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问题管理的探讨

2018-01-22梅俊杰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实验室管理

梅俊杰

(200031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上海)

一、前言

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工作因为其自身环境及人员的特点,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有毒、腐蚀、易燃或易爆的药品、物品与试剂,在对这些物品进行化学检验分析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也会不时地接触到高压气体,随着科学时代的发展,科学实验较多使用现代化的科技仪器时,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就会存在。所以说,要从机制上、措施上来保障实验室的电气安全规范对人员与仪器设备的安全问题显得极为重要的,毕竟任何科研生产与工作,安全是第一位的。保证科研院所实验室工作安全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为科研工作的有效进行做好基础。

二、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建设现状问题

1.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隐患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日益发展,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也逐步突出。生物样本材料本身即具有潜在危险性,如动物血液可能传播或携带病菌病毒、植物样本存在病变因子、致病微生物易引起环境污染和人体组织病变,具有影响生物免疫系统甚至导致死亡的潜在危险性。病原微生物或具有潜在危险的重组DNA,直接或间接地给人或动物带来影响或损伤。生物安全不仅涉及种类繁多的生物因子,而且还涉及样品的采集、提取、分离培养等操作环节,这就增加了生物威胁因子侵染人体的途径和可能性。

2.实验室中的药品管理存在混乱

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当中的药品种类也非常之多,有时候实验过程中化学实验也会涉及较多的危险化学品,有些实验室工作的药品管理不太到位,保管不善就极易发生案例事故,造成较重损失。如前几年的上海某高校医学院研究生遭他人投放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死亡,这些剧毒化学品均来自实验室,事故表明实验室药品尤其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存放、管理和使用存在很大的漏洞。另外,随着科研院所实验资源的整合,对实验室管理也提出新的挑战,诸如实验人员各自订购实验药品,造成重复订购、药品过期、手工记账难及库存查询不便等现象。

3.科研院所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弃物的污染问题

科研院所实验室产生危险废弃物的途径有很多,比方说,过期的废弃药品、固体废弃实验污染物、废液废试剂等,如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的环境与人类产生较为严重的伤害性。目前环保部门尚未列入环保检测的其他特殊实验危废项目,这是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问题的一大漏洞。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废试剂量多,种类成分复杂,甚至含有不确定性,给回收工作造成很多困难,隐患较多。例如,实验楼的下水道与生活污水共管排放,含酸、碱和重金属废液直接排入下水道,腐蚀管道,给周围土壤造成不可逆破坏。

三、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策

在新的历史时代下,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科研工作的发展,作为科技创新基础保障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更应受到倍加重视。综合国内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及现阶段我国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建构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机制

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其实包含了较多的情况,设立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策略,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健全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这是搞好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证。制度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保障。因此管理要实现制度化,不应依靠临时性的通知来完成,应制度先行。首先要建立规章制度。制度不仅能确保实验高效有序的完成,并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完善,每一类安全管理项目都应有详尽的规章制度,都应能找到执行和操作的依据,避免“制度落空”,另一方面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保证制度能落到实处。制定的管理制度,对实验人员都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可以使实验室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为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也应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

另外,要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这是排除人为引发安全问题的最有力措施,准入制度对准备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一切人员适用,包括初次进入本实验室的研究员、教授、客座及学生等。准入制度可以通过实验室准入基础教育及考试来实现,考试内容包括: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危险废弃物处理、实验楼内安全撤离通道、突发情况应对方法、危险化学药品订购程序等。

2.优化建立好实验室安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总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健全完善科研院所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积极推进成立安全工作委员会及下设的各安全工作小组。

众所周知,科研院所一般是以研究所为主体,以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组、平台、系统为分支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通盘考虑、全所协调,从环保、健康、安全出发,由所领导任所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组织制定全所长远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完善全所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科研院所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定期召开安全委员会工作会议;综合管理所安全工作;领导、协调所下设安全工作专项小组各项工作;负责科研院所安全工作目标管理和培训考核工作;监督科研院所各部门贯彻安全责任制、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等职责。包括内外部因素和相关方的需求;要建立员工协商和参与的机制:科研院所要管理好员工及实验室的相关活动;在组织方面要努力促进组织的安全文化的建立。各研究所职能部门成立所级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用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负责协调联络所和各级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培训等工作。各实验室由所在的课题组、平台、系统负责安全管理,再设立安全管理员,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及仪器设备状况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指导开展实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3.努力构造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联动运行责任机制

团结力量大。我们认为,要积极建立多种安全部门协作管理的运行机制。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到的单位、部门特别多,我们要努力团结包括后勤保障管理、安全保卫管理、实验室平台管理、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等。科研院所要层层签订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年终进行综治考评,将各部门的量化考核同综合评估相结合。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相关工作流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坚持以源头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科研安全工作形势的分析和研判,有效应对科研院所的安全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谁牵头、谁组织、谁执行,要将各部门的安全负责人联合到一起并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到科研院所的每个人,形成协作责任机制。

4.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氛围

有经验的管理学家曾指出,短期安全靠的是运气,中期安全靠的是管理,长期安全靠的是文化。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其它文化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安全文化需要极强的渗透性、柔韧性和持久性,能够以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比如,可以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科技网络中心及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管理系统、微信平台等开展覆盖全院所员工的安全教育宣传。针对院所群体发放安全指南宣传单、张贴科研院所安全提示、开展安全专题讲座、举办消防知识竞赛,使科研院所安全意识入脑、入心。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引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研院所安全管理项目,使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即可通过微信平台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培养自觉意识和安全能力的过程,科研院所的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和实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加强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是直接关系整个科研院所科研生产及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问题、财产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安全责任高于一切的宗旨,规范细节,落实行动,加强实验室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推动安全文化的营造,保障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运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创造优质的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蕾.有关化工实验室安全问题与其管理探究[J].石化技术 ,2015(4):194-195.

[2]束军,孙耕耘.医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及其防范对策[J].医学与哲学 ,2004,25(6):30-32.

[3]于浩,胡春辉,郭立忠等.微生物科研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277-278.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实验室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