洋和王晶波对父母的孝顺有口皆碑。于志洋有个习惯,愿意陪伴父母。每天下班后,王晶波便会接替于志洋把手头没有完成的工作做完,给于志洋留有陪伴父母的空间。
每天下班,于志洋就会挤出时间陪伴父母。他带着儿子回到父母身边,陪母亲唱歌、跳舞,给父母做饭,洗脚。他的一言一行,时时感染着儿子,儿子也学会了乖巧、懂事,每天睡觉前都会给父母洗脚。
于志洋的母亲心地善良,每次于志洋和王晶波给她送来好吃的东西,母亲舍不得吃,偷偷地送给左邻右舍,她怕儿子、媳妇不满意,就往往在儿子、儿媳走后才把东西送给邻居。王晶波得知后,便鼓励母亲:“你不要担心儿媳生气,你想给谁就给谁,不够,我们再给你拿。”
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许多人向往的天堂,这里蓝天白云、水草丰美。
2017年8月22日至28日,王晶波领着儿子于昌弘走进了绿色的大草原,替丈夫还了孩子一个心愿。
原来,儿子一直想去大草原看看。于志洋已经几次答应了他,但苦于工作脱不开身,始终没能了却儿子的心愿。为了让于志洋安心管理企业,王晶波就领着儿子去看大草原。
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让儿子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儿子更多地走自己的路,是他们的共识。去年,于昌弘所在的学校举办夏令营活动,目的地是北京。一些孩子家长都陪着孩子去了北京,而王晶波和于志洋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他们让孩子自己去参加夏令营。儿子在北京结交了一些小朋友,准备明年的暑假,这些小朋友们到庄河来看儿子。王晶波认为,孩子不能在父母身边呆一辈子,他们长大后要靠自己去飞翔。
只因为有了王晶波的默默付出,才使得于志洋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任何困难,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最让王晶波敬佩的是于志洋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只要能做的事情从来不想回报。他只希望身边的人越来越好。
凡是在玉洋集团工作老员工,都是当年一同跟随于志洋打天下的人,员工有了错误,只要觉得不是不可救药,于志洋和王晶波就绝不放弃。几年前,一名员工因为账目不清,给公司带来了损失,这名老员工自己觉得对不住于志洋夫妇,执意要离开。尽管于志洋夫妇再三挽留,这名员工最后还是离开了玉洋公司。endprint
这名员工走后,于志洋十分关心他的生活,常常在电话里沟通,王晶波心里清楚,于志洋是忘不了这个风雨同舟的伙伴。因此,公司有什么喜庆活动,王晶波便会准时地把这名老员工请回公司。
三年前,当王晶波得知这名员工生活过的很不如意时,便和于志洋找到了他,请他回公司上班。这名员工沉思了半天,哽咽着说:“三哥、三嫂,你们还能像以前一样对我吗?”
于志洋笑了笑,拍着他的肩膀说“回来吧,我们永远是兄弟。”
2017年4月18日,是于志洋45岁的生日,这一天,于志洋花300多万元购买了16台轿车,并将这16台轿车作为礼物送给公司有贡献的员工,在发放钥匙仪式上,王晶波亲自将钥匙交给了这名员工。
或许是家庭的熏陶,或许是夫妻之间的相互影响,王晶波的心胸坦荡得如辽阔的草原。玉洋集团现有员工300多人,临时雇佣员工最多时达1000多人,公司给正式员工办理了五险一金,给临时工人都办理了人身保险。
玉洋集团公司挂牌之后,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玉洋集团的发展,从2016年夏季开始,玉洋集团在国内聘请了十多名高级管理人才,每人年薪高达十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随着高管人员的增多,新的矛盾产生了,一些老员工认为,是他们和于志洋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如今却是这些高管来坐镇,心里不平衡,甚至有的老员工认为,这些高管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于志洋对此很苦恼。王晶波时时告诫于志洋“新老交替,阵痛是难免发生的,但你不要总是听你身边人的话,他会左右你的思想,如果你偏听偏信,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走自己的路。”
为了减轻于志洋的压力,王晶波犹如一名扑火队长,逐个找有意见的老员工谈话,把高管对玉洋集团未来发展的作用讲给兄弟们听,由于多年来兄弟姐妹在一起吃住,员工们对她心服口服。
王晶波唯一担心的不是公司能挣多钱,而是于志洋的身体,她认为,钱不是万能的,只有健康,才能有作为。
第九章 于志洋的胸襟
大海养育了于志洋,大海陶冶了他海一样的胸怀。他大仁大义,大爱无疆。他的义,换来了员工的忠;他的仁,使精英汇聚,企业扬帆远航。
—— 摘自王晶波访谈录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是世人赞誉弥勒佛的对联,也是于志洋最喜欢的一幅对联。
在20多年的打拼中,他上当受骗的事例很多。
2005年,庄河市黑岛镇的一个朋友找到了于志洋:“三哥,我在鞍钢可以搞到钢材。”
“什么,你能搞到钢材?”当时钢材在市场上十分紧缺,如果能搞到钢材可以赚一大笔钱。
“可我手头没有资金啊,所以找你咱们合伙做这笔买卖。”朋友见于志洋有些动心。
“需要多少钱?”
