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正的成熟是接纳你的原生家庭

2018-01-22顾之痕

家庭生活指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执念帖子养育

文/顾之痕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会一味地指责父母早年对自己的伤害,而会把他们放回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去理解,并与自己内在的执念和解。

或许是这些年提到起跑线这个词语太多了,连带着很多人都懂得了自我成长,也都明白追根溯源的道理。于是,很多对生命有了某种误区的人,就把此生所有的不顺、失败、不开心都开始向外吐槽,原生家庭这个称呼就成了众矢之的。一个人的人生和原生家庭,肯定是有一定归因的,但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绝对不会把这辈子的荣辱得失只归结于这个上面。他们不会一味指责父母早年对自己的伤害,而会把他们放回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去理解,并与自己内在的执念和解。

许久前看过一篇帖子,说的是一个10岁的男孩吐槽父母没钱,还说“爸爸妈妈不配有我这么好的儿子”。

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奥数、围棋、滑轮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但他嫌弃父母只开得起几十万的日产车。同学都用iPhone,可他只有儿童手表。

这帖子当初并未激发我的不适感,毕竟,这只是一个10岁孩子的言论。但是,一个心理学学者对这篇帖子的回应,却让我深感不适。

他在文章中说:“父母嫌弃我们不好,凭什么我们不能嫌弃父母?”言下之意是,大家互相嫌弃,这样才公平。而他学心理学的原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早日脱离无能又无知的原生家庭。

这两年,“原生家庭”总是莫名“招黑”,动不动就有人抱怨:“我现在这个样子,还不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每次谈到自己父母,总是咬牙切齿的,说自己之所以畏畏缩缩不敢往前走,全是因为父母早年的打压。如果不是他们,自己现在肯定爱情事业双丰收。

起初,我会从倾听者的视角,对他表示理解。但时间久了,我就发现不对劲儿了。他每一次抱怨后的潜台词都是:“看吧,我不优秀,是因为父母对我的养育有问题,跟我自己没关系。如果我一辈子都很差劲,那也是原生家庭对我的伤害太深。”

他拿着“原生家庭”这把利剑,要求父母弥补自己早年犯下的过错,并让自己回到当初那个未被满足的儿童时代。在他了解“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以前,或许曾为自己的“不努力”感到羞耻。当他了解这个概念后,他就可以把责任推给父母,再心安理得地原地踏步。

那些爱抱怨的人也许从未想过,父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早年也未被满足过。所以,哪怕他们付出全部,也无法给子女健康的爱。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会一味地指责父母早年对自己的伤害,而会把他们放回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去理解,并与自己内在的执念和解。

这阵子,网上一位妈妈的惊人言论刷爆了朋友圈。她以爱的名义,对儿子施加的那些无孔不入的控制,看得人毛骨悚然。这让一直强调边界感的我极度不适。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批判她的行为,可能一个晚上也说不完。于是我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才让朱妈妈变成这样?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过:“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时,一定能同时看到他的母亲。

当一位妈妈用这样的方式来养育自己的儿子时,她童年所处的养育模式,又该多么糟糕。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必须得改。当然,如果她还年轻,她的孩子还未成年,我一定非常赞同。但是,她都一把年纪了,想让她改变,几乎不可能。

在心理学中,所有“关系的问题”,都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演员朱雨辰在节目中说,如果有一天他结婚了,有50%是因为他妈妈。这句话,让朱妈妈非常内疚。

很明显,妈妈的控制让朱雨辰感到痛苦,但他并没有自己寻求改变,而是通过“让妈妈内疚”的方式,期待妈妈收敛自己的行为。如此一来,朱妈妈变本加厉地施加控制,就不难理解了。

咨询师和我讨论原生家庭时说:“当你能够看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时,你就开始成长了。而当你能够理解父母为什么会这么做时,你就更加成熟了。”

我和母亲的关系一直很疏远。印象中,她总会莫名地发脾气,于是,我就会挨打。小时候我很倔,挨打时也和别的孩子不同。别的孩子一看到扬起的竹鞭或拖鞋,就会满屋子躲。

而我总是咬着牙站在那里,不躲,也不求饶。所以,每回都是等她气消了,打得没力气了,我才找个角落躲起来哭。有了这样的回忆做铺垫,要让我跟她亲近,着实有些困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身上我看不惯的地方也越多。

邻居家养了狗,每天开门时,隔壁的狗就会大叫。而她总能怒气冲冲地对着别人家大门指桑骂槐。家里隔夜的饭菜,哪怕吃得胃痛,她也不舍得倒掉。

出门散步,看到路上有个什么能用的,她总要往家里捡,哪怕隔段时间我就会扔掉,她仍是恶习难改。

我为此说过她很多次,但每次说完,只能管三天,三天后又故态复萌。有一回吃饭,我跟她聊起过去,谈到她童年的成长环境时,我才知道,在她五六岁时,我外公就去世了。

那时候家里穷,她作为长女,要承受很多生活的重担。尤其在她看着身边的人被活活饿死以后,她对于食物的匮乏感就更深了。

经过这次深谈,我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她,但至少,她再有什么让我觉得不好的行为,我会试着去接纳。而她之所以把自己弄得“惨兮兮”的,是因为过去太匮乏,以至于现在的物质享受,会让她感到内疚。所以,她要不断地去体验这种匮乏感,以缓解心中的罪恶感。

看《寻梦环游记》时,曾曾祖母伊梅尔达给我的印象很深。她原本是名歌手,但为了家庭,她放弃了梦想。在丈夫抛弃她们母女,决定追逐音乐之梦以后,伊梅尔达变成了一名鞋匠,并强制要求她的子孙后代,都不许碰音乐。

表面上看,她是自私的。但换个角度,你会发现,这才是她爱一个人的方式。因为她受过音乐的伤,所以她知道那有多么痛,自然,就希望子孙后代能少走一些弯路,也少一些痛苦。

父母爱我们的方式,就像伊梅尔达一样,对子女而言,它绝不是最恰当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原生家庭,所以不可避免的,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而我们需要的成长,恰恰是把父母放回他们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只有当你慢慢理解他们,你才能放下他们过去对你的影响,真正变得成熟。(文章来自公众号爸妈精读)

猜你喜欢

执念帖子养育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隐藏真实的自我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小白盒的二维码“执念”
暴力老妈
高手是这样拍马屁的
我是怎样在坛子里堕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