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探究

2018-01-22杨宜勇杨泽坤

关键词:贫困人口精准

杨宜勇 杨泽坤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社会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38; 2.伦敦大学学院 工程科学学院,伦敦 WC1E 6BT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扶贫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惠及了最需要帮助的9000万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一辉煌成就得益于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引。伟大的实践来源于伟大的理论,丰富的实践又不断完善正在发展着的理论。面对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这样一个中国奇迹,有必要梳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来龙去脉,总结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评估精准扶贫的实践绩效以及研究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重要贡献。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发展脉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是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历史上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都取决于当时的物质丰富程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往往面临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习近平不平凡的人生阅历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产生伟大扶贫思想的源泉。没有习近平早年的扶贫理念和实践,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精准扶贫思想。习近平自己也说过:“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2]

习近平1969年年初从北京到陕北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开始了长达7年的知青生涯,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他的世界观和扶贫观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仅在那里入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而且对中国贫困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洞察。他在《我的上山下乡经历》中说道:“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3]曲折的知青经历不仅让习近平与梁家河的人民群众结下深厚的情谊,而且也让他深切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当时的贫苦生活,面对中国当时的状况与国情,尽快摆脱贫困是人民群众过上富足安乐生活的唯一道路。只有一起穷过苦过,才更知消除贫困的迫切,习近平这段“吃苦”的人生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帮助人民群众摆脱贫困的信念与追求。

1982年习近平到河北正定任县委副书记,他经常下乡访贫问苦,在任期内跑遍了所有村庄。对于正定人民群众的疾苦,习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习近平与正定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正定历经三年终于摘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书写了精彩的正定“翻身记”。习近平1988年6月至1990年5月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宁德既是革命老区,又属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海岛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和海防前线等复杂原因,宁德经济起步较晚、发展严重滞后,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985年闽东(宁德)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仅33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3%,人均纯收入在160元以下、徘徊在温饱线的农村贫困人口就有77.5万人,全区9个县中6个是国家级贫困县[4]。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专门研究了宁德脱贫工作的思路: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要把脱贫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要扶持乡村集体经济实体,增强脱贫后劲;对于一些因连年病灾造成的特困户,要给予适当的救济,并扶持发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经营项目。对居住在高山偏远的少数民族——畲族,习近平则提出“民族工作的立足点在于发展经济,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才有可能谈民族的真正平等”[5]6。这些思路都来自于他上任后深入基层的认真调研。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时,在全省实施开发式扶贫,创造了山海协作、闽宁对口帮扶、造福搬迁、干部驻村、产业扶贫等许多宝贵经验,效果十分明显。

2003年1月20日,在浙江“两会”期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参加省人大温州代表团讨论时提出了自己的“扶贫观”:“贫困地区也有100万元的富裕户,我们的扶贫要扶真贫,要把握贫困动态的变化,讲求针对性,使投入的钱真正让贫困户受益。”[6]他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把这个思路贯穿到扶贫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中也谈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还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陕北一个小村庄当农民,一干就是7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劳作,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能够好一些,但这在当年几乎比登天还难。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2]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着。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彻底的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内涵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集中体现和精华所在。他特别强调:“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们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2]所有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精准扶贫重要思想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早在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由此开启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式萌芽阶段。他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7]。

2014年到2015年,经过在不同地区进行的一系列考察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思路逐步清晰。其中,2014年1月在内蒙古考察、同年11月在福建调研以及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是形成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关键时点。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与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8]。

2015年10月和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标志着精准扶贫思想进入重要的完善阶段。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干部群众时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他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9]。

2017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10]。

(二)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

关于精准扶贫扶谁的问题,关于怎么帮扶的问题,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8]。目前我国现存贫困地区大多生态环境脆弱、没有区位优势、生存条件艰苦,脱贫难度很大,而且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挑战着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传统扶贫开发方式,发展中的新贫困问题进一步凸显,这是当下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可以高度概括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2]。

(1)“六个精准”是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见效精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六个精准呢?全国各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要求,扶贫工作措施都有进一步的深化、细化。①关于扶贫对象要精准。牢牢把握“遵循标准、逐户核查、公示公告、分级确认、动态调整”的原则,确保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为精准脱贫提供可靠依据。②关于项目安排要精准。项目规划上要坚持“基础先行、规划到村、项目到户、责任到人”,项目决策上要深入基层了解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定项目,项目落实上要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标准、程序实施项目,建好精准扶贫项目台账,实现全程监管。③关于资金使用要精准。把扶贫资金安排与脱贫成效挂钩,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确保一分一厘、一丝一毫都用在扶贫开发上。④关于措施到户要精准。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小处着手,抓住当前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⑤关于因村派人要精准。认真总结驻村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发挥好驻村干部的作用,确保驻村干部沉下去、待得住、干得好。⑥关于脱贫成效要精准。无论是贫困户脱贫还是贫困县摘帽,都要和脱贫攻坚总要求、总任务对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对表,每年退出多少要精准到县、到村、到户、到人,成熟一个摘帽一个,脱贫一户销号一户。

