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广校体系工作定位的思考
——以贵州省农广校体系为例
2018-01-22姚力
姚 力
(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1)
0 引言
2018年3月-4月,省校、地校共分了4个组,对18个标本县进行了体系调研,反映出的问题是农广校和农广校体系出现较大问题,现就最大的工作定位问题,试着进行一定探索。
1 背景情况
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立于1981年,下辖9所地级校、85所县级校。宗旨是:提高农民学历教育,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自成立以来,贵州省农广校在贵州省农委的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在农村成人中专学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阳关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几个方面履行了职能,为贵州的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贡献。走到现在,农广校的旧有的工作方式已经和现今的农业农村一定程度的脱节;从一系列数据和实际来看,贵州省的省、地、县农广校和农广校体系都一定程度的遭到边缘化,体系松散,缺乏战斗力和整体的发展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当前的工作。
2 农广校的定位
农广校,强调是没有围墙的学校,主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介对农民群体进行业余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在80年代和90年代,在当初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这种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但是进入2000年后,这种模式渐显问题,这时候农广校的广播、电视媒介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之对应的业余成人中专和培训也岌岌可危。农广校的工作渐渐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定位和工作模式逐渐混乱,一边是用着以前的职能和教学模式,一边是受制于缺乏国家投入,一边想着向国家的全日制中职靠拢得到国家助学政策。最后的结果是,受到教育部门的全日制否定被挡在助学政策之外;农广校日益边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出现,一定程度让农广校重新找到了一些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但是一些体制问题和农广校的现状也导致了上下错位,工作效率和实效性差等结果。
这个时期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县校是比较艰难的,说某县农广校有很强大的师资和硬件支撑,工作做得如何的出色,这些表象之下,一是往往该农广校已经和党校或职校合并,拿出来以偏概全。贵州省农广校全省下辖县级农广校85所,62所独立设置(所属县农业局),与教育机构合署11所,与党校合署11所。慢慢向这些优势系统合并整合,在地方政府层面来看,是为加强工作整合资源,无可厚非;二是当地的农广校因为历史或一些其他原因,和领导和政府关系很好,得到定向支持;三是极少部分县级农广校领导和团队都很强和很有战斗力,的确有为有位受到重视。这些都是受制于体制和历史定位问题或者是发展个案,是难以复制和全体系推广的。
3 机遇和挑战
我省县级农广校受制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原因,大部分没有专门培训场地,较少配备专职教师,但是2018年开始的全国机构改革,从上至下,农业部变为农业农村部,增加了“农村”两个字,更多地偏向农业产业,加上“农村”两个字后,未来农村发展、农村治理、农村的社会事业等职能都将并入,农业资源的集中,新的部委肯定是在农村发展、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农广校作为面向农业农村,服务三农的一个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是农业系统中专门负责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但是以往的历史定位和职能,已经远远和现实脱节,如何在过去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变革,适应新的工作新的社会环境新的农业农村局面,是一个急迫的任务。国家的机构改革,是在理顺关系,简化设置,提高效率,我们农广校应该从这上边进行一定的思索,重新定位,改变工作方式,以能适应和做好今后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4 定位的剖析
现在的时间,来到了2018年,农业部改为农业农村部,机构简化,职能强化,资源整合,如何能在这个关口和通过这次改革强化已经弱势的系统和让农广校效能最大化,农广校应该跳出以往与社会脱节和模糊的定位。
5 自身条件
我们现在有什么?一是我们的体系,一个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的完整体系;二是我们有过去电视广播媒介农民教育培训的一些经验;三是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和附带的一些软硬件资源;四是自有一部分少量师资和掌握一部分当地的师资。
我们现在的劣势:一是我们没有中职助学政策;二是我们师资不全;没有什么教学培训硬件支撑;三是我们没有什么国家的机制性固定投入;四是很多农广人定位不清,随波逐流,工作效率低下,受制于人。
如何在现有的严峻环境下,在假设没有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投入和重视下,我们该如何盘活我们的仅有资产,用好我们的资源,为下一步的体系生存和发展,工作推进保驾护航,为下一步的机构改革做好准备。显然是当务之急。
6 新定位的提出
现在的县级农广校具体工作情况,主要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兼顾一些零散的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机干部培训工作,这些工作的师资也是在自有一小部分的基础上,协调调配全县农口和学校的相关师资;与此同时,农口其余站所的本系统附带的专项培训,也是在找同样的师资和场地进行。他们苦于没有专人负责落实培训,我们苦于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做好手中的教育培训工作。秉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农广校体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假设,农广校能否扬长避短,把跳出以往农民教育培训具体执行者的角度,定位于一个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整合者和农民教育培训服务提供方的角色,定位于一个农民教育培训平台。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方法,在线上,在线下布局和开展相关工作,强调组织功能,强调整合功能,强调调配功能,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调配农口的所有师资、产业基地等资源,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前提下把所有农口部门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和工作组织、协调、实施好。
如果重新定位转型成功,农广校只需要在资源的整合调配以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两个方面深耕细作,可以从具体的教育和培训授课环节中抽离出来。这样,应该能一定程度解决当前农广校自身师资缺乏软硬件缺乏和整体工作推进困难的问题。
7 新定位的承接
为了承担起这个定位的转换。以省级层面考虑,可以进行如下的细化和支撑。
7.1 省校功能
一是省校在中央校的领导之下,努力探索和做好在线标准化教育培训的推进工作。
二是以省级校为主导构建和运行一个平台,整合全省农广体系资源,提前布局,平台应包括如下功能。
4.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文后标注:引用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出版日期和页码。
1)全省各县用到的师资库(原则上20-30人左右,(着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秀师资,包含农口的各单位的能教学的骨干、土专家和其他能进行教育培训的能人)。
2)全省各县的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及相关情况(重点是和县农广校协同战略发展被认定的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在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曾经实践教学所有的点及相关信息,并给予评论。
3)青年农场主数据库,全省每年200人,优选50-100人。
4)核心农业产业创业大户(当地农广校根据当地产业实际,长期战略支持和扶助的核心学员,每年每县3-5人,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5)贫困农民库,每县优选有发展意愿和发展潜力的人100-200人。
6)全省农广校体系教师数据库。
其中,农广校协调师资、青年农场主、核心农业产业创业大户、农广校员工,对应数据库给这是个群体建立4个论坛、4个系统沟通群。作为农广校的核心资源,进行互动和后续服务和定向支持。通过几个数据库和几个论坛,打通产、学、教、研几方面路径,构建一个互通的平台,助推和打造省级和地方的农业产业联盟和农业产业集群,争取在农业产业化和产业扶贫中摸索出一条路出来。
7.2 市农广校功能
市级农广校在这个体系中,做好承上启下的系统管理任务和资源协调作用。发挥好工作的指导作用。
7.3 县农广校功能
县级农广校作为具体执行者,资源方面,一是遴选好核心农业产业创业大户和学员;二是对接好当地青年农场主;三是遴选好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做出自己县农广校的示范基地,示范田间学校。真正把这几块人员作为农广校的核心资产和工作的依托和抓手。把平台用好用活,重新做好自身定位,协调资源做好相关农口除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其余教育培训的工作,发挥农广校的最大效能。
具体方法方面,在假设没有国家定向大力投入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田间学校和示范基地,协同成战略合作伙伴,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中职教育转化,并努力构建标准化教室,为下一步的标准化在线教育做好准备和探索。
8 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新的环境中,只有准确的对自身进行定位,只有创新工作模式,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需求。新的定位和工作机制,应该对该体系的建设。体系的发展。对助推农业农村工作和进一步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起到积极且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