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坚定走自己的全球化之路
2018-01-22
英国《金融时报》1月21日文章,原题:中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全球化之路 中国领导人去年在达沃斯对全球化鲜明捍卫的讲话所传递的信息颇受全球化精英们欢迎。但一年后的今天,中国与西方的分歧却在扩大。美欧和日本认为中国在产业补贴等领域不公,还抱怨北京要求外企设立党支部。而中国也关切美欧日益严审其对外投资。这是双方更深层次不和谐的反映。中国与西方的基本问题在于,北京加入世贸组织时西方所期望的“融入”,已搁浅于互不相容的政治经济。
分析家们说,一方面,中国建成国家主导的混合型经济,同时倡导自成一体的全球化。另一方面,西方坚持基于规则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特朗普“美国优先论”侵蚀。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认为,与其说矛盾源自对抗,不如说在于中西方的“并行游戏”,“西方做西方的,中国做中国的。有些国家从中国得到很多钱,就按中国方式来。有些国家从我们这里得到很多钱,就照我们的方式来。”
这种互不相犯的状态却无法解决一个基本问题:美国、西方和中国所要参与的全球化治理体系究竟是什么?“并行游戏”并不稳定。北京正着意打造自己带头、遵守其规则的多边体系。这意味着假以时日,中国对目前左右全球治理的西方主导体系的依赖将降低。
“一带一路”倡议使北京坐上一种新型多边主义的主导地位。该倡议不谋求与相关国家谈判自贸协定,而是承诺北京出资和修建基础设施项目,这与美国做法大不相同。在欧洲,中国牵头政治商业集团“16+1”。所有16国也是“一带一路”国家,其中几个还参与中国出资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增强中国在欧盟的影响力。
北京牵头的其他若干机构(包括亚投行)也成为西方主导机构的替代,有些强调与西方同行合作,有些则谋求平衡或挑战现有秩序。
欧洲外交关系协会的弗朗索瓦等人称,“如果说1978年以来是中国慢慢融入国际秩序并接受规则,那么现在可以说是正转向系统性冲突。”中国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政策,欲在10大全球性产业争夺更大市场份额,促进“本土创新”和关键零部件自主制造。此类目标加剧西方担忧。不过,与对中国的其他指责一样,这些担忧不会让西方更有可能占据上风。美欧和日本所提的几个领域,已成为中国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经济——中国无意从中退却。▲
(作者詹姆斯·金奇,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