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连接脱贫新希望
2018-01-22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十九大之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不少新提法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当前,“互联网+”正成为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
新疆的阿克苏苹果、云南元阳红米、江西赣州的脐橙、拥有唯一二维码身份证的“跑步鸡”……来自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2017年,国内三大电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在农村的业务量均大幅增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近8400亿元,同比增长38.3%,农副产品和在线旅游是主要增长点。
不管是遥远的乡村,还是繁华的城市,只要有需要,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电商就能服务到家。在扶贫的道路上,“互联网+”也成为了一条主要的致富途径。它打破因地理和认知阻隔的“深巷子”,通过商业基础设施的搭建,挖掘贫困地区的“好酒”,让他们的商业价值输出到城市,从而实现脱贫。
无形的网络可以穿越高山大川、迅速连通整个世界,使彼此的需求在第一时间见面。将“互联网+”与扶贫开发对接,让贫困地区驶入“互联网+”的快车道,必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
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口,一间明亮宽敞的小屋显得格外温馨。这是十八洞村的电商服务中心,现在电商收入占全村收入的一半。
利用湘西州率先在此试点电商扶贫的契机,十八洞村及时建立电商合作社,包装村游线路和农副产品。平台建设围绕农家乐的资源和需求特点,对农家乐进行包装,对线下农家乐和农户提出电商合作要求,农户按照平台需要对农副产品进行分类和整理,让线上和线下无缝对接起来,让贫困群众享受到电商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目前,十八洞村的农副产品通过与盘古电商的合作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在京东、苏宁上都开设了旗舰店。盘古电商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采用“互联网+公司+农户”模式,先对十八洞村村民的总体状况做了考察,再运用互联网进行推广。比如,与直播平台合作,请村民直播家鸡在山野里觅食、回窝下蛋等场景,让网民直观地感受到这里的鸡是纯天然无污染,一直播就有人下单付款。
近年来,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经验已从花垣县推广至整个湖南省。花垣县“复制推广”十八洞村的经验后,2013年以来实现减贫2.8万人,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276元,比2013年增加1373元。
“互联网+”扶贫在江西于都县也颇具成效。“老区农产品丰富,但交通闭塞,电商恰好弥补了传统销售方式的不足。”靠电商平台销售当地脐橙的雷艳梅,如今已经是“农村淘宝”于都县罗江服务站负责人。
目前,整个于都县已经开设了320个村级服务站,其中85个淘宝村级服务站,222个京东村点,13个农村e邮服务站,覆盖123个贫困村;京东、阿里巴巴、居无忧、农村e邮等10余家电商企业陆续进驻了该县。
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忙碌的林阿发正在清点他手头的货物,从2017年11月到12月,他忙碌了一个多月。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让他有了一份新的收入。他表示,11月的收入已经突破1万元,这在闽西的小县城中已经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在甘肃省天水市积石山县的一个农村,一位老大爷在忙碌地整理堆放在自家小卖部门口的快递,小卖部旁边站了许多来领取快递的人,老大爷一边按照名字找快递,一边说:“这已经是今天的第56个快递。”
这些看似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故事都只是中国广大农村里农民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迅速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2017年的淘宝“双十一”3分钟破百亿,最终成交额达到了1682亿元,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创造了新的成交纪录。“双十二”延续了“双十一”的辉煌,成交量同样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可见,中国的“剁手党”还是很给力的,当然在交易额度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
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扶贫已成为老少边穷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当下的一个发展趋势。
2016年,互联网扶贫政策密集发布。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的战略任务部署;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对我国网络扶贫工作做出了整体部署;11月,在全国网络扶贫现场推进会上,网络公益扶貧联盟正式成立。
