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标志性的历史方位判断

2018-01-22许进品

桂海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时代

□ 许进品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所作出的新判断,为十九大报告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奠定了科学的“历史方位”。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就必须首先深刻认识报告对我国社会历史方位的新判断,把握住报告内容的历史方位感,从而找到准确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钥匙。

一、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

定位不清,政策不“对路”,目标就难以实现。正确判断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成功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首先作出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方位判断,并以此为立足点,才得以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最终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建立新中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吸取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首先着力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确认我国现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中国国情,找到立足点,才得以提出切合国情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顺利地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经济社会推上快速发展轨道。可以说,准确分析形势,找准历史方位,科学提出对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坚定不移地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及时反映我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历史变化,顺应新形势新实践发展要求,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又一次具有标志意义的历史方位判断,为准确确定新时代党的使命和奋斗目标,科学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绘就未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路线图,制定深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立论依据;也为我们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支点和历史座标。

人类社会发展自有其内在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方位,不是人类主观意志所能决定,更不是某个组织或个人一时心血来潮而任意指定,而是源于社会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根本性变化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判断,是我们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论,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和发展基础上,以全新的视野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进行深入剖析,而作出的科学、严谨的历史方位判断。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党和国家在发展中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岁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的、历史性的变革。这些开创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言的“新的历史起点之上”,推进入新的发展时代。更为根本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判断,是我们党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而作出的战略判断。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得到极大发展,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总体小康,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富裕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呈现出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特点和向高质量高品位发展的态势。因此,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在某些方面的生产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高铁、航天、北斗导航、网络等;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城镇化率接近60%[2]。显然,“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表述,已不符合实际。而社会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社会各领域之间、区域之间和社会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还相当严重,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不高,已经成为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愿望的主要制约因素。显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次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关系全局的新变化,表明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判断,正是依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过去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根本性变革,推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历史性变化,所作出的科学论断。

二、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意义极为丰富深刻。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时代阶段性特征为立足点,以新时代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取向,两个方面有机统一作为核心,用五个“是”,分别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复兴、中国与世界关系等五个维度,对新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性内涵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第一个“是”为另外四个“是”的总判断,既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努力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科学社会主义,又重点突出了“新时代”所具有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传承性特点和特殊性内涵意义,实现了社会性质判断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有机统一、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沿着这样的逻辑思维,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由此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方略新战略新政策进行综合性深入剖析,就会发现,“新时代”判断确实具有历史性标志意义:

其一,标志着中华民族从之前的站起来、富起来时代进入到了强起来的新时代。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悲惨境地,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不畏艰辛、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大视野,把这一奋斗目标称为“中国梦”,并以此为主线,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概念来比喻中国人民“圆梦”所要实现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奋斗历程进行了阶段性的历史方位判断。这种判断,以宏大历史叙事方式,既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历史发展进程,又形象地明示了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奋斗历程的不同发展阶段所致力解决的时代主题: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一代代中国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努力使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是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迅速解决温饱问题、实现总体小康并逐步向全面小康目标发展的“富起来”时代。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实现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具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确实走进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强起来”,是一种国家综合实力在世界上日益居于领先地位的发展和提升态势。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行了新的战略安排: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两个阶段”两步走的战略步骤,要求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并且从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等社会各领域,以及国防、外交、国家统一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要求。比如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努力建成“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文化强国;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等等。这些战略部署,全都指向“强起来”,展现了新时代我国全面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时间表和行动路线图。可以说,新时代是是中华民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向人类文明之巅的特定发展阶段。

其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之前的开创时代进入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2007年党的十七大分别从理论、道路和制度三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高度概括,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实践发展道路,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体系,已经创立起来、基本成型,从此开始进入坚持和发展、使其定型化成熟化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完善、进行“总装修”“精装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之前的“裸房”转化为真正“豪宅”的时代,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展现生机和活力、充分体现优越性和影响力的时代。需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尤其需要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价值创造和道德建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全世界高高飘扬,成为世界上日益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邓小平曾经的预言[3]将变为现实,科学社会主义将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助力中国实现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苏东剧变”所带来的低潮,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新高潮,极大地推动人类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

