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草坪折射服务意识提升
2018-01-22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7年11期
习惯了“不得踏入草坪”的游客,今年“五一”在杭州西湖柳浪闻莺公园大草坪前遭遇惊喜:草坪开放,允许进入。同时开放的还有学士公园一处6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工作人员表示:草坪开放到何时,由草的生长情况决定;雨天不开放,帐篷、高跟鞋不允许进入。
一直以来,无论是校园、景区,还是普通的居民小区,市民们都习惯草坪上“绿草茵茵踏之何忍”的标识牌。虽然也曾有“种草不让人来躺,不如改种仙人掌”的吐槽,但还是以调侃成分居多,自觉不踏草坪已然成了一项关乎文明的规则。
当然,对于大多数草坪的管理者而言,做出这种决定倒是情有可原。行人的逗留和踩踏,都在客观上影响草地的生长。一旦人流量过大,还会造成草坪枯萎死亡,影响美观的同时,也推高了管理维护的成本。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景区此番开放草坪的价值就更加凸显。最直接的效果在于,此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游玩体验,赢得一片点赞是意料之中。毕竟所谓“踏青”,即使从字面上理解,也能够看出游人亲近草坪的愿望。
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说,景区用实践打破了“游玩自由”与“景区维护”间的对立格局,证明游客的体验与环境的维护,并非不可兼得。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实现这样的兼顾,其难度也不是那么大:使用两种草种混合种植,并辅以有限的限制条例,即可在常青的同时更加耐踩。
很大程度上,类似的转变不是一个能否做到的问题,而是一个愿不愿意做的问题。当然,类似的举动会产生成本,但也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游客“用脚投票”,这笔账至少值得一算。同时,其间所体现出服務意识的提升,更值得广大管理者借鉴。
(转自《楚天都市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