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强推『印太』战略意欲何为?

2018-01-22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蓬佩奥印太东南亚

8月2日-6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三国。在新加坡,蓬佩奥宣布美国将为东南亚国家提供近3亿美元的“安保资金”,用于加强印太地区在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援助、维和能力以及“打击跨国威胁”等领域的安全合作。此前,蓬佩奥在华盛顿的一个商务论坛上已宣布了一项针对东南亚地区总计1.13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涉及技术、能源和基础设施三大领域。与此同时,蓬佩奥还呼吁建立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显然,蓬佩奥此次“携大礼”访问东南亚,“醉翁之意”在于推行美国的“印太”战略。

何为“印太”战略?

2017年11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访问东南亚时宣布,“印太”战略将取代“亚太再平衡”战略,成为美国新的亚太战略。之后,特朗普政府紧锣密鼓地推出了《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核态势评估报告》三个重磅文件,以此为“印太”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印太”战略不仅有利于美国培植盟友,而且有助于建立美国主导的多层次战略同盟和战略伙伴关系网络,以阻止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从本质上说,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是以制衡中国崛起为主要目标而构建的一种“威慑战略”。将印度洋与太平洋作为一个统一的战略单元,有利于平衡中国在太平洋-印度洋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重建美国霸权主导之下的亚太权力均势格局。

自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严格遵循“美国利益至上”的原则,力求重构“美国优先”的国际新秩序。美国在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战略上的竞争对手”,并冠以“修正主义势力”和“经济侵略者”之名,意欲通过“印太”战略所构建的美印日澳四国联盟体系,强制性扭转目前正在出现的“不利于”美国的国际规则以及当前美国所面临的“不公平”的贸易环境。为此,美国大张旗鼓地重建“朋友圈”,重构有利于美国的绝对话语权,重塑有利于美国的秩序和分配规则,以巩固美国的霸权能力。一方面,特朗普强力推动制造业回归美国,试图通过恢复制造业以实现就业岗位的有效回归,夯实美国实体经济基础并使制造业持久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另一方面,阻止中国制造业进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领域,甚至不惜以发动贸易战的方式阻碍《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中高端制造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美国强推“印太”战略不仅映射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还有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使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在特朗普眼中,似乎只有“唯利是图”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只有“唯利是图”才能提升美国实力,只有建立在实力基础上,霸权地位才能更加稳固。特朗普的思维定式是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美国为何积极投资东南亚?

美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其霸权地位,保持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与世界经济格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保证其在亚太地区处于支配地位。所以,美国高度重视在东南亚的投资布局。

首先,投资东南亚是为了推进“印太”战略。美国的战略重心看似集中在地缘政治与安全领域,但也不乏经济利益的考量。此次蓬佩奥携带4.13亿美元“大礼包”对东南亚三国进行访问,意图通过加强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与经济关系,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权。其中,3亿美元安全投资用来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促进建立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以服务于美国的“印太”安全战略;1.13亿美元则是为了弥补“印太”战略在经济上的“短板”,并回应外界对特朗普“印太”战略“虚多实少”的诟病。当然,这与印度对“印太”战略的谨慎不无关系。印度是美国“印太”战略构想中重点倚重的对象,但不愿被美国利用而充当美制衡中国的“马前卒”。美国只能转而寄希望于东南亚国家能够“担负重任”。

其次,“自由与开放”的战略目标需要东南亚盟国发挥作用。美国之所以重视东南亚在“印太”战略中的作用,与其寄希望于借力东南亚国家以实现“自由与开放”印太地区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美国强调“伙伴关系”与“自由开放”,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意图非常明显,特别是不排除有寄希望于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搅局的意图。一直以来,美国通过炒作和渲染“中国威胁论”,不断强化周边国家特别是南海利益声索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对来自中国崛起的“威胁感”以及“不安全”认知,促使这些国家在安全上更加依附于美国,也为美国直接或间接介入南海问题寻找借口和机会。同时,通过深化美国与东南亚传统盟友的军事与安全互动,制造地区冲突为南海问题增添复杂性和变数,以此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实现美国在南海标榜的“国际自由航行”的霸权目标。

再次,缓解东南亚国家对美国政策的担忧。东南亚国家是美国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的重要抓手。美国既想建立一个霸权领导下的战略联盟体系和战略伙伴关系网络,又无力为联盟承担更多的“安全成本”,希望合作伙伴特别是盟友更多地分担海上安全合作的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盟友和相关国家对美国在安全上的依附,降低了美国的战略信誉。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相继做出一系列“退群”举动,在东南亚国家引起了普遍担忧。特别是美国贸易政策由多边主义向“凌霸主义”的蜕变,不仅会对东盟的多边主义贸易规则与经济一体化政策产生负面作用,也会对亚太与印度洋地区日益紧密的经济一体化趋势造成割裂性影响,由此必将加剧其亚太盟友和伙伴在经济上的“不安全感”。

美国投资计划的前景及对中国的影响

特朗普上任以来,以“美国优先”为原则,不仅与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在经济利益上“锱铢必较”,还要求与盟国共同分担维护地区安全的“成本”,这让美国的盟友包括东南亚国家正逐渐失去对美国的信心。特别是,美国传统盟友菲律宾曾为美国“冲锋陷阵”,最终却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让东盟国家心有余悸。因此,美国在东南亚地区4.13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不仅很难获得重拾美国在东南亚信誉的战略收益,也难以让东盟国家在安全上“放心”倚靠美国。而且,如果美国的战略实施目标和结果不是为了让自己在这一地区变得更“可信”而是更“可怕”,则不仅无法建立起与合作伙伴的信任关系,而且还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地区安全局势的紧张与动荡,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造成复杂性影响。

一直以来,美国因素都是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从客观上讲,美国对东南亚无论是安全还是经济领域的投资,如果聚焦于该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中国也将从中受益。但是,受传统政治现实主义影响,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竞争性甚至进攻性姿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无形之中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与合作裂痕,也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增添了不确定性,进而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威胁并产生负面影响,但不至于对“一带一路”造成冲击。毕竟,“一带一路”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大区域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在推进区域合作向机制化方向发展上拥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与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正在被周边国家理解和接受。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东南亚地区产生了诸多早期收获,将助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进一步奠定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坚实基础。而且,东南亚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两大地区经济整合的交汇地带与关键区域,也将成为两大地区经济融合的最大获益者。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虽然不会轻易在南海问题上充当美国制衡中国的棋子,但毫无疑问也不会拒绝从与包括中美在内的大国合作中获益。关键是我们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和什么样的投资布局以深化与东盟的可持续性合作。2018年适逢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未来只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理念,就一定能够携手共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供稿)

猜你喜欢

蓬佩奥印太东南亚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喜新厌旧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感同身受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HARD CELL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