“也就八、九十万吧。”
“好,我给你九十万,你马上去办”。就这样,于志洋当天下午就给朋友在银行中支出了90万元现金。
朋友走了,于志洋左等没有消息,右等也没有消息。拨打朋友的手机,手机关机。
事实告诉于志洋,他被骗了。
于志洋来到朋友家找到了他的母亲,打听她儿子的去向,母亲听说儿子从于志洋手中拿走了90万元,吓得浑身发抖,她不忍心欺骗儿子的朋友,因为家里以前有困难,都是于志洋出手相助。她告诉于志洋,儿子前几天赌博输了很多钱,借的都是高利贷,肯定是把那笔钱还了高利贷。于志洋没有打扰这位母亲,而是从包里拿出了2000元钱,交给朋友的母亲,安慰老人家:“婶,你也别上火,多保重”。
2008年,于志洋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人物,笔者随同他进京领奖。在北京期间,于志洋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話的另一端就是骗他90万元钱的朋友,这位朋友在北京做生意,得知于志洋来北京的消息后给于志洋打电话,准备先还他20万元。于志洋当即告诉朋友:“你只要认识了错误就行了,90万元我一分也不要,好好孝顺你的父母吧。”
说完,于志洋便放下了电话,后来朋友又打了几次电话,于志洋没有接。
这就是于志洋的性格,仗义疏财,嫉恶如仇。他的朋友遍布天下,但如果发现有不良嗜好,马上断绝来往。
有一次,于志洋和爱人王晶波领着儿子上街购物,突然发现一辆摩托车将一位老大娘刮倒后扬长而去,老人当即昏厥。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但没有人敢上前,于志洋掏出手机一边叫救护车,一边搀扶起老人。
十几分钟,救护车赶到,于志洋和王晶波将老人抬上了救护车。在医院里,王晶波和儿子守护在老人身边,于志洋先后拿出500多元钱给老人挂号、取药,当老人的儿女闻讯赶到医院时,于志洋一家人已经离开了医院。老人出院后,她的子女四处打听母亲的救命恩人,但于志洋一家始终守口如瓶。见义勇为、不图回报,是于志洋一家人多年来遵循的准则。
今年48岁的解德华是庄河市大郑镇宋派村农民,2004年他在大连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300万元从别人手中接管了一个占地面积400亩、70个温室大棚的反季桃李园,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桃李园已经被原来的经营者做了贷款抵押。
到了2015年,解德华亏欠银行贷款1200多万元,实在无法经营。当年,于志洋一次性将解德华的贷款还清,从银行手中接管了桃李园。在研究经营人选时,于志洋亲自到解德华家中走访。他让解德华帮助算一笔账,桃李园一年能产多少水果,收入多少钱。解德华将桃李园的水果数量、产量一一告诉于志洋,最后得出一个数字,每年至少收入150万元。在与解德华的交谈中,于志洋发现解德华是一个能吃苦、懂经营的农民,诚实、守信。于是,他不顾亲朋的反对,让解德华经营桃李园,所有的管理权都归解德华一个人说了算。
公司规定,解德华第一年经营桃李园,所有收入都归解德华一人,从第二年开始,解德华每年上缴公司30万元。endprint
解德华听说于志洋让他经营桃李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志洋也诚恳地告诉解德华:“你经营桃李园没有盈利,不是你管理的过错,而是资金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我于志洋绝对不能让你掉队”。
在采访解德华时,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告诉我,去年桃李园由于受天气影响,收入117万元,去掉工人工资,他自己能够剩余50多万元。这是他经营桃李园12年来第一次见到的“真钱”。
玉洋集团的帮扶使他树立了信心,今年年初,他砍掉了一批李子树,用自己挣来的钱在大棚里栽上了樱桃、蓝莓。明年就可以结果。这个曾经一度悲观失望的农民在玉洋集团的扶持下正在规划着美好的未来。
娄振成,高中毕业,现在是玉洋集团的办公室主任,每天开着公司发给他的公车上下班。他原来是庄河机电设备公司的保管员,2008年下岗。经过朋友介绍,2011年来到玉洋集团工作。在采访他时,他的眼睛有些湿润。
他告诉笔者,于志洋最大的特点体现一个“正”字,工作上讲“正”,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生活上体现一个“义”字。于志洋既不以金钱留人、也不以职业留人,而是感情留人。他打了个比方,假如我现在玉洋集团开2000元的工资,别的单位给我8000也不会走。谈起原因。他说:“在玉洋集团工作的新老员工谁家要是有事,那都是于总自己家的事。凡是跟随于志洋在一起工作的人员,没有一个肯离开他。他仿佛是我们员工的家长,无论是什么人,他都能团结在周围。”
2017年,玉洋集团公司的会计赵颖慧丈夫检查出是癌症,于志洋听说后,他在第一时间捐款20000元,在他的带动下,机关工作人员纷纷捐款,不到一上午的时间,捐款50000多元。
张云雪是65426部队复员的一位军人,今年2月28日到玉洋集团工作,提起于志洋,他赞不绝口。在玉洋集团工作,他觉得特别有干劲,尤其是董事长的热情为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都对他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玉洋集团工作,你不用前怕狼、后怕虎,只要对公司有利的事情,你可以大胆去做”。
邴姗姗是今年大连海洋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她在玉洋集团工作,处处有家一样的感觉,尤其是于总的为人,更让她觉得是父亲般的温暖。一个周六的晚上,她和同事正在做PPT项目。夜半时分,门突然开了,于志洋拎着一袋苹果、饼干进来了。原来于志洋在回公司时,发现他们正在工作,就特意出去为他们买来了夜宵。