互联网基础工作迅速铺开,农村地区网络覆盖已是“春满枝头”。截至2016年11月底,农村网络光纤接入率达82.2%,农村光纤宽带用户超过6100万。全国6.68亿网民(中央网信办统计)的庞大数量也为农村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共享、远程、快捷的互联网能快速有效地发挥优化和集成作用,与农业、工业、流通部门和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充分融合发展,可以打破自然条件的制约,挖掘贫困地区产品的潜在价值。
endprint
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彭李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数据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的“火眼金睛”,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研判和精准管理。在技术层面可以记录和保存整个扶贫证据链,发挥有效监督,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同时,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避免农村盲目生产的状况。
贫困地区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是,有生产找不到销路,而且比一般地区更突出。对此,彭李辉表示,互联网在提供市场渠道方面发挥了精准的优势,让农民的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最大限度地去掉中间成本,通过互联网平台、电视购物、网络直播等形式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宣传面,带动销售量。
好东西如果没有好平台也难以走出农村。随着电子商务加速向农村渗透,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进,电商平台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网络创业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企业都在联合地方政府共同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各地扶贫工作提供农村电商服务、商贸物流、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帮扶,让更多的贫困户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2017年12月1日,继2014年阿里上市后,阿里巴巴合伙人再次集体亮相,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00亿元探索“互联网+脱贫”的新模式。早在2016年7月,农村淘宝就推出3.0模式,将村级服务站点升级为当地的生态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和公益文化中心。
除了阿里巴巴,京东也在积极践行产业扶贫,不仅陆续开发了“跑步鸡”“飞翔鸽”等农产品项目,还利用自己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解决了部分农产品上行物流成本太高的问题。2017年11月底,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还担任河北省阜平县平石头“名誉村主任”,并在他的个人微博喊出:“三年内帮村里贫困户脱贫,五年内让全体村民年均收入翻10倍!”
拼多多则成了社交电商中扶贫的新主力,将精准扶贫事业融入日常的业务运营。拼多多目前的主要操作方法是联合新农人在各地开展产业扶贫活动,不仅利用其“聚合需求”的模式优势迅速帮助农产品打通上行通道,新农人还能基于前端的规模化需求反向对生产种植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安排规划,由此实现供需的相对平衡。
此外,唯品会、易果、一亩田等电商平台也积极加入扶贫大军,一亩田与易果生鲜合作,将建立从产地端到消费端的产业链扶贫合作模式。这些电商企业全力投入扶贫工作,也成为中国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事业的一个缩影。
线上线下“一线牵”,电商扶贫路漫漫。在电商扶贫的这条道路上,要想让贫困户甩开膀子大步前行仍然任重道远。从当前形势看,农业产销模式陈旧、销售渠道狭窄、物流配套服务不足等问题影响着“互联网+”扶贫的推进速度。
因此,检验电商扶贫的成效,不是看华丽的大数据,更不是看粉饰的新产业,而是看有没有把电商扶贫的基础性工程建立起来,从长远谋划,与未来同行。要想切实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必须要把握好三个“一盘棋”。
互联网就像点亮全国贫困乡村的一盏盏明灯,串起一个个节点,让各种资源流动起来。政府在其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京东商城公关部表示,地方上借助电商扶贫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与现行体制机制存在一定的不匹配,这成为下一阶段发展“互联网+”扶贫工作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区域忽视“互联网+”扶贫基础性工作的建设,未在出台政策、行业标准、创新机制、分层培训、资金管理等方面全面谋划,导致县域电商服务外包后常常出现政府功能性故障,项目运行不协调,执行不顺畅,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甚至有些地方,把“互联网+”扶贫仅仅当作任务来抓,不结合实际,只为执行走过场,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实际成效甚微。