(2)“五个一批”是指: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习近平针对如何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提出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①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发展“一村一品”或者“一村多品”,实现就地脱贫。此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让一批困难人群通过转移就业奔小康。②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此外一批农村人口和欠发达地区人口可以通过向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和一些中心城市转移实现小康。③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④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⑤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

(三)解读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认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实际上是由四种扶贫理念集成在一起,其合而为一、密不可分。

一是感情扶贫,切实聚焦最需要帮助的人。这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认真践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1]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现在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确实发自内心地牵挂他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12]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在走访贵州遵义农村时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13]。显然,没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不可能有精准扶贫。

二是组织扶贫,切实向最需要帮助的人倾斜。这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准扶贫既是一项群众工作,又是一项政治工作。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农村干部在村里,工作很辛苦,对他们要加倍关心[10]。在贫困村,大力推行合作社联党员、党员联农户、富户带穷户、大户带小户的结对帮扶机制,效果十分明显。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要防止层层加码,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10]。

三是发展扶贫,切实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时刻牢记在精准扶贫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要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加大扶贫劳务协作,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要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突出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和学生上学等问题。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行动,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政策要突出精准[1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特别强调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推动力量,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格局,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机制,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四是自立扶贫,充分发挥受助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国家和社会帮扶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关系,注重培育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5]6“撸起袖子加油干”“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14]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习近平强调:“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了它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过程。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5]10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成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而实践就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精准扶贫思想也必须接受实践效果的检验。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依然是人口多,底子薄,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900多万贫困户、89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由此拉开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精准扶贫的序幕。

2013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就是要把减少扶贫对象作为首要任务。各省区市要抓紧制定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减贫指标、减贫成效在贫困县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对贫困县实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

2014年既是精准扶贫的启动之年,又是社会扶贫的创新之年。全国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扎实工作,狠抓落实,扶贫工作在新的起点上高位推进,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4-01/25/content_2640104.htm.,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重点工作全面开展,片区规划顺利实施,社会扶贫开创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顺利完成了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2014年全国选派了近13万个驻村工作队,基本实现了对贫困村的全覆盖。40多万干部到贫困村住村扶贫,既培养锻炼了干部,也为减贫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是我国扶贫开发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安排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全国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气象,2015年提前完成了再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2015年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大力支持电商扶贫工作,不断加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对贫困县的支持力度,目前在全国确定示范县496个,其中贫困县261个,占52.6%[16]。2015年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中期目标和“十二五”扶贫工作圆满收官。“十二五”期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6000万左右,总共减少了1亿人。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273元增加到2015年的6600元以上,翻了一番,增长幅度连续5年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贫困地区饮水安全、道路交通、电力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目标基本完成[17]。

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也是我国扶贫开发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6年,全国动员近200万人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共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补录贫困人口807万,识别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国家先后发布10个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配套文件,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101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对“老大难”问题拿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扶贫投入力度空前;还调整完善了结对关系,对口扶贫首次实现对30个民族自治州的全覆盖。同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注重发挥人才、技术、动员等方面优势,为驻地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2016年12月20日闭幕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超额完成当年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了全新的部署,脱贫攻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见表1);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10]。从总体上看,党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得到了贯彻,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落实,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在科学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和群众参与是基础等,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

表1 2012-2016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及其减少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注:农村扶贫标准按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

2017年既是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又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在加大投入、巩固基础、攻克难点、解决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考核评估。2017年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重点开展四项考核:一是对中西部22省省级党委和政府2016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开展正式考核,并组织有关省份进行交叉考核。二是组织第三方对各地拟宣布退出的贫困县开展评估检查。三是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采取交叉考核的方式,重点考核减贫成效、劳务协作、产业合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情况。四是开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采取各牵头部门分类考核的办法进行。同时还加强督查巡查,对2016年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回头看”。对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易地扶贫搬迁和分工落实等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在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及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评估中问题突出的省份开展巡查。2017年聚焦现行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更加注重精准脱贫落实落地,更加注重综合分类施策,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更加注重脱贫质量,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较真过硬考核评估,再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推动脱贫攻坚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国际影响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治国理政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是在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必将对在探索中前进的其他国家产生积极的影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减贫行动也有重大的启迪。

(一)精准扶贫成就令世人瞩目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说,“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19]。

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已经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又进一步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20]。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成为世界上减贫数量最多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多年来,中国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减贫道路,2015年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基本实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高度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迈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二)外国学者高度评价精准扶贫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政治学教授乔·泰勒认为,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令他印象最为深刻,这向世界证明了西方模式之外的另一种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不仅对中国本身意义重大,也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脱贫努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非金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加斯·谢尔顿多次到访中国,他明显地感受到中国的贫困人口在快速减少,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习近平主席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致力于让中国人民脱贫致富,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非常关键的。”谢尔顿表示,非洲国家非常愿意学习中国的减贫经验,“在非洲,人们非常关注中国的减贫事业。我的学生们经常问我,如何将中国的减贫经验应用到非洲”[21]。