21岁的刘琪琪家住在沈阳,今年在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也来到了玉洋集团证券部工作。她告诉笔者,她从来就没有看到于总有如此的魅力。今年6月16日,蓝海行动盘锦行,全国34所高校,16所科研院所负责人汇聚盘锦,于志洋做了讲演,8分钟的讲演全部脱稿。他在发言中对所有院校提出了“两不怕、一转化”的思想,不怕失败、不怕资本投资、所有院校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到玉洋来转化。
他的講演,震惊全场,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王迎春,大连玉洋集团总经理助理,这是一个坚强而有个性的女人。2015年以前,她在上海做市场营销。一次,她到玉洋集团商谈产品销售合作事宜,经过几天的接触,被于志洋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2015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她来到玉洋集团谈合作项目,经过几天的接触,她敏锐地意识到玉洋集团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感到玉洋集团在研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她毅然地放弃了自己的企业,将自己千辛万苦得到的休闲食品配方带到玉洋集团,成为集团的一名员工。
她的家在大连,儿子只有7岁,由母亲帮助看护。提起到玉洋集团的感受,她用了四个字回答“无怨无悔”。
每逢节日,员工们都能收到于志洋和王晶波送来的小礼物,请员工在一起吃饭、会餐更是常有的事情。
玉洋集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周末外地员工回家探亲,车船等费用都由公司报销。每逢外地员工回家探亲,玉洋集团都会给员工准备礼物带给家人。于志洋在员工中提倡孝顺,多回家看看。
第十章 玉洋的中国梦
什么是梦想?梦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梦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 摘自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
王朝发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下面这份文件是不久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给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函,于志洋接到公函的那一刻,手有些颤抖,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贝类产业联盟的平台竟然由玉洋集团出资建设,追溯平台的最高管理权限也是玉洋集团。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参与中国贝类
产业联盟的相关事宜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由商务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指导的全国性科技社团组织,是政府推动质量管理、质量振兴事业的助手。愿意并积极支持和深入参与中国贝类产业联盟在大连举行的成立仪式,具体参与形式如下。
一、中食协给予本次联盟活动的支持
1、拟同意作为中国贝类产业联盟成立仪式的支持单位;
2、拟派中食协相关领导到会作重要讲话;
3、拟派中食协质量管理专家和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专家参与“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为主题的报告,为与会嘉宾传递最新的信息与相关政策的解读,帮助企业在提升品质和创建品牌等方面进行指导;
4、拟同意由中食协为中国贝类产业联盟独立发起《中国贝类质量追溯标准》,作为中国贝类追溯的范本向全国进行推广,提升庄河在全国的品牌新形象;
二、联盟活动主、承办单位需要配套的内容
1、联盟仪式期间由中食协信用与追溯体系建设负责人与中国贝类产业联盟企业代表(玉洋集团)签署追溯体系平台建设合作协议。
中食协为联盟搭建追溯体系管理平台。合作模式:一是此平台由玉洋集团出资建设,那么此追溯平台的最高管理权限为玉洋集团。
2、……endprint
6、以联盟追溯项目向大连市商务局申请供应链追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参考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工作通知》供应链追溯体系专项资金已经给到市商务局,用它激励企业尽快建设追溯体系。
接到公函后,于志洋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了庄河市经信局局长田文江,这是庄河市经信局和玉洋集团辛勤努力结出的硕果。
今年7月1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黔深入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考察。
考察结束后,参与考察的领导在玉洋集团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庄河市政府副市长于成福汇报了庄河海上养殖以及海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了庄河准备申报“中国贝类之都”的想法,于志洋在座谈会上对“中国贝库小镇”的详细规划也做了汇报。
