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贱伤农不能重复上演

2018-01-22苏州市三会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12期
关键词:粮库收购价吴江

□ 苏州市“三会”

苏州市吴江区“两会”

人努力,天帮忙,今年,江苏省苏州市水稻丰收。然而,吴江区很多种粮大户却乐不起来。乐不起来的原因是,今年国家水稻收购最低保护价在去年下跌0.05元的基础上,再次下跌0.2元。虽然只下跌0.2元,却像往骆驼身上加了最后一根稻草,让原本就在盈亏线上挣扎的种粮人难以支撑。由此,不少种粮大户萌生退意。

“上、下、少、低”困扰种粮人

上:种粮成本逐年上升;下:粮食收购价不断下跌;少:种粮利润越来越少;低:种粮积极性越来越低。这四个字,基本反映出当前吴江区种粮大户面临的困境。

吴江区2015-2017年三年平均水稻实际种植面积16.8万亩,平均亩产620公斤。2018年实际种植水稻17.3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其中,震泽镇拥有耕地30000多亩,今年种植水稻24841亩,比上年增加7000亩。水稻面积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生态补偿政策激励,当地复垦复耕力度加大。现全区实际有种粮大户1000个左右,本地人承包面积占20%,外地人承包面积占80%。其中,震泽镇拥有290多个种粮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承包大户。

据测算,吴江当地水稻成本(承包费和各项物耗)平均每亩约1450元,参照去年平均亩产1240斤,按照今年每斤1.3元的最低保护价,每亩才能卖得1612元,只有100多元的微薄利润,可以说,种粮大户连自己的工资都挣不出,更不要谈经营收益了。

更无奈的是,肥料、农药等各项农资和人工等生产成本却在不断上涨。如20公斤纯氮,去年98元,今年112元;一袋水稻专用复合肥,去年62.7元,今年83.7元。而每亩人工则从过去的80元涨到了150—200元。按照价值规律,粮食跌价,与之相关的成本也应下降,但是肥料、农药等却反而上涨。吴江区农办和种粮大户反映,问题主要出在种粮人对农资没有议价权。

另外,种粮人的承包合同期限多为三年,都是预缴承包费再贷款种粮,当年生产性流动资金全靠贷款,每户贷款额在30万—50万元,具有一定的风险。

种粮大户和农业主管部门反映,辛苦一年换来两手空空,不少种粮人产生了畏难情绪。特别是占比80%的外地承包种粮户,一旦大面积亏本,很有可能弃田而去,从而引发耕地大面积抛荒的危机。

夏家斗村农机大户沈财林,拥有从耕地、插秧、植保、收割、运输到烘干全程一条龙20多台(套)各种农业机械,实力不谓不强,但照样增收困难。他2010年开始种粮,面积从1000多亩增加到今年2100多亩。去年,每亩水稻成本1450元,卖粮收入只有1400元,主要靠“自家农机自家用”不计成本、种植部分优质稻米自销等,才扳回了每亩一二百元的利润。他说,今年虽然水稻长势好于去年,但各种农资都在涨价,要想不亏本,主要寄希望于新开拓的几百亩绿色无公害优质大米来增收。

震泽镇丰盈农机专业合作社潘锦明,去年种了1600亩水稻,一亩只卖到1340元,原因是天气不好,造成粮食品质差,而成本则在每亩1450元左右。能够支撑下来,也是使用自家农机没有计入成本。他感到“现在所有东西都涨价,只有粮食收购价在跌”,今年天气虽然不错,但偏逢水稻收购价不给力,再这样下去,大户都不愿种田了。对于自产自销,他也不是很有信心,感到“如果所有的粮农打下粮食后都不再交售给国家,而是改为自销,也不一定卖得掉”。

林港村种粮大户王顺甫,1990年开始承包种粮,今年种了1350亩水稻。去年每亩盈利100多元,主要是靠自己卖米。今年他的目标是争取保本。目前,他拥有4台拖拉机、2台插秧机、2台收割机,“辛苦这么多年,赚的钱就是挣了这点家当”。

齐心村专业合作社是村干部带头合股组成的种粮大户。社长朱建芳说,去年种1400亩水稻,总共赚了20万元不到。今年面积扩大到1860亩,感到很吃力。粮食收购价跌了,但肥料农药一亩地涨了20多元,人工涨到110元一天,而且还找不到人。“收购价下跌0.2元,一亩就是200元,跌的全是净利润,种地真是越来越吃力了。”由于合作社是村干部合股的,因此村里提出,种粮再亏,成本再高,分给村民的承包租金不能降,不能到群众头上揩油。

三十出头的花木桥村朱姚洪,是震泽镇最年轻的承包大户,也是难能可贵的种田接班人。他包了1000亩高低不平的复垦田种水稻,去年亏损10多万元,平均一亩亏100多元。今年虽然年景好,但偏遭收购价下降,让他更增添了一份压力。

