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与总体思路*

2018-01-22张百杰

法制博览 2018年20期
关键词:警务公安机关公安

张百杰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总体部署,标志着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主要思路、具体要求。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公安机关应当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列,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司法体制改革的总要求,科学界定公安工作职责,改革、完善、健全公安管理体制、制度,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之路,更好地担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使命。

一、新时代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即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公安体制现代化是指以科技化、信息化为动力,全面改造现有公安体制、制度,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并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公安机关能够运用法治思维、法律制度、科学方法、合理手段有效解决影响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的问题,从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的过程。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公安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使公安制度体系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公安机关达到指挥畅通、内务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的最佳状态”[1]。对公安机关而言,公安体制现代化将是一场从上至下、从思想到行为的全方位的警务变革与转型。

(一)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国家治理是国家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公安工作由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一系列制度、机制、程序和方法构成,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组成要件。因此,推进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目前,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异常复杂多变,各种新型犯罪大量涌现,难以预料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加大,反恐维稳形势越来越严重,治安防控压力持续增大,党和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现有的公安体制、制度还存在着职责不清、合力不强、成本较高、效能较低等严重影响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急迫问题,如果不采取突破性的改革举措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的进程会受到影响,而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也会受到影响。今天,在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应当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以改革创新的动力,将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作为指导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方针,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上,在新的起点上全力推动公安现代化进程。

(二)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是增强公安机关履职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新期望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日益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也逐步提高,对公安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公安部在全国先后开展的“三项”建设和“三基”建设,大量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科学技术、装备物资,创新了机制,健全了制度,改善了警民关系,提高了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大大推进了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进程,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指挥层级较多、情报信息沟通不畅、警员素质不高等一些公安内部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影响了实战效果、损害了警民关系、制约了警务现代化的顺利推进。要摆脱这种情况,关键是按照现代化要求规范公安内部管理体制,实现警务资源科学配置,使公安工作在系统、规范、有序、法治、高效的状态中科学运转。惟有如此,才能增强公安机关的履职能力,筑牢公安工作的根基,彰显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三)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是应对大数据挑战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存储成本的不断降低,一个以信息爆炸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大数据是一场现代化的革命,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与职权配置的深刻变革,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进军。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大数据战略规划和配套法规,将大数据纳入国家战略加以支持和推动。其中,美国最具代表性,“美国大数据战略发布后,12个联邦部门启动开展了82个大数据相关项目,涵盖了国防、国土安全、国家安全、能源、医疗卫生、食品药物、航空航天、人文社会科学、地质勘查等众多领域”[2]。

我国也在国家层面上对大数据给予高度重视。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关村调研时,指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各地公安机关不断探索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从而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山东公安云”、“包头公安云”、“云上贵州”等用数据辅助预警,技术支持决策,突出大数据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2016年3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GB/T31000-2015),标志着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层面的建设层面。

就公安工作而言,大数据通过云平台整合公安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以及互联网信息资源,不仅为公安工作提供重要信息基础,为打、防、管、控、服提供更为敏锐的洞察与预测、更为精确的监控分析与制导,而且还会对公安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警务运行模式等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应当站在科技的前沿,做时代的领跑者,把大数据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应对作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加快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立与信息化、大数据相匹配、相适应的现代化公安体制、制度,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与使命,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新期盼。

(四)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是适应国际警务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国际警务现代化运动汹涌澎湃。西方警务经历四次重大变革,“警察从一般公民中剥离出来走向了职业化,警务工作有了明确的分工走向了专业化,警务装备武装到牙齿走向了现代化”[3]。

面对席卷全球的各国行政改革浪潮,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建立服务型政府、推进警民共建公共安全体系为主线的第五次警务革命又悄然而来。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公安机关应主动与世界警务接轨,站在国际一流的视角上,加快现代化建设,按照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大力推动公安工作深度转型,进一步彰显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新时期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方针原则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以保民平安、服务民生为根本宗旨,以追求人民满意度和安全感为首要目标,以科技强警为动力,以固本强基、整合资源、协同作战为抓手,以政治立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为支撑,稳妥、有序地健全、完善公安内部管理体系与制度,提升警务工作整体效能,实现公安管理体制、制度的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高效化、协调化,全力推进法治型、服务型公安建设。

(二)方针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做好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和保障。特别是在事关现代化的方向、道路、原则等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避免“西化”倾向。

第二,坚持顶层设计。要站在国家和民族根本安全的立场上,从维护国家安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进行全局性规划。同时注重总结地方公安现代化中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地方优秀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第三,坚持统筹兼顾。首先,统筹公安体制改革与国家总体改革、与司法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是要在司法体制改革大背景下与检、法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其次,统筹国家与地方的关系。我国各地区情况千差万别,即要坚持全国统一规划,又要发挥地方创造性,既在公安体制改革中明确哪些机制、制度是国家或公安部统筹管理的,又要明确哪些机制、制度可以由地方公安机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规定,从而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坚持法治公安。法治的核心是规范,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就是公安职责权限、组织架构、领导体制、业务流程、工作标准、执法活动、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执法公信力。

第五,坚持实战导向。公安体制、制度现代化的着眼点应放在面向实战、讲究实用、注重实效上,努力提升公安民警“做群众工作能力、执法能力、实战能力、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与社会公众沟通能力”。

第六,坚持专群结合。专群结合是公安机关的重要工作方法,是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公安体制现代化不能丢掉这个公安机关赖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制胜法宝。惟有如此,公安机关才能有更坚定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

第七,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公安体制改革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特别是一些涉及体制、机制深层次的改革,公安机关一家难以单独推进,需要各部门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公安部应加强对深化公安体制改革总体研究,细化改革的重点任务、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改革大方向,确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便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公安管理体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根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两步走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35年,公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并在2050年实现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警务公安机关公安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公安报道要有度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