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零售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行业分析与应用前景

2018-01-22杨怀雷冯伟杰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8年1期

杨怀雷+冯伟杰

摘要: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政策不断冲击传统医疗、医药零售行业,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影响,医院间的协作模式、医患间沟通渠道、医生诊断方式、患者的购药习惯等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处方作为医患间医疗凭证,在医院与药店的流转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衔接作用,而作为互联网时代处方的新展现形式,电子处方又将有怎样的应用发展道路?本文从医药零售行业经营与行业发展轨迹的角度,分析电子处方的出现对医药零售行业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医疗凭证;电子处方;医药零售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医药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药品流通行业法规的不断完善,药品零售行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2015年药品零售市场销售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据统计,2015年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含化学药、中成药、保健食品、中药饮片、医疗器械、药妆品、日用品、其他商品)为332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6%,增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零售企业4981家,比2014年底增加16.8%,下辖门店20.49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4.32万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4.81万家,与2014年底相比分别增加19.5%、-7.7%、3.0%。

2015年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前100位销售总额为955.9亿元,占同期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的28.8%,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集中度虽有所提高但整体来看仍然较低,需进一步提高。

2015年,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为3.6%(如图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扣除不可比因素,平均毛利率为24.8%,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22.6%,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1]。

從药品零售行业整体而言,可概括为药品零售行业整体毛利率在降低,药品零售企业正处在行业整体趋向集中,企业间并购的浪潮中。

自2011年起,青岛某医院就推出“全无纸电子处方”,2015年,乌镇互联网医院通过“在线问诊”的方式为患者开具电子处方,并指导患者完成购药。2017年5月,西安推出《西安市药品零售企业推行电子处方服务工作方案》(试行)[2],使电子处方使用在真正意义上有了一份合规的政府文件,而电子处方的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我国的互联网医院不断涌现,处方共享平台等第三方互联网企业与当地医院、医药连锁企业开展合作。近年来,电子处方的应用已渐渐成为行业共识。

面对当下的时代背景,吉林大药房与北京成邦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电子处方系统开发工作,为吉林大药房的经营发展提供新技术新方法。

电子处方属于数据电文,符合《电子签名法》的规范范畴[3]。所谓电子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下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利用计算机为患者开具的,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并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数据电文。完整的处方包括前记、正文、后记三部分。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正文以Rp或R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后记包括医师签名,药品金额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

完整的线上电子处方流转过程还包括:医生与患者间诊疗沟通、医师开处方、药师审核过程(如图2至图5)。

通过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前来吉林大药房购药的患者可在门店完成诊疗-开处方-购药的流程,极大地缩减购药时间,尤其为有长期服药习惯的慢性病患者省去到医院排队问诊等候处方购药的麻烦,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处方来源合规合法可行,确保患者购药安全。

“全民医保”“两票制”“零加成”……国家围绕医药行业不断出台新政策,并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政策落地。新形势,新挑战,传统医药零售企业如何在受互联网影响的大环境中生存,如何在不断加剧的外部激烈竞争形势下发展,电子处方系统或许是医药零售企业可参考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 付明仲,唐民皓,朱恒鹏,等.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 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西安市药品零售企业推行电子处方服务工作方案(试行)[EB/OL].(2017-05-18)http://www.xa.gov.cn/ptl/def/def/in

dex_1121_6774_ci_trid_2416569.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15最新修正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