听完汇报后,刘治会长对庄河市政府以及玉洋集团的做法表示肯定,他说庄河是中国海产品大市,又是辽宁省水产品加工的龙头,庄河已经具备了申报“中国贝类之都”的条件,玉洋集团携手王家镇党委、政府規划的“中国贝库小镇”思路明晰,规划科学、合理,经过努力一定会实现。那么能否以玉洋集团为龙头,牵动“中国贝类产业联盟”在庄河成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庄河海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同时也会打出庄河的特色品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将全力支持以上项目推进。
考察团走了,但刘治副会长的话却搅活了于志洋的心,成立“中国贝类产业联盟”是他的梦。
如何让“一代又一代人的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这是玉洋集团挂牌后于志洋苦苦思考的课题。如今已见曙光。于是他与庄河市经信局局长田文江几次进京,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共同探讨。经过几个月的奔波,庄河市申报“中国贝类之都”、玉洋集团申报的“中国贝类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正式获得批准,以玉洋集团牵头成立的“中国贝类产业联盟”项目也尘埃落地。
中国贝类产业联盟,将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互通有无,在育种、育苗、养殖、生产、研发、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互相渗透学习,不断输入科技研发成果,不断调优产品结构,向质量优、效益好的发展方向努力,形成以名牌产品企业为龙头,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良好格局,使大连玉洋集团早日成为全国现代渔业的典范和标杆企业。这是于志洋为庄河做出的重大贡献。
大连玉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国贝库小镇”方案规划图,清晰地勾勒出大连玉洋集团的未来走向。
大连玉洋集团海洋牧场选址在庄河市王家镇南部附近海域,总规划面积11.8万亩。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期三年。2018年投资建设1万亩,2019年投资建设2万亩,2020年投资建设8.8万亩。
1号海洋牧场发展区5万亩,为近海台筏外迁项目。全面整治沿岸风貌。
2号海洋牧场发展区6.8万亩,为休闲海洋牧场。开发游钓渔业项目,体验海岛垂钓文化。开发海洋生物观赏、潜水、采摘等水下运动项目,让游客尽情欣赏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海底生物,体会亲手采摘海参、海胆、海螺等海产品的乐趣。开发游艇、渔家劳作体验等水上运动项目。
此外,特色小镇还规划了与海洋牧场相配套的开展苗种培育、产品研发等内容的科技中心和海珍品精深加工中心。
公司将充分利用“海王九岛”渔业资源优势,加快健康渔业、特色渔业、品牌渔业、休闲渔业建设,推进现代特色渔业发展。
“中国大连贝库特色小镇”以“世界贝库”海贝为产业特色,以休闲渔业、海产品加工、海岛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康体等项目为支撑,凸显经济带动作用,通过活动运营将旅游消费导入特色小镇建设,带动当地渔民就业致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期为三年,计划总投资37.1亿元。根据资源和产业分布情况,规划其空间结构为“139”,即:一心集散、三带延伸、九区联动。
“一心”是小镇旅游集散中心。引进抗风等级高的滚装客轮和高速客轮,使目前陆岛交通客轮9艘15个航班的运力得到大幅提升,解决海岛旅游交通瓶颈问题。
“三带”分别指海王九岛风情带、山海漫游带和海上观光带。规划小镇分成九大功能区,即世界贝库产业区、海岛原生宜居区、海产加工研发区、海王风情码头区、滨海民宿娱乐区、山海康体慢游区、海湾营地运动区、渔耕文化体验区和九岛科考游憩区。
大手笔的规划,长远的发展目标,这就是于志洋的中国梦。
企业发展不忘来时的路,从当年的丑小鸭到今天的商业骄子,于志洋带领他的大连玉洋集团在庄河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着传奇故事。
是庄河这片肥田沃土培育着玉洋人,而玉洋人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着家乡这片土地。
潮涌北黄海极目世界,适应新常态敢为人先。风华正茂的于志洋将带领他的优秀团队以宽广的胸怀,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乘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扬帆远航,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邹乃武,现供职于辽宁省庄河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长篇小说获2010年度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笔会一等奖,作家出版社为其出版了长篇小说《懦弱是祸》和诗文集《北方情歌》。先后被授予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全国年度优秀作家、省、市广电系统先进个人、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廖全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