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羹之美 在于合异

2018-01-22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12期
关键词:鲍叔牙慈爱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汤羹的美味在于味道间的调和,古人引用这个例子旨在说明合的意义与价值。合为象形字,甲骨文中呈现为一个盛饭的食器,上部为盖子,下部为器身。《说文·亼部》讲,“合,合口也”,指扣合、闭合的意思,其后又引申出聚合、会合、匹配、和睦、和谐、融洽等不同的意思。

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伦理范畴,就家庭而言需要和合相处,就朋友来说需要志同道合,就国家来讲更需要彰显合的内在价值,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求同存异,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家 庭 之 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幸福关乎社会的健康与稳定。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注重家庭的和谐幸福。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合字常常用于表达夫妻之间美好的爱情,《诗经》中亦不乏描述夫妻和合幸福的典故。《王风·采葛》中描绘了一位男子焦急地等待妻子采萧归来的画面,“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郑风·女曰鸡鸣》中则演绎了一出让人羡慕的夫妻生活剧。“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女子说公鸡打鸣了,催促自己的丈夫赶紧起床。而丈夫贪睡,说天色尚早,辩解道:“不信你看,满天的明星还闪着亮光。”妻子又说,宿巢的鸟儿将要飞向天空,你该带上弓箭出去打猎了。在妻子的催促下,丈夫收拾行装准备出门狩猎,临行前妻子嘱咐道:“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把射中的猎物带回家,我给你做成好吃的,再配上一壶好酒,你弹琴来我鼓瑟,生活就是如此幸福美好。通过诗中夫妻间极富情趣的对话,感受到了他们真挚的感情与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就像一幕生活短剧,彰显着夫妻和合的幸福美好。

俗语讲,血浓于水。在爱情之外,亲情也是世间难以割舍的情感之一,孟子更是把亲情排在了“五伦”关系中的首位,即所谓“父子有亲”。父母与孩子之亲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所以儒家讲“亲亲”为仁,要“入则孝,出则悌”,对父母要孝顺,对子女要慈爱,对兄弟要悌达。明人冯梦龙说,“父慈子孝,家之福也”。诸葛亮的《诫子书》写满了他对儿子的慈爱,并劝诫他要好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若不能立志好学,到时候穷困潦倒,又怎么能来得及后悔啊!北宋宰相包拯亦告诫后世儿孙,为官要清正廉洁,不可作奸犯科,否则死后不能葬入祖茔。包拯一生为官清正,他告诫后世儿孙的话语虽然严苛,但亦是满满的慈爱之情。把慈爱当作溺爱是不可取的,对子女过分呵护,实则是伤害了他们的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慈爱,子女对父母的爱是孝顺。《孟子》讲“仁之实,事亲是也”,仁的实质就是侍奉双亲,对父母孝顺。《易经》有言:“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仙鹤在山的北坡鸣叫,小鹤与之应和。“鹤鸣子和”亦成了形容亲子和合的典故。

兄弟关系也是“五伦”中非常重要的关系之一。元代李直夫就说:“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难再续。”兄弟间能否和合相处,将直接影响到家庭能否幸福和睦。据史籍记载,南朝时有田姓一家三兄弟,在父母离世后要分家,别的家产都分妥,只剩下院中的一棵紫荆树不好处理。兄弟三人商量,待明日把树砍断,一分为三。岂料第二日,老大田真准备去砍树时,发现紫荆树一夜之间枯萎而死。田真非常震惊,就对两位弟弟说,紫荆树本就一条根,听说我们要分家,要把它截为三段就枯死了。兄弟三人大为感触,决定不再分家,把已经分好的财产又合起来,紫荆树也重新复活。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兄弟间关系和合的重要性。

交 友 之 合

与朋友交往谈心,会让自己忘却心中的烦恼,除去一身的疲倦,从而回归本真的快乐。《论语》首章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孔子也鼓励学生要多交贤友,而贤友的首要标准便是志同道合,追求的志趣与理想是相同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不同的人就无法与之共事。东晋葛洪也说:“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有山海阻隔也不会觉得遥远;志向不同的人,即使近在咫尺也不会觉得很近。所以说,距离的远近并不能够决定朋友间的亲密程度,心灵与志趣的契合才是关键。诚如初唐诗人王勃的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是朋友间心灵相应、志同道合的真切描述。

战国时,燕国隐士田光为帮助太子丹刺杀秦王,举荐荆轲,更为保守秘密而刎颈自杀。荆轲在秦殿之上图穷匕见,刺杀失败,慷慨赴死。田光之忠,荆轲之义,可谓肝胆相照。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年少时就是好友,两人出征作战,管仲躲在最后面,受尽士兵讥笑,鲍叔牙为其争辩,管仲不是怕死,而是需要保存性命回家照顾老母亲。几年后,齐国发生内乱,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继位,是为齐桓公。其后,鲍叔牙说服齐桓公摒弃前嫌,任用政敌管仲为相,开创齐桓公一代霸业。“管鲍之交”也成了朋友之间相知相合的一段佳话。

历史上不乏像“管鲍之交”这类彰显朋友间志同道合的传奇佳话,亦不缺少志道不合的事例。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一天,两人同席读书,外面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状,深知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说:“子非吾友也。”从此,便不再与华歆为友了。交友之法最关键的就是要志同道合,即使身处千里之远,也可以同心交好。友谊坚固如胶似漆,情谊坚定堪比金石。

国 家 之 合

合的理念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下,合中所承载的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旗帜,彰显出中国特色与气派。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需要交流互鉴,求同存异。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力量对比和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普遍赞誉,将中国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国际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语出《黄帝内经·素问》篇,文中这句话虽然谈的是养生问题,但也道出了古人探寻事物规律的思维方式。智者求同,是说要合异求同,互相包容,融合分歧,获得双赢;愚者求异,是说要避同求异,盲目地扩大分歧,突显矛盾与差异,进而两难。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其宗旨就是合。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国情不同,发展不同,但是向前发展的愿景是相同的,这是合的基础。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态度去加强对话和沟通,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共享机遇,共迎挑战。

在国际合作中,既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也不可放弃自己本有的特色,为了追求绝对一致,而丢失了自己的优势。要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保有自身特色,发挥所长,实现自我超越。《左传》有言:“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如果用清水来给清水增加味道,谁又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弹奏一琴或一瑟,谁又能听得下去?唐人孔颖达解释说,“唯有一声,不能成乐”,只有琴瑟和鸣,才能弹奏出动人的音乐。合作,不是追求完全一致,而是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正是通过不断地交流、合作、创造,发展了绚烂多姿的文明图谱。“我们所处的,既是同舟共济的时代,也是个性彰显的时代,既是机遇前所未有的时代,也是挑战前所未有的时代。”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既要坚守自身的特色,也要兼容并蓄,从善如流,获得双赢。

猜你喜欢

鲍叔牙慈爱
真挚的友情——管鲍之交
慈爱的妈妈
灯 塔
管鲍之交
爱国情
管鲍之交
我写的诗
慈祥和慈爱
鲍叔牙与管仲
最慈爱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