其三,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开启了第三次飞跃的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征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则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在理论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构建起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重新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实行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与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性历史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经济社会推上了快速发展轨道。接着,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继续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旗,依据时代特征适时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历史问题,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阶段性历史课题,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的新时代,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新时代刚刚开始,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随着新时代的推进、治国理政实践的深入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必须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持续推进“四个伟大”的实践中,继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丰富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此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必须在全社会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学懂弄通悟透”,用“新思想”武装全党全国人民,使其深入人心,并不断“做实”、融入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必须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其四,标志着中国从之前的走向世界时代进入到引领世界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意味着中国从此进入了自身发展的新时代,而且也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自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以来,为了寻求有效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以救亡图存,中国开始了“睁开眼睛看世界”、努力走向世界、仰望追随西方现代先进文明的时代。然而在旧中国时期,由于中央政府的反动腐朽和闭关自守政策、西方列强的殖民压迫,以及其它种种主客观原因,中国始终无法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正常走向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在头2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西方国家的围困、国际环境的恶劣和自身政策的失误,中国还是无法正常、顺畅地走向世界。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逐步放弃敌视政策,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趋于缓和,邓小平开启对外开放政策之后,中国才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努力与世界接轨并融入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深化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纵深开放;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发起创办“亚投行”等金融机构,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召开一系列重要国际峰会,提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发展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一个个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参与制定和完善国际规则,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成为保障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压舱石”和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已经从原来单向走向世界、追随现代化先行者的时代,进入到了与世界高度融合与互动、引领世界发展、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新阶段。

引领世界发展,靠的主要不是硬实力的强制和支配,而是强大软实力的吸引力,以及更加先进文明的感召力。发挥领导力作用,需要更多的软实力。新时代的中国要成为合格的世界发展引领者,首先,必须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国内自己的事情,如期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高全民族素质,发展起一种相比于现实资本主义制度、更切合人类和平发展进步要求的全新质的现代文明,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道路选择、政策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根本,也是关键。其次,必须彻底抛弃西方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和做法,依托软实力,以和平友好方式发挥领导力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以公正形象起示范作用;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因此,加强软实力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最为艰巨的挑战!

三、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启示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实践上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史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跃迁,而且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代代中国仁人志士在追求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生活的艰辛探索中,试行各种各样方案和发展路径,历经磨难才最终选择,并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才开辟出来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而形成,并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今天的中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使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有条件和信心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只要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定会实现。因此,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对不能再被各种“歪理邪说”所蛊惑,陷入各种空想“迷思”,绝对不能走“邪路”“歪路”“老路”。

其二,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前景。社会主义只要“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就一定有宽广的发展前景。在“苏东剧变”中“死”去的只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虚假社会主义、徒有虚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内在品质的科学社会主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发出时代光芒。“历史终结论”已经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民族特点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模式;是植根于中国大地、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代,必将带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苏东剧变”所造成的发展“低谷”,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新高潮。

其三,社会主义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条条大道通罗马”,人类走向文明的道路不局限于资本主义道路和西方模式。以资本逻辑支配一切的资本主义只能给少数国家和少数人带来现代化,但却给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带来战争和贫困、剥削和压迫、生态危机和人性泯灭。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只是西方极少数发达国家及其垄断阶级为维持其垄断利益而编造出来的一套“社会转型”谎言,给人类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只有日益深重的经济危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在不断被证伪。以人民为中心,倡导包容、合作、共赢原则和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社会主义,依然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然选择,而且是比资本主义更有效、更符合人道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大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全新的希望和全新的榜样,为解决人类发展和公平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繁荣发展新时代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却遭遇前所未有结构性体系危机,使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现在人类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过渡时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具体历史进程和形式尽管有了新的变化,但这一历史大趋势从来没有发生改变;相反,将有可能进入发展“快车道”。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何鼎鼎.从新矛盾把握新期待[N].人民日报.2017-10-22(5).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255.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时代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