粮食生产的利益分配冲突浮出水面

据吴江区粮食部门相关负责人反映,国家连续两年下调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今年新稻尚未登场,东北大米主产区一些粮企就已打出每斤1.16—1.20元的收购价,因此国家出台1.3元的最低保护收购价,也与市场实际行情相符。但是,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出发,对农民交售的粮食,各地国有粮库仍然必须应收尽收,来者不拒。去年为减少种粮人亏损,吴江区每斤稻谷还增加了0.1元的地方财政补贴,这对收购量数以万吨计的粮库着实是一笔巨额开支,吴江粮食部门每年补贴给收购的资金都要一二千万元。

近些年,吴江区粮库粮食收购量比较稳定,每年10万—11万吨,其中秋粮(稻谷)8万吨左右,实际进入储备库的只有5.7万吨,多出来的四五万吨粮食,必须通过市场消化掉,压力也非常大。而今年国家下调收购价,意味着去年收购的粮食全被套牢了。在库存价与收购价倒挂的形势下,种田大户希望通过向粮库售粮来赚钱,几无可能。

吴江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反映,当前谷贱伤农现象,突出反映了支农政策存在的偏差。

现在,政府农业补贴难以惠及生产者。吴江水稻田生态补偿每亩420元,整村流转的每亩再补贴150元,国家耕地保护综合补贴120元,再加上承包费,每亩收入1400—1500元。现在得益的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即村级集体和流出土地的农民,粮田面积多的村一年粮田补贴收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流出土地的农民,就因为拥有几十年不变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不下一天地、不沾一脚泥,每年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有的甚至高达1200—1300元。而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劳动者却没有得到支农政策的好处。他们认为,如果再要增加种粮补贴,就应直接加给生产者。

吴江农委反映,2017年12月底前签订的承包协议,每亩粮田承包价格普遍在700—850元,个别高达900元,而且一签三年。按照目前“二连跌”的最新稻谷最低收购保护价,种粮大户已经很难承受。目前实行的承包价格挂牌竞价,还有一定的盲目性。

对于上述涉及粮食生产利润分配问题,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关于继续加大政府支农补贴。有关部门认为,当下我国农业政策补贴已经达到WTO警戒线,除非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部交给政府做,否则很难再投放直接补贴。二是关于降低粮田承包费。相关部门认为,从维护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角度看,农民家庭的土地收益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仅不能减,而是还应加。

根子在稻米生产供给侧改革不彻底

目前,苏州市吴江区水稻生产经营供给侧改革进展缓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粮食生产经营的高效,最终还是要做好对接需求的文章,其核心就是向供给侧改革要效益。

吴江区许多大户都在探索稻米优质高效之路。有的探索“稻鸭共生”绿色无公害大米,每斤可卖到6元,效益是交售给粮库的几倍。有的引种“南粳46”等优质品种,价格可比交售翻番。有的“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添置烘干设备,自创品牌,向市场供应不落地优质大米。还有的借助信息化、网络化变革粮食营销模式,实现降本增效。但总的看来,新型优质高效粮食产销模式尚在起步阶段。

按吴江区粮食局提供的数据,本地每年收购秋粮稻谷8万吨,去年约有12.9万亩稻谷是以最低保护价向国家粮库售粮。虽然去年吴江区政府增加了每斤0.1元的地方财政补贴,但成效微乎其微。吴江周边地区农业部门对稻谷以最低保护价出售给粮库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认为如果改为自产自销,收入至少增加一倍。另外,从东北大米主产区的信息看,当地稻谷生产成本总体每亩要比吴江低200—300元。由此可见,吴江种粮大户纯粹靠到初级市场上拼价格,竞争力已经输一筹。

吴江虽然拥有20万亩稻田,但分散在上千个种粮专业户手里,规模还是太小,产值低下,效益微薄。与稻米生产经营主体偏小偏弱相对应,作为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苏州大米”的知名度远远不及“东北大米”。

种粮大户反映,现在苏州各地打出的稻米品牌少说也有上百个,各说各的好,实在难比较,消费者评判大米质量仍然一靠看,二靠闻,三靠摸,质量透明度差,消费者信任度低,直接导致竞争力不强。可以说,不光吴江,就是整个苏州的粮食产业某些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苏州要以经济大市的大气魄,亮出粮食生产领域的大手笔,围绕提质增效,做好新时期苏州稻米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大文章。要以更强的力度推广优质高效稻米品种和生产经营模式。◄

猜你喜欢

粮库收购价吴江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多思才会有多解
稻谷收购价中的政策利好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财经微天下
官仓老鼠大如斗
主产各省子棉11月收购价等
开始
盗亦有道,非常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