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尺骨远端钩状钢板治疗伴下尺桡不稳定的尺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2018-01-22吴艺锋刘焯明禤美群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尺骨克氏远端

吴艺锋,刘焯明,禤美群

(恩平市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529400)

伴下尺桡不稳定的尺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上少见的腕关节受损类型,极易影响患者下尺桡关节协调性以及稳定性。由于尺骨远端骨折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且骨折位置靠近关节面,治疗难度明显增加[1]。临床上常采取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如克氏针以及微型钢板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并未有合适的内固定器材,导致治疗效果并不显著[2-3]。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尺骨远端钩状钢板是应用于尺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最新设计[4],在临床应用中,尺骨远端钩状钢板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是否具备优势,目前国内外均罕见报道。本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伴下尺桡不稳定的尺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对象,探讨尺骨远端钩状钢板治疗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伴下尺桡不稳定的尺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钩钢板组与克氏针组各20例。钩钢板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 (47.5±4.3)岁;受伤原因:摔伤4例,交通事故伤7例,坠落伤3例,运动伤6例;骨折AO分型:A型7例,B型4例,C型9例。克氏针组男8例,女12例;年龄 27~72岁,平均年龄 (48.1±4.5)岁;受伤原因:摔伤5例,交通事故伤9例,坠落伤2例,运动伤4例;骨折AO分型:A型6例,B型6例,C型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5]:①均经过临床诊断以及检查确诊为伴下尺桡不稳定的尺骨远端新鲜骨折;②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③依从性较好,能够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排除标准:①具有严重并存病,合并颅脑、胸部、腹部等严重损伤;②合并同侧肢体骨折;③同侧肢体因既往损伤或其他疾病造成畸形或功能障碍;④伤后超过三周的陈旧骨折。

1.2 方法 钩钢板组:患者取仰卧位,进行麻醉后,根据尺侧纵行进行切口,并在骨膜下作分离操作,切开复位后使其完全暴露,根据患者骨折线方向选择合适位置,将钩状钢板置入并进行远端固定,加压后采取螺钉将近端固定,密切关注复位情况,按照规定放置锁定螺钉。克氏针组:麻醉后,利用牵引方式整复骨折,切开复位,根据患者具体骨折情况选择进针点,在向心性方向穿入克氏针进行固定,手术结束后可将克氏针尾部埋在患者皮下。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且在术后采取常规石膏托固定四周,拆除石膏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上肢功能评分 (DASH),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VAS评分标准[6]:0分属于无痛;3分以下属于轻微疼痛,患者可忍受;4~6分属于中度疼痛,并影响患者睡眠,尚可忍受;7~10分属于重度疼痛,影响患者食欲和睡眠,无法忍受。DASH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上肢功能正常,反之分值越高说明上肢功能极度受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VAS评分和DASH评分比较 治疗后,钩钢板组的VAS、DASH评分均显著低于克氏针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DASH评分比较 (x±s,分)

2.2 两组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钩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克氏针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x±s)

2.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钩钢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显著低于克氏针组的 40.00% (P <0.05)。 见表 3。

表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n(%)]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尺骨远端骨折时,由于骨折块较小,明显增加固定难度,其治疗方式已成为一种挑战,受到医疗界相关人士广泛关注。其中非手术治疗会造成下尺桡关节不稳以及慢性疼痛,并使三角纤维软骨失去支撑[7]。手术治疗成为唯一选择,内固定方法包括克氏针以及微型钢板等,由于克氏针难于固定骨质疏松性以及粉碎性骨折,且术后需制动,常出现针道感染、移位以及松动现象。而相关研究[8-9]显示,微型钢板内固定后,将普通螺钉打入尺骨头菲薄的皮质中,可能加重骨折粉碎程度,甚至固定失效。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研究[10]提出尺骨远端钩状钢板的治疗效果更好,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仅13.50%)。本研究结果显示,钩钢板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克氏针组的发生率40.00%(P<0.05),表明钩钢板组的安全性较高。尺骨远端钩状钢板具有低切迹,其光滑、圆形边缘可明显降低软组织解剖、切除的必要性。针对远端部固定尺骨头部分,采取固定角度螺钉可达到角度稳定性的作用,而近端固定尺骨干部分有锁定加压结合孔,利用锁定或非锁定皮质骨螺钉来进行加压或调节长度。远端带具有两个钩,可有效紧握尺骨茎突,为钢板放置提供参考点。因此在尺骨远端骨折治疗中,钩状钢板具有不同内固定选择、合适强度以及角度稳定性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钩钢板组的VAS、DASH评分均显著低于克氏针组 (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克氏针组 (P<0.05),表明钩钢板组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有效缓解疼痛感,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患者的伤害,促进骨折恢复。

综上所述,伴下尺桡不稳定的尺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尺骨远端钩状钢板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有效缓解疼痛,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1] 李征,张振伟,徐达传,等.腕掌侧双通道改良手术入路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学基础 [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5,33(3):259-261.

[2] 何家文,禹宝庆,黄建明,等.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10):881-884.

[3] 王朝晖,唐艳平,何波涌,等.后入路平行或垂直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1):21-24.

[4] 肖凯,谢鸣,黄若坤,等.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板治疗难治性第5跖骨近端Ⅰ区骨折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6):509-514.[5] 沈楚龙,杨康勇.Y型钢板及双锁定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疗效研究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2):1068-1071.

[6] 李书振,陈跃平,林宗汉,等.尺骨茎突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85-87.

[7] 简小飞,陈廖斌,王华.尺骨茎突骨折及分型对复杂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 [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0):918-920.

[8] 黄晓楠,沈明杰,范猛.锁定加压钩钢板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4(2):115-119.

[9] 李益军,金少波.锁定钢板掌侧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2例[J].交通医学,2015,29(4):342-343.

[10]吕兴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8-60.

猜你喜欢

尺骨克氏远端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不同类型尺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和疗效分析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