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是否重视“互联网+”扶贫政策体系的搭建。“互联网+”扶贫在一些地方开展得如火如荼,政府却没有出台匹配政策,这不正常。一旦换了政府主官,没有政策体系支撑,“互联网+”扶贫很容易夭折。相反,以政策体系为核心基础,“互联网+”扶贫工作不仅起步轻松,更能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筑巢引凤,激发经营主体扎根落户。
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为例,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发展“互联网+”扶贫一年多来,出台有关电商规划、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奖励政策、建设标准、评价体系、培训体系、服务指南等文件近30项。同时创建服务平台,规范行业发展,分三个层面发展电商,即农民以做微商为主,小微企业和合作社以淘宝为主,龙头企业以天猫京东等平台为主,并完善政策弥补电商生态体系的不足环节,有效推动“互联网+”扶贫快速发展。
鉴于此,当前农村电商起步阶段,不应只重视交易数据,更应注重加强政策基础性工作,“一盘棋”解决各类短板问题,为“互联网+”扶贫生态化铺路。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扶贫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真正破解脱贫攻坚难题。
农产品上行是目前“互联网+”扶贫的一个焦点问题,虽然各方讨论很多,政府、农民心情也很迫切,但是目前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表示,现在农产品上行面临着贫困地区交通不便、生产水平落后、大量优质特色的农产品卖不出来、销售渠道狭窄、产品品牌弱小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让农产品卖出去,电商促进精准扶贫,以及农产品上行促进精准扶贫的一个关键是农产品品牌的打造与推广。
中央財经大学教授、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由于贫困户生产是小众产品、小批量产品,用此种产品做电商,模仿大平台做批量的模式很难生存。小众、小批量的贫困户产品应是发展品质电商,或是发展互联网化的品牌电商。有了品牌保证,用户甚至不必知道产品的产地、来源,出于对品牌的信任便会消费,这样贫困地区消费扶贫的路才可能走得通。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品牌化的同时,标准化是对品牌建设的支持与补充,与品牌化相辅相成。农产品标准化是确保农产品安全、健康的重要前提,也是生鲜行业一直要解决的问题。本来生活网商品中心总经理钱祯澍表示,农产品想要从大山走出来并且能一直受到客户青睐,标准化是值得重视的关键一环。endprint
农产品标准化又对产品控制环节提出挑战。农产品品质控制与追溯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国家OID注册中心主任吴东亚指出,目前采用的追溯体系对每一个农产品或食品都有唯一的标识,采用最广泛的是OID(对象标识符)标识。通过互联网查询农产品OID便可快速找到它的相关信息,不仅包括商品条码所能识别出的商品种类,更可通过OID查询到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对于农产品提供者,也就是农户,吴东亚表示,农户需要委托建立或者接入相关的接收系统,按照规则申请相关的OID標识,最后按照要求录入产品信息,进行维护。
“影响整个中国贫困地区贫穷的很重要根源是物流,因为物流,导致贫困和落后地区消费者为工业品付出的价格比北京、上海等地高出很多。同时,因为物流成本高,大量优质农产品出不了村,出不了山区,出来以后到了北京、上海价格也高到消费者无法消费的地步。”刘强东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分享网络扶贫经验时发表了上述观点。
如何解决“物流”问题?刘强东向大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无人机。京东已经在陕西、四川两省建立了庞大的无人机网络,在四川京东要建185个无人机机场,建成之后可以在24小时之内把山沟里的优质产品送到全中国,把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降低50%到70%。
一亩田副总裁高海燕认为,物流对农产品上行的约束性程度与电商业态选择所产生的业务强度有关系。比如B2C,客单价小,单一业务很难形成交易规模,难以覆盖物流成本,所以物流是个大问题。而B2B,客单价高,单一业务规模相对大,往往能形成整车制的物流形态,这样,大多数农村的通路条件和运力设施是能基本满足的。基于这个分析,高海燕认为,农产品产地端的供应链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同时,相对于B2C而言,B2B在目前的农村物流条件下较能突破农产品上行物流障碍。
此外,有物流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可以先从培育“互联网+”氛围入手,借“商品入村”让农民体验电商,建立“下行”物流,快递企业满货进入县里,不愿意空车返程,结合农产品“上行”节约成本,双向物流体系便能逐渐建立起来。正如阿里巴巴副总裁孙利军所言:“下行通则物流通,物流通则上行通。”总之,物流体系“一盘棋”的理念就是不能仅看上行,只唯“卖”,还要兼顾下行,共生共享,上下同步,方能走得更远。(本刊综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