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依法治校的现实障碍及实施路径

2018-01-22

法制博览 2018年29期
关键词:治校法律法规依法

王 倩

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一、高校依法治校面临的难题

(一)法治观念和依法治校意识不强

在当前的高校管理中,无论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广大教师对于依法治校观念没有真正贯彻执行下去。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广大教师不能运用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校内的规章制度合理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是校园管理者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正是由于法治观念和依法治校理没有在高校当中得到深入的推广,致使校园当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比如,师生之间的矛盾、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或者学校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等等。基于高校当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法治观念和依法治校理念的宣传和执行势在必行。

(二)依法治校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治校面临着另一个尴尬的境遇是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现阶段我国各项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可是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高校当中,教育法制建设有待提升。首先来说,某些依据法律规定应当出台的教育行政法规仍然没有问世,例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需要颁布的实施细则至今尚未编制。其次,当前的高校法律法规中某些规定存在不合时宜的情况,部分法律法规内容陈旧、滞后,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背道而驰。最后,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宣言条款较多,程序性规范较少,致使实践中缺乏操作性。以《高等教育法》为例,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中出现了诸多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等等授权性的条款,这些条款可执行性较差,法规内容形同虚设,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法律效应,需要调整和做出相应的改变。此外,在某些发展较快的教育领域之内存在着法律空白,比如,成人教育、远程网络教育或者社区教育等等多种教育形式层出不穷,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对新的教育形式起到任何作用。特别是国家政策向职业技术类学校倾斜,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已有的法律法规对于这类学校的管理和约束存在一定难度。

二、高校依法治校实施路径选择

(一)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治校意识

第一,加大法治教育宣传力度,多途径开展依法治校的法治宣传活动,在广大师生之间开展多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例如,举办校园法律宣传周活动、进行面对面宣讲法律知识课堂教学或者开展与校园法律相关的社会实践等等多种形式来培育法治观念,在校园当中兴起一股学习法律法规的热潮。

第二,依法治校若想长远持久的贯彻,离不开校园行政管理者的不懈努力。在高校当中学校的领导干部以及一线行政管理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否带头学习和遵守相关法律制度,关系着依法治校在高校当中顺利推进。所以,领导干部带头守法用法、依据规章办事,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是依法治校的关键,也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加强教育立法,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完善的高校法律法规体系是依法治校的基本保障。一方面完善现有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针对出现的与现实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制度及时调整和更改,使其适应当代高校建设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加快出台与教育法律制度相关联的配套实施细则,使教育法律法规具有可以操作的空间,为依法治校和教育法律制定的执行提供参考依据。另外,针对出现的新的教育形式,立法部门需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堵上法律监管漏洞,完善健全的法律体系。总之,良好的教育环境需完善的高校教育法律制度体系来提供保障。

(三)健全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

学校的各项制度的内容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适应,并适时修改、清理、废止与已有的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文件。各高校应根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章程以及协调统一的规章制度体系。这也是依法治校的应有之义与要求。另外,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应保证明确、合理、可操作性强。同时,组织教师、学生对相关制度学习、讨论,使学校各项制度透明、公开。在制定关乎师生重大利益的制度时要进行听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当中,深入推广依法治校需要广大师生与学校管理者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治校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加快高校教育立法,填补教育法律空白,从而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治校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

猜你喜欢

治校法律法规依法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