俄新社政治观察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撰文说,近10年来,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印度智库中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斯里马蒂·查克拉巴蒂说,近年来中国在改善民生和减贫问题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脱贫人口减少1200多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曾经的贫困人群已经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认为,中国政府针对贫困人口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都颇有成效,比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服务等,这些措施为减贫事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22]。

波兰罗兹大学经济社会学系主任拉法尔·马特拉认为,中国宝贵的减贫经验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益,“也值得一些欧洲国家借鉴和学习”[22]。巴基斯坦国防大学教授哈尤姆·汗认为,精准扶贫的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明确了扶贫职责,体现了中国政府重视落实的态度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中国的扶贫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的扶贫是通过发展经济,从根本上缓解贫困问题,而不仅仅是对贫困地区给予资金支持。此外,中国政府有一套系统的扶贫计划,注重层层落实[23]。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希望借鉴中国“精准扶贫”经验。他说,中国政府为缓解国内贫富两极分化的压力,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攻坚方案,其中包括中西部大开发规划,使中西部相对贫困地区能够搭上全国经济增长快车,共同致富。中国政府为扶贫所作努力和所获成就也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行的经验和样板[22]。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徐浩良表示: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根据国情作出的解决贫困问题的战略决策和实践。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和施行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中国领导人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推进精准扶贫,是扶贫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是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23]。

(三)精准扶贫特色鲜明并将惠及世界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世界扶贫理论的最新贡献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精准扶贫的成败关键在于细节。坚持务实工作,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见效精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致链条,实现了精准扶贫的连续传递和连续推动。二是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施策。坚持以人为本,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和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覆盖全部农村贫困人口,体现了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三是精准扶贫充分发挥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坚持中国特色,把政党组织、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很好地串联在一起,多元驱动,证明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多元治贫新机制的效率。追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脉络,既离不开习近平同志非凡的成长经历、独特的人格魅力,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

未来中国政府将大力推进国际减贫交流合作。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牵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就是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比如近期举办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第11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和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组织实施援外减贫培训、“东盟+3村官交流项目”和中非青年减贫与发展交流项目,推进东亚乡村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等。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贡献。在解决中国现实贫困问题的具体工作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推向前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创新。目前在农村精准扶贫顺利推进的同时,城市精准扶贫也在积极探索。特别是未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背景下的精准扶贫阶段性结束以后,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面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扶贫事业,中国人民将续写新的历史篇章,同样值得世界的瞩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28].http://news.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EB/OL].[2017-10-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6/c_1116851045.htm.

[3] 习近平.我的上山下乡经历[J].学习博览,2010(12):16-17.

[4] 廖小军.扶贫开发“宁德模式”之我见[EB/OL].[2017-10-25].http://www.ndwww.cn/zw/ndww/2016/0204/9657.shtml.

[5]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6] 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EB/OL].[2017-10-25].http://zjrb.zjol.com.cn/html/2015-12/15/content_2933722.htm?div=-1.

[7] 习近平.扶贫切忌喊口号 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目标[EB/OL].[2017-10-2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1-03/5457417.shtml.

[8] 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EB/OL].[2017-10-25].http://www.farmer.com.cn/ywzt/wpd/fp/201512/t20151230_1168660.htm.

[9]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 祝全国各族人民健康快乐吉祥 祝改革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N].人民日报, 2016-02-04(1).

[10]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EB/OL].[2017-10-2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223/c1024-29100971.html.

[11] 范仲阳.以人为本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N]. 光明日报,2013-07-15(1).

[12]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解读“继续向贫困宣战”[EB/OL].[2017-10-2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324/c40531-24722003-3.html.

[13] 李婧.习近平提“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EB/OL].[2017-10-25].http://legal.people.com.cn/n/2015/0804/c188502-27408724.html.

[14]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EB/OL].[2017-10-25].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101/c64094-28991776.html.

[15] 高鹏,马跃. 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EB/OL].[2017-10-25].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29/c_1117292359.htm.

[16] 侯雪静.国务院扶贫办:采取超常规方法让深度贫困地区脱贫[EB/OL].[2017-10-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7/05/c_1121270531.htm.

[17] 2015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EB/OL].[2017-10-25].http://www.gov.cn/guowuyuan/vom/2015-12/31/content_5029863.htm.

[18] 姜柏宇,侯磊.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闭幕[EB/OL].[2017-10-25].http://www.mod.gov.cn/topnews/2016-12/20/content_4767334.htm.

[19] 习近平: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EB/OL].[2017-10-2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1-03/7604017.shtml.

[20] 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 [EB/OL].[2017-10-25].http://www.cn.undp.org/content/china/zh/home/library/mdg/mdg-report-2015/.

[21] 中国减贫成就令世界赞叹——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大力改善民生[N].人民日报,2017-03-13(3).

[22] 常天童,沈忠浩,白纯,等.综述:中国精准扶贫脱贫方略启迪世界 [EB/OL].[2017-10-25].http://www.scopsr.gov.cn/zxdd/zdxw/201703/t20170310_295335.html.

[23] 牟宗琮,陈效卫,林雪丹,等.中国扶贫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脱贫攻坚努力[N].人民日报, 2015-11-30(21).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精准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精准扶贫二首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